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构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后哪些城市发展好?广东机构改革最新消息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深圳机构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后哪些城市发展好?广东机构改革最新消息解读

发布时间:2020-08-08 09:41:55

  今天,笔者将以近期对外公布的《广东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为例,谈谈自己对广东市县机构改革方案的理解。

  本文为笔者解读市县机构改革第四辑——《市县机构改革限额管理,哪些城市发展前景好?》。

  一、机构数量要“扳手腕”“拼实力”

  本次改革在国家精简机构、控编减编、节约行政开支的大前提下,对各市县的机构设置有总量控制、限额管理有硬性要求。

  广东的改革方案明确细分大中城市和大中小县,广州市和深圳市两个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党政机构不超过55个,汕头与佛山、东莞、湛江市同为大城市,党政机构不超过50个,其他地级市不超过47个。

  广州、深圳市市辖区党政机构不超过33个,地级市市辖区不超过31个。县级市党政机构不超过37个,较大的县和中等县不超过35个,小县不超过31个。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中央推出大城市机构限额政策,明确除省会城市机构限额为55个外,还可以确定数个相对发达地方为大城市,享受省会城市的机构限额政策。

  笔者认为,这次关于根据大中城市的划分来限定机构设置的数量,主要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GDP总量、管理幅度、区域影响力、发展前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家扳手腕,以实力说话。

  二、从机构数量,看城市的定位

  这次机构改革的城市机构限额,既是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体现对未来地区发展的定位。

  2017全国各省GDP排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GDP总量已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保持了30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巨无霸。

  而在广东,广州、深圳两个大城市领跑在前,老大地位难以撼动、毋庸置疑。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有着雄厚的工业力量和浓郁的广府文化,一直是广东发展的火车头。

  在内部竞争中,深圳确实让广州感受到了压力,毕竟深圳以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创造了超过广州7000多平方公里的价值,人口饱和度也要强于广州。

  当前,中央给深圳的定位是‘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深圳是学霸,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说明的深圳的学习方法也是很好,班上的所有同学都要向深圳好好学习。

  2017年,深圳发展势如破竹,GDP不仅超越广州,还超越了香港,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市GDP约1.75万亿元,继续排全省第一,增速为8.1%,在总量第一的情况下,增速也达到第二。

  其实,广州经济发展丝毫不逊色,只是深圳的跃变更引人注目。

  不过,说深圳超越广州也仅仅是GDP之上,如果综合考虑环境、科教、文化、卫生等方面,广州作为老牌城市的领头羊地位,至少目前深圳还无法全面超越的。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广州和深圳依然会是广东并驾齐驱的双“领头羊“。

  佛山、东莞两市发展迅速、紧随其后,GDP排名紧随广深两市,也都是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的制造城市,一直以来保持全省前列,发展潜力更是不可限量,也是实至名归。

  汕头、湛江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别作为粤东和粤西的火车头,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被寄予厚望。

  为什么广东的副中心城市不选佛山、东莞、中山等一些相对发展较好的城市呢?

  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选择标准的,其一不能离省会太近,一般在150公里以上,其二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在周边城市中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湛江和汕头若崛起,将带动粤西和粤东迅速发展,有效改善广东发展不平衡的硬伤。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珠海,珠海也是全省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生态环境好,近期还被评为“幸福城市”,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但奈何因为城市体量、经济规模较小,没有排上号,是比较遗憾的。

欢迎分享转载 →深圳机构改革 市县机构改革后哪些城市发展好?广东机构改革最新消息解读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