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有多少种,你知道吗?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紫砂泥料有多少种,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7-28 14:33:10

浙江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紫砂泥、本山甲泥、东山甲泥、涧潨cōng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和蜀山泥。

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未将风化,也叫石骨。嫩泥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它们质性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用泥也各有区别。

白泥、黄泥、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它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使用,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其配合量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

宜兴陶土资源主要种类有:

甲泥(亦称夹泥)是一种硬质骨架你岩,粉砂质黏土,未经风化时叫石骨。这种泥料种类很多,按颜色和硬度的不同,分别冠以产地名称。如本山甲泥、东山甲泥、西山甲泥、涧潨甲泥、瓦窑甲泥等,颜色有紫红色、青紫色、浅紫色和棕红色。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紫泥(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紫泥都深藏于甲泥之中,所谓甲泥,即夹于地层之下,深埋在山腹受自然压力后,一般呈坚硬的块状,好像铁甲而得名。而紫泥则又埋于甲泥之中。因此,紫泥又向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

红泥(或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石呈橙黄色,埋于泥矿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即古人所谓“为触风日之石骨也”。产量较少,不仅独存在于矿层中,多从原料中挑选出来。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绿泥(亦成段泥)是紫砂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绿泥大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更为多样。如在紫泥塑成的胚件上,再涂上一层绿泥,可以烧成粉绿的颜色。

白泥:是一种单纯粗砂质铝土质黏土,用于生产砂锅、煨罐和彩陶工艺陶,原泥呈灰白、桃红和象牙白等色。经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以后呈象牙色泽。 嫩泥(亦呈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黄色和黄红色等。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黏土。

嫩泥(亦呈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黄色和黄红色等。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黏土。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统称为紫砂泥,弘文认为主要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大类,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很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与它同类的还有大红泥、乌泥、白泥、本山绿泥和墨绿泥。

这些陶土都深藏于岩石层下,杂于夹泥之中。出矿时呈岩石质块状,经过摊场风化,成为豆粒颗状,再经细磨,通过每平方厘米200多孔眼的罗绢钢丝筛筛下粉末,加15%的水拌成本生泥块,再经多次捶打,使泥料压缩黏韧,就成了可以用来制胚的紫砂泥。

紫砂陶,从矿土经风化再到层层筛选,经手艺人的匠心炼制,才能成就我们手中小小一把紫砂壶,细若凝脂,手感极佳。感谢匠人,正是他们的匠心和妙手,才能成就一件又一件品茗把玩兼具收藏价值的紫砂壶艺术品。不忘初心,方的始终,品茗的同时仔细品读手里这把紫砂壶,是经过怎么样的磨练才能成你手里这件艺术品的!

弘文因为喜欢喝茶,爱上了紫砂壶,如果你也是喜欢紫砂壶的文人雅士,欢迎加我的个人微信cyzs355,在下定于你交流分享鉴赏经验,共品人生滋味!

欢迎分享转载 →紫砂泥料有多少种,你知道吗?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