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钾价格 此猪非彼猪?台媒:日本猪年实为“山猪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氰化钾价格 此猪非彼猪?台媒:日本猪年实为“山猪年”

发布时间:2020-08-15 23:29:22

参考消息网12月31日报道 台媒称,明年是猪年,日本邮局按照惯例贩售各式猪年的贺年明信片,不过“此猪非彼猪”,日本的猪年实为“山猪年”,也是亚洲国家唯一用山猪非家猪代表十二生肖的国家。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29日报道,日本的十二生肖是从中国传过去,唯独“猪”不一样。为何家猪会变野猪,没有定论,最常听到的说法是,当时日本没有养家猪来吃的习惯,蛋白质来源是猎捕野生的山猪。

当时的人把山猪肉视为能治百病,无病无灾的象征。用日文汉字来表现的话,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猪年为“豚年”。不过,日本人对于其他国家用家猪不是山猪,也觉得惊异。

报道称,不只日本的十二生肖动物不同,其他国家如越南的兔年是用“猫年”取代。

茅台股份四大品牌同台送“猪福”,猪年生肖茅台矩阵首发日期确定

2019年,是茅台实现千亿的关键之年。以猪年生肖酒的上市发布,打响千亿之战的第一枪。何时何地、用什么样的方式按下这场战役的启动键,备受行业关注。

矩阵登场:四大品牌组队送"猪福"

每到下半年,茅台生肖酒都是茅粉最为关注的话题,这一次,茅粉们翘首以盼的茅台猪年生肖酒终于来了。

12月21日,茅台、茅台王子、贵州大曲、赖茅将同台发布猪年生肖酒。相比往年,茅台的步伐提前了,更出乎意料的是四强组队送“猪福”的超强矩阵。

正式揭幕之前的彩蛋是,为猪年生肖茅台倾情献画的,是当代写实主义国画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史国良。而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则将亲赴发布会现场,加持明星光环。

狗年生肖茅台及狗年茅台酱香系列生肖酒的成功,不仅令业界艳羡,在社交媒体上也一再成为热门话题。猪年生肖酒大战,茅台如何再上层楼,可谓2019年白酒行业最具爆点效应的主线。

筹谋多时:更加注重适时消费引导

独一无二的品牌体验、用心别致的酒体设计、高超的艺术鉴赏性、卓越的收藏价值——四种属性的同步加持,让生肖茅台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说服力。

而猪年生肖酒不仅是茅台献给万千茅粉的礼物,更寄托了茅台自身对2019年的热切期许。元旦前集中上市,让茅台生肖酒更加注重适时消费引导,更是文化茅台的超前布局。

2019年,对茅台而言,将是迈过千亿之门的关键之年。身为千亿第一枪,猪年生肖茅台矩阵已筹谋多时。文化和服务被视为茅台后千亿时代的品牌双翼,生肖酒这样饱含文化属性的品牌营销,当然是重中之重。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在2018年3月即提出:“要尽早考虑猪年生肖酒的有关工作,提前设计、提前打样、提前生产,确保在2019年元旦前后发布、春节前上市,抓住‘两节’旺季消费商机。”

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元旦春节双节周期,绝对是白酒营销年度的第一主打歌。选择在元旦之前开启火线,力推猪年生肖酒产品矩阵,茅台此举无疑已将2019年的双节营销成功带上风口。

矩阵底气:双轮驱动下的品质担当

实力强大的茅台工匠团队,为猪年生肖茅台矩阵护航。

从凭借“传承时代匠心,铸就卓越品质”的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到240名国家级评委对市场采样的酒类产品进行盲评打分,茅台酱香酒一举拿下四个价格带的第一,充分证明了茅台工匠团队的超强实力。

近年来不少老茅粉公认,茅台酒的口感比过去更好。口感更好,正是质量控制全面优化的结果。

2018年茅台产酒4.9万余吨,几乎是建厂时产量的1000倍。大规模扩大生产,一方面为茅台品牌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有更大的能力探究茅台酒酿制过程中的各种奥秘,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同时也对生产质量把控带来巨大挑战。

而茅台工匠团队超越了这一挑战,将战力衍生至茅台酱香系列酒,凭借品质高度,赢得“双轮驱动”的全新局面。

2018是茅台文化建设暨服务提升年,茅台品牌中的文化属性在营销环节中进一步凸显,悄然改变着茅台酒在许多人心里的印象。

“夯基础、扬文化、提服务、强队伍、稳价格”,茅台酒销售公司组织的品牌活动向更多的人讲述茅台故事,向更多的人传递茅台温度,向更多的人提供茅台服务。

11月25日,茅台酱香系列酒完成销量2.7万千升,实现销售额80.16亿元,提前一个多月,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在此之前举行的茅台酱香酒公司“2018年第四次营销顾问团会议暨市场分析会”上,表达了塑造强势品牌的强烈讯号。

品质,是茅台集合茅台酱香系列形成品牌矩阵的底气所在。

又是一年茅台生肖酒发布,酱香系列酒终于正式站到了茅台酒的身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次发布诚意满满,线上线下多个渠道联动,希望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12月21日,茅台生肖酒矩阵将齐唰唰送“猪福”,一场千亿冲刺就此拉开序幕。

研究人员欲测试给人移植猪皮 美媒:未来或不需人类捐献皮肤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 美国石英财经网12月10日刊登的报道称,未来,或许无需再依赖人类自身捐献可挽救生命的移植用皮肤了。文章摘编如下:

这就是总部设在波士顿的非营利性生物科技企业塞诺移植治疗公司的目标。上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该集团初步使用基因改良猪的皮作为临时移植皮肤。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开始对严重烧伤者进行猪皮移植测试。这也是美国首次批准用动物器官进行人体测试。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阻止病原体侵入我们人体脆弱的内部器官,因此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皮肤可锁住水分、电解质及其他营养物质,还可帮助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皮肤严重受损者因体温或水合状态的改变而患致命性感染或器官衰竭的风险很高。

移植皮肤可在患者痊愈过程中对患者加以保护。当前,在美国获取移植皮肤的唯一途径是使用同意捐献器官者死后留下的皮肤或因体重严重下降做多余皮肤去除术的患者的皮肤。用于移植的人类皮肤可谓是“稀缺商品”。

塞诺移植治疗公司的英文名就源自异种器官移植概念——即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该公司饲养了很多猪,其猪皮与我们人类的皮肤极为相似。猪皮一般会生成一种糖而人皮则不会,为了使这些猪不生成这种糖,该公司对这些猪实施了基因改良工程。这样一来,这些猪皮摆脱接受移植者的免疫系统监测的可能性就更高了——至少是暂时的。有关理念是,这些猪皮可被用于紧急处理烧伤,处理完毕后再进行人皮移植。

塞诺移植治疗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尔泽说:“我敢说,这就像你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你很难分得清哪个是源自人类尸体的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哪个是移植猪皮。”

这家非营利性企业一直在与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医生们进行紧密合作,后者将从下月起协助进行临床实验。首次临床实验将只测试移植的安全性以及6名严重烧伤者的耐受性。假设一个月后临床实验结果是积极的,移植工作还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测试,而后才可获批推广到临床使用。

除塞诺移植治疗公司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多个团体在努力研究让动物器官适用于临床医学。例如在巴西,研究人员当前在研究用罗非鱼的鱼皮作为正在重新长出皮肤的烧伤者的临时绑带。而就在上周,多位德国科学家报告称他们也迈出重要一步,他们成功地让移植经基因改良的猪心脏的狒狒存活了半年时间。他们的成功表明,猪心脏有一天可能被用来治疗心衰患者。

日本男子上班途中被野猪撞飞 大腿撕裂受伤缝13针

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 台媒称,上班族的通勤时间,不仅大众交通人挤人,更可能遇上什么麻烦事,影响一整天的上班心情。一名日本男子便在上班途中飞来横祸!一只野猪突然从旁边路口冲了出来,将男子撞翻,更造成他大腿严重撕裂伤,送医缝了13针。

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8日援引日本“天空新闻24小时”的报道称,事件发生在日本福冈市的今宿站附近,10月26日,一名48岁的男性上班族在上班路途中,突然遭到一只身长约1米的野猪冲撞,男子遭撞后跌坐在马路上,只见野猪紧咬着男子的公文包不放,更咬伤男子大腿,所幸附近司机见状急忙用喇叭声响吓走野猪,才让男子得以脱困。

报道称,男子脱困后,被送到当地医院急救,大腿受到7厘米的撕裂伤,缝了13针后已无大碍。而事件起因的野猪,则在事发当天下午,于车站附近的沿海地区被民众发现,已将野猪交由当地的狩猎俱乐部处理。

该起事件的相关视频通过“推特”在网上疯传,日本媒体也表示,野猪可能来自距离车站不到一公里远的山区,但野猪其实很少有攻击人类的行为,推测可能因为正值野猪的交配季节,野猪情绪比较兴奋,也可能因为附近火车的声响导致野猪受到惊吓,才让这起骇人的意外发生。

益阳和常德发生两起非洲猪瘟疫情 已无害化处理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23日发布消息显示,湖南省益阳市和常德市排查出生猪非洲猪瘟疫情。目前,这两起疫情已得到无害化处理。

10月22日14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样品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阳性样品来自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和常德市桃源县的2个养殖场,位于桃江县的养殖场存栏生猪546头、发病44头、死亡17头;位于桃源县的养殖场存栏生猪268头、发病208头、死亡31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

体检有害健康?猪瘟传染人?8月份十大中老年人易感谣言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近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公布了8月份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求真”栏目依据关注人数排行榜,盘点出影响较大的前十大谣言,并邀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进行点评,和您一起撕开谣言假面。

相较7月份来看,食品安全与医疗健康类谣言量占比上升,而社会、科学及其他类谣言数量占比有所下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统计,当前,食品安全谣言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的45%,位居第一。这些食品类谣言的传播以微信、微博为主,两者的传播量已经超过90%,成为传播食品谣言的主要渠道。

1.“体检有害健康,是骗钱的”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40.8万 舆情热度:46258

有微信公号发表文章称“体检有害”、“医学骗人”。文章观点有:过去没体检,人们反而健康长寿;只要不体检,不查出问题,人就是健康的;西医的新技术手段,是为了赚钱想办法给人找病。

该文章的论据和观点都经不起推敲,不足为信。医学博士胡远东在“全名较真”上辟谣,根据医疗数据,接受肿瘤筛查的女性平均期望寿命比未接受筛查者多1.7至2.1年;不检查不意味着身体没问题,事实上,先进技术在降低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上是极为有效的,体检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比病情恶化后的治疗费用低。因此,“体检有害健康”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2.“有羊携带炭疽病,传给人”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94.9万 舆情热度:32250

近期吉林、黑龙江的确出现了人感染炭疽疫情,但已得到有效控制。造谣者通过截取部分信息,加上不同地名编造谣言进行传播,还加上“一旦感染,无法医治”等恐吓性的话语,获得大量转发。

畜牧部门提醒:炭疽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草食动物易感,人接触了感染牲畜的肉类、毛皮、血液或土壤等其他污染物可能感染。炭疽病属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可防可控可治。民众只要不接触病死畜及产品,从正规渠道购买检疫合格产品,烹饪时煮熟煮透就不会造成传染。

3.“女孩充电时玩手机被电死”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67.1万 舆情热度:12946

8月份,朋友圈、微信群热传一段“8岁女孩在手机充电时玩手机触电身亡”的视频,视频中一身着红衣的女子坐在地上大哭,另一名男子抱着该女子安慰,一旁的病床上,躺着一个穿着粉色衣服的小女孩,其家人不断地抹眼泪。配文称:“父母把手机给小孩玩,小孩边玩手机边充电,手机发生爆炸,小孩经抢救无效死亡。悲剧!让小孩远离手机!”

这段视频在近期流传天津、湖北、广西、河北等多地,所附视频相同,配文相似,在流传过程中,还被添加了“手机爆炸身亡”“医院抢救无效”等情节。据天津网警官方微博通报,经调查,该传言最早于7月30日晚出现在网络中,发送人为武清区居民魏某某。警方随即将魏某某传唤到派出所,魏某某随后供述了事情的经过。她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了这个视频,在对视频事实真相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为制造热点,提高自己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被关注度,便故意虚构事实,编造出该视频中儿童是因玩手机触电身亡的谣言,并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目前,魏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武清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4.“脂肪肝不是病”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53.6万 舆情热度:6377

有传言称,病理科医生说脂肪肝不是病,不会导致肝硬化,控制好体重就没事。解决脂肪肝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王宏光表示,在医生眼中,脂肪肝只是一个笼统的诊断,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判定是以下哪种类型: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脂肪肝合并肝癌等。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加重,也反映了脂肪肝的一个疾病发展过程,在欧美国家肝脏恶性肿瘤的第一大病因就是脂肪肝。因此对于脂肪肝,绝不可掉以轻心。

5.“非洲猪瘟传人,禁吃猪肉”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53.4万 舆情热度:15479

近期国内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有不少地区就流传谣言: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猪病毒死亡,有的猪场猪,大批被埋葬,已经死亡人数13人,最大的67岁,最小的9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河北一台电视新闻己播出,暂时别吃猪肉、家禽,特别是猪肉,目前河北已有167个已感染,正定县朱河村的猪肉就有病毒,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是群友。

近日沈阳的确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已被及时控制。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表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消费者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猪肉,再加热烹调食用,就用不着担心非洲猪瘟。

6. “X光有辐射会致癌”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53.1万 舆情热度:4709

有传言称,X光有辐射会致癌,甲状腺癌患者数量上升或与X光检查有关。

瑞金医院放射科医师蒋佳祺指出,接受正常医用X光检查不会致癌。有些患者在认识上有些误区,听到“电离辐射”就心生害怕。另外,医生给接受牙科等项目X光检查的患者戴上甲状腺护罩,有人也会据此认为,接受X光检查会增加癌症风险或者得癌症。其实,这个问题还得从剂量上来看,医用X光检查产生的辐射量极小,与X光检查的作用相比,其副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7.“喝咖啡的人更长寿”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9.1万 舆情热度:7719

有人称:科学研究表明,喝咖啡对健康有益,经常喝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低,中风和心脏病的几率更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也更低。因此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寿命更长。

一位东京大学外科博士在较真平台辟谣,这个研究只是一个回顾性观察,只提供相关性数据,没有因果分析和回顾分析,未能证实咖啡因或者咖啡就是降低死亡率的根源。因为目前为止,多喝咖啡更加有益,或者应该成为日常饮食习惯的研究证据还很缺乏。单靠几个观察性的研究,并不能得出每个人都该喝8杯咖啡的结论,“越多越好”还缺乏强证据。如果你有喝咖啡的习惯,保持下去,如果你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也没必要强求自己喝咖啡,因为饮食多样化,保证果蔬摄入量,坚持规律锻炼,比任何单一饮食成分带来的益处都大。

8.“吃冰西瓜致急性肠坏死”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4.4万 舆情热度:11214

据媒体报道,一位老人吃了一块冷冻在冰箱的隔夜西瓜,两个小时以后就出现了腹痛症状,送到医院以后被诊断为肠坏死。新闻引用专家的解释称:是冰西瓜导致了肠坏死。

医学博士胡远东在较真平台上辟谣,实际上,急性肠坏死和冰西瓜并无因果关系。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就算西瓜的细菌再多,进入肠道后也不可能马上导致肠坏死。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西瓜导致肠坏死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胡远东还表示,隔夜的冰西瓜能少吃就尽量少吃,老年人出现持续腹痛时要警惕有肠坏死的可能性,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但不能两件事先后发生就认为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因果关系,比起宣传“吃冰西瓜导致肠坏死”,还是多宣传肠坏死的病因和早期就诊的必要性更靠谱一些。

9.“玉米煮水能治病”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2.3万 舆情热度:6256

有传言称,煮完玉米的水千万别倒掉了!留在家里特别值钱,还能治多种疾病,能除湿疹护心脏。

玉米是一个好食品,但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物,却是无稽之谈。作为治病的药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有效成分和有效剂量。玉米中不含任何药用成分,即使有,煮水也析不出有效的剂量。

10.“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堪比毒药”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25.6万 舆情热度:6138

有传言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在生活中,烹饪食物的时候,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在10秒钟内能使人丧失意志,几分钟内可以毒死一人。奥运会、世博会特供食盐及出口食盐均不含亚铁氰化钾。

据央视记者采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他表示,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亚铁氰化钾是低毒物质,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的抗结计以亚铁氰根计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10毫克。同时,中国盐业总公司盐品营销中心副主任崔静表示,特供盐的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国家一些大型活动上使用的盐都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含有亚铁氰化钾的普通食盐。

“求真”栏目记者联系到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小安教授进行点评。

1.易感谣言反映了中老年人共同关切和焦虑

郭小安教授表示,谣言有一个经典公示:谣言强度=重要性*模糊性。这意味着,越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又存在知识盲区的地带,越容易产生谣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朋友圈总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食品致癌、食物相克、迷药割肾、拐卖儿童等谣言,尤其是在老年人朋友圈,更是如此。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接受互联网的时间短,媒介素养相对欠缺,辨别能力相对薄弱,很多谣言其实都是多年前都已存在,只不过换个马甲在不同平台反复传播而已。相比较而言,从BBS、论坛、博客、QQ空间、贴吧、豆瓣、人人网、微博等一路玩到微信朋友圈的年轻一族,对这些“新瓶装旧酒”的谣言早已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很多老年人是直接从广播、电视、报纸,一步跨越到微信朋友圈的,自然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看什么都觉得是科学,很容易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另外,步入老年后,他们会更注重健康养生,当遇到重要又无法判断的信息时,容易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而老年人大多已经处于退休状态,接触社会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在减少,交流沟通的圈子相对单一,所以一些健康养生类谣言容易引发老年人的共同关注,引发情感共鸣。某种意义上,谣言的传播其实反映了老年人的共同关切和焦虑。

2.不能一味指责,应加强沟通、普及常识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的防范首先是要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这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层面共同作用。老年人误传谣言,有时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和对子女关爱的手段,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转发谣言并不是担心自己的健康,而是他们想尝试去保护他们所关爱的对象。对于此现象,不能一味去责怪老年群体的知识欠缺,而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与和他们交流沟通,给他们普及一些常识,增加他们的信息免疫力。

欢迎分享转载 →氰化钾价格 此猪非彼猪?台媒:日本猪年实为“山猪年”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