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担任新的深圳市长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超大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圳样本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谁将担任新的深圳市长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超大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圳样本

发布时间:2020-12-06 04:56:29

华夏时报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0年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许多城市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压力,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超大城市,因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近期,北京5日内确诊人数过百,更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6月15日,在以“重塑韧性城市”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夏季论坛上,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表示,深圳可能是新冠疫情最早受控的城市,2月4日以后进入平稳期,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二次暴发的情况。他认为,深圳新医改以来做的最大一件工作就是建立了深植于基层的公共健康体系——三甲医院和基层社康中心的联合体,实现管理、责任、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决策信息、诊疗标准还是薪酬都是统一的。深圳之所以病例能够及时被发现,及时隔离,集聚性人传人的例子非常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社康中心进入了全市医疗信息化一盘棋的过程,可以迅速地上报。

“最早受控的城市”

会上,唐杰和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罗乐宣以“一座年轻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实践”作了报告。他们认为,深圳可能是新冠疫情最早受控的城市。截止5月24日,深圳累计确诊病例462例,2月4日前病例占比为82.5%,病例发病日期集中在1月19日至2月4日,占比75%。境内确诊423例、无症状感染者46例。5月24日以来,深圳没有新增本地病例。2月4日以后,深圳就进入平稳期了,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二次暴发的情况。

唐杰指出,深圳的市情具有“四高、三低、两强”的特征。“四高”指的是人口密度很高、人口流动性很高、经济活动集中度很高、人口集中度也很高。“三低”指的是三甲医院与人口比例低、千人病床比例低、深圳医学人才聚集和培养能力低。尽管深圳整体医疗水平落后于全国一线城市的地位,但就城市治理而言,整体医学不同的是,深圳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流行病学信息调查处理能力和较强的公共卫生决策系统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虽然深圳整体医疗水平落后于全国一线城市的地位,但从抗击新冠疫情过程看,深圳具有与城市地位相称,满足两千万管理人口需要的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体系,最突出地表现在疫情调查控制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流程方面。

从时点上看,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就启动了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应对措施,2020年1月5日,深圳海关提出了不明原因肺炎应对措施。1月8日,深圳发现了首例家庭集聚的传播病例,掌握了新冠疫情有可能是传人的可能性信息,9日开始筛查和重点人群流行病调查,10日深圳CDC启动了全市疾控应对的紧急措施,11日完成了首例病例的转定点医院、家人隔离观察的措施,13日开始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首例检验,14日,全国最早完成了首例病例的核酸阳性检测,15-16日全面启动“深圳市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1月20日首例病例经国家确诊,21日展开集中隔离,22日展开了全市IPC指导。

到武汉“封城”之时,深圳已经大致完成了新冠疫情的基础性防控工作。1月28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防疫总指挥,深圳有序地转向确诊病例救治、输入型病例控制,防止疫情二次暴发的过程。

“四早”、“四集中”的公共卫生决策

17年前深圳经历了SARS的考验,为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因此保持了超常规的专业敏感。2019年12月30日,武汉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当天,深圳就启动了武汉市之间的疫情联络机制。在与武汉取得联系的同时,深圳就确定了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明确提出,要对不明肺炎形成专家共识,要以专家共识对社会预警,在全国城市中是比较早地介入和比较早地预警。

1月15日凌晨,深圳发布了 “四早”和“四集中”的全面预防病毒人传人暴发的公共卫生预案。“四早”指的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唐杰认为,尽管全国多数城市都做到了“四早”,深圳的“四早”可能更具决定性意义。在春节将至疫情突发的重大节点时,已经有几百万深圳人离开深圳回到了家乡或是在旅游的路上,从目前掌握信息看,未出现深圳对外输出病例的报告。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23日,深圳公共卫生体系提早启动了二十四天。

和全国其它大城市不同,深圳深知医疗资源不充分劣势,因地制宜采取了“四集中”的措施: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治疗。深圳设立了52家发热门诊,30家公立医院提供了1300多间隔离病房,确诊以后第一时间送至唯一的定点医院市三院集中治疗。在整个疫情期间,疑似病人就诊的流程极其简捷明了,发热门诊确定是否隔离,专家资源全市集中统一,一经确诊马上转入市三院,极大地降低从疑似到确诊的时间,也极大降低了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与制度统一是关键

回溯性考察看深圳的公共卫生体系,确实需要强有力的硬件基础设施支撑,但只有硬件又显然是不够的。唐杰指出,硬件加软件,技术与制度的统一才能构成流行病调查的溯源和防控的预测能力,这是两者共同构成了公共卫生体系中疫情防控的支持和决策的关键。

制度性建设产生的信息有效传递是公共卫生体系发达和完善的重要标准。过去若干年,深圳形成了三级流行病的调查体系。在疫情应对中又不断强化了疫情防控的首次调查责任、从上贯到下的系统性质量标准以及专家与基层信息联通的综合分析判断体系。形成了由市CDC到区CDC到防保所到后备队伍的三个梯队的调查体系,组建了24支720人的流行病调查队伍,这样才能有公共卫生决策迅速和有效集中资源。

深圳控制疫情中一项突出的工作是迅速形成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1月14日,深圳CDC获批成为全省首批两家具有核酸检测资质的机构; 22日8个区级CDC获批开展COVID-19核酸检测; 28日,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获批开展核酸检测; 30日深圳CDC获得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资质,同日,深圳市10个区级CDC、28家医疗机构和2个第三方检测机构均获批开展COVID-19核酸检测机构资质。深圳市依赖创新产业与科研实力,在短时间形成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具备了科学与制度有效统一的公共卫生能力,到5月24日已完成了20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

有关传染系数R0的调查确定是预测与控制疫情控制的重要参数,深圳很早就依据病例溯源调查中获得了R0为2.36估计值,并将控制集聚作为控制疫情传播的重点,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从12月30日开始到2月28日,深圳已经有效地控制了聚集性疫情传播。在此期间,深圳聚集性疫情传播一共89起,涉及到243个人。6人以上聚集的只有3起,5人以上的4起,4人以上的9起,3人的21起,其余为两人。在一个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全面开放的高流动人口比例的城市当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可谓殊为不易。

公卫决策决胜在基层

而深圳之所以此次病例及时发现、及时隔离、集聚性人传人的例子非常少,唐杰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医改以来,深圳卫生系统取得了最大、最有成效的进步,即夯实基础扎根基层的卫生体系,大力推进市区三甲医院和社康中心建立联合体。

2020年1月8日,武汉以外首位被发现的新冠患者,首个聚集性发病家庭就是在深圳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被全科医生李天昊发现并经CDC流行病传播报告程序上传。李医生回忆,当时他刚刚接受了全科医生关于新冠病例的培训,马上就就填写了传染病报告,形成了有效预警。决策层高度重视,溯源结果是就诊老人与密切接触者一共5位均有症状,皆为从武汉返回深圳,深圳因此成为可能是全国最早获取了COVID-19有可能会人传人信息的城市。

6月5日,《柳叶刀》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介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挑战与建议,其中对深圳的案例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认为深圳新医改以来做的最大一件工作就是建立了深植于基层的公共健康体系。深圳2019年有704个社康卫生中心,可以提供3350万人次的临床服务,大概占全市总数将近1/3。在深圳,社康中心能够健康发展,经受了疫情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是构建三甲医院与基层的三个共同体:其一是管理共同体,决策、信息、法人机构是统一的;其二是责任共同体,三甲医院要承担为社康中心提供全面诊疗标准专家支撑的职责,慢病不出社区,大病可在社区会诊;其三是利益共同体,全科医生要和三甲医院医生同工同酬。

此外,建立了“全市一盘棋”的医疗信息化。深圳为什么病例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隔离,集聚性人传人的例子非常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康中心进入了全市医疗信息化“一盘棋”的过程,可以迅速地上报。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和三甲医院形成了密切的专业指导,专家确诊、标准统一的一体化的共生过程为社区病例迅速上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深圳将重点推进疾病预防机制的升级改造、形成传染病的应急救治网络医院,发展公共检测平台以及生物安全实验室、样品库、急救中心,特别是提高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目标是在2025年把深圳疾控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疾控、应急、科研和教育的“四位一体”。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欢迎分享转载 →谁将担任新的深圳市长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超大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圳样本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