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和f35 F22被美飞行员嫌弃:不如F35好用,战场上隐身性没这一能力重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f22和f35 F22被美飞行员嫌弃:不如F35好用,战场上隐身性没这一能力重要

发布时间:2020-08-10 13:59:41

一直以来,F-35由于隐身性和机动性比不上F-22,在整个研发过程中都受到诟病,但现在情况似乎出现了逆转。据美媒报道,驾驶过这两种战机并参战的飞行员都认为,F-35在实战中比F-22“更有效”。

因身材“粗短”,F-35也被网友戏称为“肥电”,听上去不太灵活的感觉。图为F-22和F-35一同飞行。

而“更有效”的原因是F-35独有的两大优势:操控简便和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他们认为F-22“完美”的隐身性能和强大的机动能力,在战场上的实用性并不如前两者。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则是美军对两种战机的运用思想不同,这一点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F-22是一款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战斗机,用来对付苏联的苏-27或米格-29系列战机,所以极为强调雷达隐形性、机动性和高速性能,承担开战第一天“临门一脚”式的突击任务,目的是为己方获得制空权。即使放在今天,其整体性能依旧处于全球先进水平,但它并不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受到上世纪90年代航电技术的制约,以及对一些性能的侧重,F-22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已稍显“落伍”。

其它使用Link16数据链的平台为了和F-22共享数据,需要使用专门设备转接。例如图中央承担中继的F-15战机就要加挂一个通讯吊舱,“假扮”成一架F-22才能接入闭路系统。

以信息化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数据链为例,为了尽可能降低额外电磁信号辐射对隐身性能的威胁,F-22并未配备北约战机通用的Link16数据链,而是研发了一套专用飞行数据链用于F-22各机间交换作战数据,两种数据链不通用,因此泄密风险较低。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尽管F-22配备了完整而先进的侦察情报系统,但海量的战术数据却无法与其它机型共享,虽然后来补装了Link16数据链接收器,但只能接收不能发出,依旧不具备情报数据共享能力。

缺乏数据共享手段,导致F-22仿佛还处在“前网络时代”,难以与其它机型配合完成任务,并且因此无缘2011年“奥德赛黎明”行动,倒是同样强调隐身性的B-2,因配备了Link16链,被派去执行了轰炸任务。图为从利比亚返回本土后,在机场降落的B-2轰炸机。

F-22刚服役时这个问题还可以接受,但近年来美军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数据壁垒”的影响就越来越明显了。现代战争中,士兵、战车、战机等作战平台将自己探测到的战术数据通过数据链共享给彼此,进而获得对战场态势的整体把握,利于夺得战场主动权。F-22在这一方面显然不能满足美军的需求。

所以在设计F-35时,美军就换了一种思路。只要求具备“有限的”隐身能力,机动性和高速性能也是够用就行,平台综合性能逊F-22一筹。

但在F-22的基础上,通过相控阵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分布孔径系统、电子战系统等诸多先进航电的融合与升级,将战术数据融合并清晰地展现给飞行员,明显提升了F-35的战场综合感知水平,具备了更强的防区外打击能力。

F-35配备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目标识别跟踪、对地/空/海目标探测,电子战和地面地形测绘功能。并与机上的光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融合,也可以通过数据链获取其它战机的探测数据。

APG-81是F-22配备的APG-77雷达的改进版。

除了相控阵雷达,F-35还配备了综合光电探测系统。它将白天和夜间使用的光学探测器整合在一起,包括光电瞄准系统和分布式合成孔径系统两部份。

F-35的AAQ-40型光电瞄准系统。集成了电视摄像机、红外传感器以及激光瞄准器。安装在机身内,不会影响到气动外形。

其中,名为AN/AAQ-37的分布式孔径系统在机身各个部位配置了共6面红外探测阵列,每个阵列视角为90度,保证了对各个方向的重叠探测性能。除了侦测来袭导弹威胁外,还可以将实时红外图像传递到飞行员头盔显示器内。

DAS系统在机身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基本上可以替代传统夜视设备,在2010年的一次试飞中,甚至成功跟踪了一枚位于1300千米外,处于上升阶段的的运载火箭。

这些精密高效的传感器系统,虽然每个都具备较强的数据收集能力,但还要汇总到机上的综合核心处理器进行过滤和融合,形成高质量的图像或数据信息再传递给飞行员。

而这个人机交互的过程要通过座舱设备来完成。

F-35采用了“全景式”座舱设计。不同于以往战机座舱里密密麻麻的仪表盘和按钮,该机只有一个尺寸为50×20厘米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为了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洛马设计了一套“入口”软件模式。

美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全景式座舱”技术,强调将大型显示器作为全局战略态势感知手段、头盔显示器作为近距离战术态势感知手段,并辅以握杆控制和触摸控制等技术,实现飞行员对战机的综合操控。图为X-32验证机上的第一代“全景式座舱”,F-35则一步到位,只剩下一个大型显示器。

飞行员只需要触摸屏幕就可以随意改变窗口布局的组合形式。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将最重要的数据视窗显示在最明显的位置,让飞行员把精力集中在搜索和攻击目标上,同时也可以顺应飞行员个人的操作习惯,就像在平时用家用电脑一样容易。

F-22的驾驶舱与F-35驾驶舱模拟器。可以看出,后者布局更简洁,尤其对于成长在信息化社会中的新一代飞行员而言,人机交互将更加便捷高效。

除了大型显示器,该机座舱的另一个特点是取消了传统的平视显示器,其功能则集成到头盔显示器上。

在F-22上,用于武器瞄准的前视红外图像会受到平显尺寸的限制。而装在头盔中的虚拟“平显”则可以跟随飞行员头部转动指向不同方向,显示的飞行信息也会随之变化。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

分布式孔径系统将6个探测器的探测数据组合成起来,F-35的飞行员可以通过头盔显示器观察到各个方向的红外图像。

例如,飞行员如果平视或抬头看,则可以在头盔屏幕上看到传统平显的图像。如果侧视或者俯视,则自动转换为红外或电视摄像机图像,突破了机身和机翼对视野的遮挡。

在武器瞄准时只需转动头部即可对准,并不需要改变飞行方向,降低了飞行员的操纵负担,同时也加快了反应速度,提升了生存性。

VIS公司的“联合头盔显示系统”,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水平50度、纵向30度的双目视野,并根据飞行员的头部动作自动调整显示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兼顾隐身设计,F-35一般只在内部弹仓携带弹药,但数量有限,如果需要发挥火力,则可转变为“野兽模式”,此时使用外置挂架,虽然牺牲了隐形性能但载弹量得以明显提升。这种转换方式让F-35比F-22更为灵活,可以应对更多类型的任务需要。

F-35“野兽模式”。

据官方介绍称,驾驶F-35摧毁目标的程序非常简单。在大型显示器上查看探测到的目标,然后通过触摸控制放大图像并确认,再将具体目标图像转移到头盔显示器上,此时系统会自动锁定并跟踪目标,最后只需要飞行员按下攻击按钮开火即可,所以,凭借高度融合的航电系统,F-35在人机交互方面进步显著,驾驶它作战会也变得更加“轻松”。

此时,飞行员的定位从“仪表操纵员”转变为“战术家”,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战术任务上,从而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衡量战斗机性能水平的高低,也不再只依靠传统意义上的机动性和速度指标,正是这一革命性的进步,让F-35比F-22“更有效”。

欢迎分享转载 →f22和f35 F22被美飞行员嫌弃:不如F35好用,战场上隐身性没这一能力重要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