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回顾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之轻武器 研制模式开始生变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回顾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之轻武器 研制模式开始生变

发布时间:2020-08-15 11:25:03

1949年10月1日,来自24个国家98个工厂的110多种、80多个型号武器装备在天安门接受检阅,震惊世界的开国大典阅兵也因此不得不背上了“万国牌武器展览会”的名声。

历史向后延展的60年中,新中国在天安门前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2009年10月,14个徒步方队、30个车辆方队、12个空中梯队,第14次把祖国强大的符号印在了天安门广场。

通过阅兵这个窗口,天安门见证了从1949走来的新中国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身影。

在自豪的天安门前,在感受鲜花艳丽与铁流威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1900年八国联军把大炮架在正阳门上,掩护2900多个侵略者,在故宫举行的阅兵式。

在展示的11类主要装备所呈现了的无数个亮点中,我们还要依旧能看到我军武器装备存在的发展空间与差距。这才是真正强大者应当具有的勇气。

阅兵,在军人眼中,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赏析篇

国庆60周年,中国军队向世界说明,95式5.8毫米小口径自动步枪并不是终极产品。

以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和95式5.8毫米短管型、03式5.8毫米微声冲锋枪和07式18.4毫米自动霰弹枪为代表的一批新枪首次受阅,展示了我军轻武器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们的出现意味深长。

首先,它们表明我国轻武器的研制模式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我军轻武器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只注重基型枪的研制,在基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深度开发和多样化、系列化研制,已经成为轻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系列研发、满足不同作战任务需求的理念已经形成,中国军队对M-16系列、AK-74系列繁多型号的猜测与羡慕已经终结,标志着我军轻武器的发展已经能够以不同功能来适应不同任务和不同环境等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轻武器的列装模式发生了变化。

新型枪械不仅在制造、设计上实现了多样化,在编配上也能高标准适应不同作战岗位的需要。如特种部队配备的微声冲锋枪,适应了特种部队敌后作战,对火力密度和作战行动隐蔽性要求高的特点。03式折叠托5.8毫米枪适合了空降战斗维护保障条件高度缺乏的特殊需要。短管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适合了空间有限战斗岗位的特点。多弹种自动霰弹武器则适合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急需等。这标志着一支枪横跨全国、配备三军的粗放列装模式已经结束。精确研制、精确列装,已经成为轻武器发展的新思维,轻武器实在不轻。

欢迎分享转载 →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回顾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之轻武器 研制模式开始生变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