为什么我们总割舍不下那块压箱底的老布,看老布如何焕发新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为什么我们总割舍不下那块压箱底的老布,看老布如何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0-07-26 11:07:31

土布

土布,本地人习惯称作老布,

一卷卷封存的老布,

眷挂着怀旧的色韵,

描绘着多少朴实无华的老故事。

纵横的纹理,艳丽的色彩,

将时光织成一串串往事。

嘉定自古富庶,种棉纺织向来繁荣。那时候,冬季来临,棉花收摘以后,妇女们便开始忙碌,在纺车和土布机跟前忙前忙后。此时,农家的宅宅院院里,鸡鸣狗吠声,孩童嬉闹声,和着“咔嚓、咔嚓”的布机声,悠长而深远,那是劳动人民谱写的奏鸣曲,而曲调的雄壮、古朴、高亢,能让人听到坚韧的劳动力量。

如今,每年的黄梅季节过后,仍然可见娄塘镇上乡下的婆婆奶奶们从家里的大樟木箱里拿出一匹匹老土布,放在院子里最敞亮的地方,那些蓝色的、条纹的、彩格的土布,被老人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上心,足见土布在那个时代人心中的地位。而大多数时候,这些土布都是这些老人们当姑娘的时候织的,是作为压箱底的嫁妆而带进婆家门的。随着年代的变迁,年轻的一代往往觉得土布太粗糙,渐渐几乎没人穿着了。

“乡情永驻”

“老布原来一点也不土啊!”

近日,在嘉定工业区福蕴社区,看着精美的手拿包、别致的纸巾套、镶嵌着雅致绣花图案的杯垫等精美时髦的老布制品,居民们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老布制品

▲老布制品

▲老布制品

这些都是小编在福蕴社区“乡情永驻”项目的一次现场活动上看到的。

社区的阿姨告诉小编,在那个工业不够发达的年代,土布,是过去年代农村最大众化、最实用的衣料。人们的所有的布制品都是棉和纱做成的,农家人自纺、自织,代代相传,是乡亲们祖祖辈辈的传家宝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布这门手艺基本上被工业制品代替,渐渐的老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

据了解,为了激发年轻人对乡土旧事物的情感,此次,福蕴社区发起了“乡情永驻”这一项目,以老布这一媒介,在举办手工制作活动的基础上,拍摄乡情故事,通过传播,激发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通过弘扬本土文化,增进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交流和融合。

“乡情永驻”

整个项目从2016年10月正式开启,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的精彩活动。

●2017年3月,举办老物件展示活动,一块块历史的展板,一匹匹历史的老布,让前来参加的居民们对过往记忆历历在目。

●2017年5月,年轻志愿者乡情故事寻找,联系到胜利村杨家的居民进行初步了解。

▲老物件展示活动

▲寻找乡情故事线索

●2017年6月,年轻志愿者招募及采访培训,他们的热情高涨,热情参与。

●2017年7月采访进行时,通过对以前的教育、生活文化、医疗、老布制作、生产队中的老人们的访问,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历史。

▲多方采访、拍摄乡情故事

●2017年9月,乡情永驻参与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很多年轻人也前来参与成品制作。成为此次上海公益伙伴日最为火爆的项目

▲参与第七届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

●2017年10月,邀请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梁永安教授开展乡情永驻项目文化交流,让传统文化走的更远。

▲社区阿姨现场构思制作老布制品

时光变幻,但经典却不会过时。社区的阿姨们通过自己的巧手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用传统的老布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展现出了土布中蕴含的浓浓乡愁。这其中还有着一个个儿时的故事。

那是遥远的岁月。核桃树下,葡萄架边,“唧唧复唧唧”地操作那架老织布机的是那年那月的外婆——乌发蓝袄,明眸小脚。木梭如岁月中的畅游的鱼儿,来来又往往。家住南苑八村的赵惠芳阿姨回忆到:

日月仅仅一晃,外婆就已长眠地下,坟头长满了儿孙们种植的苜蓿和白菊。那春芽和秋蕊年复一年地繁荣又枯萎,却再也看不到慈爱的外婆了。出嫁那天,母亲把那块外婆手织的老布认真地放进我的妆箱,我突然想起了那只木梭,于是翻箱倒柜地找出来……

它被外婆的手摩挲的光滑如鱼纹络如水。在那一瞬,恍然就那么深刻地思念和感激逝去的老人,她留给我的是如此珍贵的物品,每每触及它们,我的灵魂就蓦然地沉醉于那样一种穿梭织布捣衣土染的远古神韵之中,那陶冶与感动如古壁画一样袅袅弥漫。

赵阿姨用这块老布做成了小布包等小物品,她说这是对老人最好的想念。我们不知道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留下什么样足以让我们的儿孙也如此静静地寄望与思索的东西。

(编辑:周虹、唐凌斐 责编:朱雅君)

欢迎分享转载 →为什么我们总割舍不下那块压箱底的老布,看老布如何焕发新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