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观众 如何做一名职业电影观众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职业观众 如何做一名职业电影观众

发布时间:2022-01-06 13:36:07

2016年11月1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虹膜”电影公众号联合主办的北大博雅讲坛邀请到了CCTV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资深策划人赛人,进行了题为《发现电影的美与好——如何做一名职业的观众》的分享会。身为资深影评人的赛人最近出版了《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赛人表示这本书并非专业的电影评论,反而更像是自己的电影笔记,是一种记录。作为影评人,赛人期望越来越多的观影者能够成为职业观众。那么究竟何为职业观众?和职业影评人有何区别?做一名职业观众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赛人在活动上结合自身的观影经验,对上述问题依次进行了解答。

塞壬

职业观众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首先,竞争对手定义了“专业观众”这个词。参赛者认为专业观众不同于电影迷和随机观众。专业观众会有态度,有标准,甚至有选择。换句话说,专业观众是在用一定的标准和价值观来衡量电影。电影美学有自己的标准,这是由个人教育或知识结构决定的。所以,看电影是有方法的。其实不仅仅是电影,任何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等等,都有欣赏的门槛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看。因此,选手们提到的专业观众包括一些电影教授、学者、影评人和电影从业者。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积累,获得了更多关于电影的知识。普通观众要想成为专业观众,需要像前者一样积累和培养。

赛人认为电影和人是一样的,好的电影和好的人一样,并非可以简单地一眼看穿。赛人在这里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2004年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另一个是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讲的都是小孩子的故事。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只有两岁、三岁或是五岁,通过这两部电影能够发现,小孩也是很复杂的,很微妙的,很琢磨不透的,不是“简单”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大人就更是如此。赛人觉得像这样的电影,就可以被认为是好的电影,因为他们能够体现一种复杂性。

不要害怕剧透,被故事牵着走

在给出了关于何为“职业观众”的定义之后,赛人就如何成为一名职业观众提出了四点建议,或者说需要避免的四种常见的误区。

首先是不怕剧透。选手说:“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比如豆瓣。当谈论电影时,有些人说你不应该告诉我这个故事。特别是有着特殊悬念和美好最终包袱的电影,一般都是以故事为先导。很多人说电影最重要的是故事。我也听人说过,在好莱坞电影里,第一是讲故事,第二是讲故事,第三是讲故事。我们看好莱坞电影。他们讲故事,但不把故事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其实故事性并不强。”《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或《变形金刚》。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些电影,它们的故事性强吗?复杂曲折吗?它的故事是立体的吗?实际上,根本就不近。不是好莱坞不讲故事,而是它提供给大家的不是故事至上,而是另外两件事,一是普世价值,即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存欲望;一是它能提供一些奇迹。奇迹有很多种。星球爆炸是奇迹,一男一女站在桥头也是奇迹。因此,故事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

赛人觉得日本电影是最喜欢讲故事的,但日本电影并不是世界电影的主流,原因可能正是因为它太会讲故事,太爱讲故事了。赛人说我们要避免一种误区,即觉得中国电影不行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剧本不好。相反的,赛人觉得讲故事并不难,全世界的人都在讲故事,讲了几千年,从壁画到音乐到戏剧到小说再到电影。中国电影不好的问题不仅仅是故事,还有技术差、演员演技差,所有的这些再配上一个烂俗而无生气的故事,就成就了一部观众口中的“烂片”。

因此,选手们认为,一个专业的观众在看电影时不应该害怕剧透。如果一部电影只是因为反转才成立,那就没必要看了。看电影要看整体,就像看人一样。事实上,这取决于电影中谁在讲故事。不同的人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方式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看电影的节奏,而不仅仅是故事。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紧;当它长时,当它短时,一切都是为了它。故事不重要。很多电影被翻拍了很多次,但我们会选择最好的版本。只要是这个版本,大家都会觉得是最好的。比如《战争与和平》绝对是世界电影史上由谢尔盖·邦达丘克编剧、导演、演出的最贵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成本很难计算。其实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还是一遍又一遍的去看,当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谢尔盖·邦达丘克电影《战争与和平》

不要有童心,不要太孩子气

参赛选手认为专业观众的第二点是看电影时不要幼稚幼稚。

赛人再次提到《幼儿园》和《看上去很美》,他认为这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儿时更有可能是一个可怕的时期,因为儿时的人是自私的,只为自己着想的。因此他不喜欢“不忘初心”这样的表达,“我的初心是什么,是想把这个同学打倒,是冰箱里的雪糕我都要吃光。我的初心都是很自私的,我长大了以后才变得无私,才知道钱要大家一起花,请客的时候要抢着买单。现在我的初心变了,长大了,那个初心我要它干嘛,早扔掉早好,”赛人说。因此初心是混沌的,赛人觉得比起不忘初心,认清归路更重要。归路只有一个,就是死亡。当人有了这样的觉悟,人生就会变得更通透、更明亮。

观影中,选手们坚持认为,如果一个人太幼稚,其实会拒绝很多东西。他以亲身经历解释道:“小时候只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战争片,其他电影我都没看。为什么不看呢?很小的时候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好东西》,一部叫《爱与传承》。当我看到谈恋爱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拒绝了,因为当时我还不发达,对男女都没有兴趣,所以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长大后,我忘记了我最初的心。我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和女生牵手,开始整天想着怎么和女生牵手。这个时候,等你长大了,看那种电影的时候就能感受到。”

赛人谈到让自己印象十分深刻的一部和童年相关的电影:是苏联着名导演罗兰·贝科夫执导的《丑八怪》。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孩到外公家去生活,并在当地的学校读书。她是一个特别善良、美好的女孩。班主任说这学期如果每个同学都没有犯错误的话,会自己掏钱组织他们到莫斯科旅行。大家都非常开心,不久有些学生逃课去看电影,被老师知道后取消了旅行计划。学生们开始查谁是出卖大家的内奸,这个女孩就替一个真正的告密者顶了罪,于是学生们对这个女孩进行了极其残忍的伤害。从中我们看不到童年的丝毫美好,但却是非常真实的,就像是我们很多人在童年时经历过的一样。赛人回忆曾有人跟他说过,长大以后比十五岁以前好太多了,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他了,再也不会有人随意给他起外号了。因此赛人认为人就应该越活越好,怀念童年的人可能现在很糟糕,这种生活态度是不积极的。

影片结尾,女孩被欺负后,同学们知道了真相,对她表达了深深的愧疚和原谅,但此时女孩选择了离开。她觉得即使你今天原谅了我,这件事发生后你也很难改变。这是她同学可耻的、可悲的、可怜的初心,一件可怕的事情,不仅让我们的心紧绷,也让我们惊喜。德国大师级导演法斯宾德曾说过,这部电影是他看过的关于儿童最真实的一部。他说这部电影实际上反映了他的童年。电影的最后一段很有趣。镜头里,一群“坏”孩子把一个好孩子送走,其实暗示着这些“坏”孩子在试图和自己说再见。但是他们不能说再见。当他们脱下并戴上帽子时,他们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束缚。选手们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大家能通过这部电影学会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告别童年。生活从来都不简单,真理也从来都不简单。童年必须告别,这是成为专业观众的重要前提。

很丑。

不要急于追求共鸣

成为专业观众的第三点是不要急着和电影产生共鸣,不要急着和电影交流。

赛人从台湾导演林书宇的电影《星空》说起。电影里有一段徐娇和刘若英在饭馆里跳舞的戏。林书宇是一个影迷,特别热爱电影,这段跳舞的戏,实际上是在向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法外之徒》致敬,其中有一段三个主人公在饭馆中跳舞的场面极其经典。《法外之徒》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古怪的爱情故事。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一些导演特别爱拍两男一女的情事,而三个人又正好是同时出现。无论是对于一个女人还是爱她的两个男人而言,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这种观念在中国是完全无法被接受的,我们在经济上很开放,但在精神生活上其实极其保守。

这两部电影的舞蹈片段有两个不同之处。在形式上,两个人在跳舞,三个人在跳舞。这个区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Star 空中的情感是直接而清晰的。音乐一进入刘若英,它就哭了,清楚地告诉你,我很难过,我很痛苦,我很焦虑,我的婚姻处于危机之中,也就是说,它不是含蓄的。看看葛达尔的处理,《奢靡者》的片段有什么好的?它没有明确的情感。你分不清是悲伤还是快乐,是分享还是排斥。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分享的场景,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跳舞,然后加入一个男孩分享,最后女孩独自跳舞,玩得很开心。分享还是独占,这个女生难过吗?麻烦?流浪?我什么都看不到。唯一能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处的,一个女生可以和两个男生同时在思想上或者身体上有循序渐进的亲密行为。很显然,葛达尔的这段话比林书雨的更空精神空灵。他走得更远了。他告诉我们,即使两个男生追求那个女生,她也会跳这种集体舞或者独舞,不管她是拒绝还是一个个接受。这个女孩是一个“分散”的人,生活没有重心。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是格达尔想要表达的女性形象。

这就涉及到赛人要说的第三点,《法外之徒》中的这种情感、态度跟常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会发生冲突的。很多人看电影是希望受到感动的,即“我”能不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这个电影是不是在讲“我”的故事,因为“我”被打动了,所以“我”喜欢这个故事并产生共鸣。遗憾的是,这种个体与电影的关系,仅仅是一种交换关系,并不能让自己的审美上一个台阶。

看电影就是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更开放的世界。如果我们只想要共鸣,那么世界只能是封闭的。观众只是被自己感动,而不是被电影创造的世界感动,所以共鸣少。如果所有的电影都只顺应普通观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电影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永远不会有像布列松这样的电影大师,也永远不会看到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因为当我们看无声电影的时候,我们已经被感动了,找到了自己的心。但电影人并不满意。他想发明声音,但声音出来后他不满足。他发明了颜色,然后发明了3D,等等。如果电影只是为了满足大家的聊天,表达一些“张的父母,李的家人的缺点”之类的诉求,只是诉说自己消化不良的感受和悲伤,那么电影行业早就完蛋了。正是因为电影创作者和艺术家不仅仅是寻求满足大众的表面愿望,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要成为专业的观众,就要克服自己的小情绪和悲伤,超越对共鸣的追求。

《法外处决》

不要自欺欺人

成为专业观众最不要的就是看电影的时候不要自欺欺人。

赛人和大家分享了一次关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观影经验。他说:“这部电影的时长是三个小时,有一次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这部片子我去看了。放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要换胶片,于是电影停下来,让大家休息一下。在开场前的半小时里,观众陆陆续续进入影院,几乎到了满座的程度。可是等中场休息的时候,无数的观众冲出影院。他们以为这部电影结束了,太高兴了,终于不用再忍受这个枯燥、漫长的电影了。其实电影还没有结束,只有真正看懂了电影的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电影还早得很,主题还没有抒发,但那些人已经受不了了。看完电影后打开微博或是微信,发现有好多人在中场后便发表高论,说电影的结尾太牛逼了。其实那不是结尾。”

通过这个故事,选手们想要传达的是,看电影还有三点更重要,那就是不要欺骗自己。看电影的时候不要骗自己。你不感动,你不理解,这很正常。参赛选手曾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沙丹开玩笑说,大多数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电影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做文艺青年不一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一切都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发自内心。你怎么看电影?西方有句话说,忠于自我是幸福的源泉。如果你总是欺骗自己,你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方式看世界,你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方式看电影。

《2001太空漫游》

欢迎分享转载 →职业观众 如何做一名职业电影观众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