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基本构图法,你掌握了几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6大基本构图法,你掌握了几种?

发布时间:2020-07-21 17:07:46

构图法虽然有个“法”字,违法成本却并不高:你不会被没收相机剥夺拍照权利,顶多只是拍不出好照片而已——或许对摄友们来说,这才是最可怕的惩罚呢~

其实,与其说构图法是“法”,倒不如说是“招式”,是前辈们在无数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让照片更好看的套路,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研究。

今天要为您分享的,就是摄影江湖中流传已久的6大基本构图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最常用: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的外号特别多:井字构图,九宫格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可见其人气和出场率之高,应用范围之广。

那么,三分法构图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横竖各两条直线“井”字排布,把画面分为九等分。“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画面最吸引人之处,适合放置主体。

这种构图法堪称是基础中的基础,学构图必先学三分法;它又是如此“万金油”,适用范围极广,适用于绝大多数拍摄场合。

毕竟,无论是什么拍摄题材,都希望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三分法构图,正为此而生。

由于三分法实在是过于好用,不少手机、相机都会自带三分法参考线,在取景构图时方便你把主体往三分线、交点上靠:

手机自带的三分法构图参考线

而很多正式出版的书刊、电子影像出版物封面,也会不自觉地使用三分法构图:

某日本纪录片的封面,请勿私信求种

既然三分法适用范围那么广,人气那么高,是不是用起来就百无禁忌了呢?当然不是。

使用三分法时要注意兼顾画面平衡,尤其是当画面比较空,除了主体以外没什么其它景物的时候。

如果主体比例较小,“重量感”不强,对画面整体的平衡性影响不大,用三分法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但如果主体比例较大,画面的失衡感会十分强烈让人看着有些别扭:

感觉好像要往左边坠

在这种“画面空,主体大”的情况下,为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性,最好采用中央构图。

此外,即使主体比例不是很大,当画面比较空,主体又按照三分法原则排布时,容易出现“另一端无聊空虚”的现象。

所以,如果有条件,应当尽量在主体对侧的视觉兴趣点、线上安排陪体,使画面更显平衡和丰富。

如上图,将太阳和船分别安排在两个对位视觉兴趣点上,画面平衡而又富有趣味性。

说完了适用范围最广,出场率最高的三分法构图,我们接下来说说适用范围没那么广,但出场率也很高的中央构图。

2.最稳妥:中心构图

“中心”这个词,在汉语语境中(编者注:废话,这本来就是汉语词汇)总是带着某种“重要”“集中”的意味。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刚上初中心别太野好好读书别谈恋爱”......咳咳,最后一个不算。

所以,画面的中心,往往也是视线的第一落脚点。把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主体放在中心位置,能有效突出、强调它的主体地位。

白花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主体

和三分法比起来,中心构图的画面可能会缺乏变化,略显呆板,不够好看;但是,它却不会出什么错,堪称最稳妥的构图法。

在新闻纪实、体育竞技等以记录为主,而不太要求美感的特殊题材中,中心构图更是上上之选,它有两大无可替代的优势:

一是主体突出,一目了然;二是抓拍方便——中心构图能避免出现主体“动一下就飞出画面了”的尴尬,确保你不会错过那些决定性的瞬间。

把川普放在中心,他怎么乱动都跑不出画面

此外,中心构图具有最佳的画面平衡性,最为“稳定”,十分适合拍摄建筑、静物等题材。

尤其是当主体的比例大,而画面中缺乏其他景物时,主体的偏移会造成强烈的失衡感,采。

同时,中心构图也最适合表现物体的对称性,常与对称构图联合使用——将物体的对称中心放在画面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画框是长方形,若是缺乏陪衬景物,长边两侧很可能会比较无聊,甚至是多余。

而中心构图的稳定性,使画面更缺乏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缺点。上图就是个好例子。

要处理这一问题其实也不难,裁剪成方画幅吧。方画幅和中心构图、对称构图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咦,三个怎么叫一对呢)。

在上一段中,我好像提到了“对称构图”吧?那接下来就讲讲对称构图好啦!

3.最美丽:对称构图

或许由于人体本身是对称的,对称总是让人看着比较顺眼、舒服,自然也比较美。而对称构图能最大限度地强调画面的对称之美。

对称构图常与中心构图联合使用,将对称轴放在对称中心上,使整个画面形成对称,最大限度发挥对称的美感。

对称构图+中心构图法的效果显著,但限制也同样十分巨大:景物本身得具有对称性,比如说,平静水面的倒影:

而在大自然中,除了平静水面的倒影,很难找到真正完全对称的景物,所以这一题材更多地被用于建筑摄影当中。

对称之美,更多地体现在人工造物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对称性不一定是天生的,明显的,一眼就能发现的:

在大空间尺度上不对称的物体,在小空间尺度中可能形成对称;在某视角下不对称的物体,换个角度以后可能也会形成对称。

多观察,多寻找特殊角度;尝试放大,用取景框裁剪多余的干扰景物,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是否需要苛求完美的对称,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对称的画面固然美,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也缺乏变化。

而“大对称小不对称”,即主体对称而陪体或背景细微处不对称的画面,其实也挺不错,具有对称之美,同时又不乏变化。

如下图,道路使画面具有“大对称”,而背景天空的云和右侧的逆光又形成了“小不对称”,使画面在对称的同时又不至于太僵硬呆板;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对称”并不一定是指对称面两侧的景物必须完全一致。

相同类型,在空间上相互呼应的景物,也能展示出对称的美感和趣味性:

说完了最具美感的对称构图,接下来该说说最动感的对角线构图了。

4.最动感: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又叫斜线构图,是一种将主体沿画面对角线方向排布,或呈现出延伸趋势的构图法,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第一,由于对角线是倾斜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

对角线构图的老鹰,仿佛正掠过你面前

第二,对角线是画框中最长的直线,沿对角线展布主体,使主体自然地填充整个画面,画面舒展而饱满,视觉效果更好。

这两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风光、运动等题材中,但同样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上:

背景简洁的竖幅大头照或半身特写,很适合玩对角线构图,略微倾斜的主体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感觉;

小清新人像中流行的“歪歪流”

而在全身照或大半身照中运用对角线构图,则会造成一种“腿好长”的心理感受,无形中增加了被摄者的身高。

但如果背景不够干净,尤其是存在强烈而明显的水平线(如地面、水面)或竖直线(如墙壁,柱子)时,强行倾斜画面会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下图左,挺不错;下图右,让人有种感觉“姑娘,楼都歪了你还笑?!”

5.最文艺:框架式构图

人类有种很欠扁的心理,那就是“你越挡着我就越想看”。这种夹杂着好奇心+逆反的心理特性,正是框架式构图的工作原理。

框架式构图,指利用前景物体形成框架产生遮挡感,使人更注意框内景象的构图方法。

前景景物需要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颜色、明暗、清晰-模糊对比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框架”,从而绕过前景聚焦主体。

框架的画面比例也很重要。框架太小,没有框架感;框架太大,会喧宾夺主。

举个例子吧,都是“树枝-蓝天”的题材,如果像下图A这样,树枝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理解为“以树枝为前景突出蓝天”的框架式构图;

而如果像下图B这样,树枝已经占了大半个画面,与其说是框架式构图,不如说是“以蓝天为背景的树枝特写”。

选择构成框架的物体时还需注意,不要选择太抢眼的物体,以免过于分散主体注意力。

比如说,下图中央形状莫名的雕像轮廓就过于抢眼,极大分散了背景的注意力。

当然,除了突出主体这种常规用法之外,框架式构图更重要的用法是,让照片变得更文艺、更与众不同,更有逼格。

比如说,换个新奇的角度看世界,一下子就让普普通通的风景变得别具一格。

注意,如果构成框架的景物不太好看,你应该把它模糊化处理,就像上图这样;

而如果构框景物很美,你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其画面比例,并保持其清晰,在突出主体的同时让你的画面更具视觉美感。

6.最可控:引导线构图

当画面中出现清晰的线条时,十分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在构图时利用这一点,对观众的视线加以引导。

这种对视线的引导,可以是平面的,诱导观众视线从画面的一个角,蜿蜒引导向另一个角,“走”过画面更多的部分;

这种引导也可以用于创造、增强纵深感,将观众的视线从前景处“吸”向画面纵深处。

可以通过使用多组引导线,或使用汇聚线,来强化这种“吸睛”效果。

小路在透视作用下形成了汇聚线,吸睛十足

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有型的线,但凡是有明显方向或延伸趋势的物体,都可以称为引导线。如人的目光,大片延伸的相同颜色和阴影等。

不需实体,阴影也可以构成引导线

多个同类物体的连线,也可以构成引导线。

总而言之,之所以叫这些有形无形的线条“引导线”,就是因为它们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

至于怎么引导,要达到什么效果,那就看你想法的了。要知道,拍照者是每张照片的皇帝、造物主、总设计师.....

你的照片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你!——但看不看,看完点不点赞,骂不骂街的权力,自然是属于观众的啦~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 →6大基本构图法,你掌握了几种?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