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 中华魏氏联谱之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魏姓 中华魏氏联谱之

发布时间:2020-10-26 00:09:30

巍巍魏氏,天下一家;来龙去脉,理当清晰。

一、山东滨州市西魏家魏氏支系通祖

残缺的家谱

魏氏開宗補修祖譜説

蓋闻西河魏土文候所興魏氏開宗始肇於此予始祖魏通洪武二年遷居濱邑距城二十五里之魏莊殯葬張莊之南傳衍至今約計廿有三世此皆確有可據並非荒唐無稽但因代遠年湮舊譜失迷族人等僉来就商即此称你我識淺力薄實属為難意欲因循退缩既悼祖派之失傳復恐支序之紊墜僅就所知之有十五世十七世十八世各支之祖分為四派皆不知其出自何世之祖並不知大宗小宗之分左昭右穆之序雖擭数典忘祖之罪實欲為彝伦攸叙之举禮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既承收族之责是不得不任怨任勞共襄此舉草創支譜誌其盧墓載其諱字庶可以奕業相傳緜衍萬世使後人命名勿致犯上云

十九世裔漢敬著

二十世魏长清,二十一世魏廷獻、魏崑、魏秀嶺參阅

家谱的失续是后代心里隐隐的痛

滨州市西之焕支系世系图

始祖

通,生卒年不详,洪武二年迁濱邑距城二十五里之魏莊殯葬張莊之南。至十四世,因种种原因,仅剩一人。

……

十五世

之焕(约1720~1780)

十七世

涟(约1780~1840),子二:相来,相山。

十八世

相山(约1810~1870),子四:温、良、俭、经。

十九世

良(约1840~1900),子二:长兴、长亭。

二十世

长亭(约1870~1930),子二:殿佑、殿忠。

二十一世

殿佑,子二:振海、振江。

殿忠(1901~1969),字连义,1901年阴历十月一日出生,1969年阴历三月初七去世,一生务农,勤恳忠厚,曾串乡换货郎,原配丁氏,产后风去世,无后;继配董氏,1916生,1957年因痨病去世。生子一:振湖;女一:振红。

二十二世

振海、振江、振湖。

振湖(1938~2016),1938年4月2日,字玄成,巨鹿曲阳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贞观十七年后人、家住大楼村、千里跋涉、特来抄谱、百官家庙社留住于家庙学房、每天到祖庙里抄谱不停、过了几天、此人不辞而去、再找老谱已经不見了、家庙社社首们互相瞒怨、再无人去大楼村寻找追囬、老谱是伏牛山带来的三十二世唐宋原谱、从此以后只好以百美先祖往下传代、老谱被口外大楼村盗去、这是不负责的无根之据“口外”是那个口外、是张家口、还是杀虎口、冷口、南口、喜峪口等、长城以外统称口外、但是大楼村可想不会有丛的希晚辈留意何时能够追囬为盼、
洪武2年开始移民、洪武21年
2、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十一月、迁山西沁州

山东滕州城西,古滕魏氏来滕三世祖叫魏通。具万历35年县志记载,通公于1430年在滕县任百户,于1472年去世。只有嫡长子记载下传,其它子侄无下落。不知各地宗亲是否有线索。

四、山东莱芜山口五世祖魏通仍在元朝梁王匝剌瓦尔密统治之下。梁王割据西南,不受明招降且杀害明朝来使。洪武14年(1831年)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等率军三十万平定云南。第2年,洪武15年第三子魏虞的后裔。虞公官任唐先州令,仁爱百姓,有立庙纪念。虞公生子高,为户部侍郎,因储库失谨被灾,谪发江南。公生七子,以兴为派。唐僖宗广明元年由东游莲花山迁福宁府宁德县十八都龙峰境董事局主席,宁德市江苏商会会长,周宁县江苏商会会长,宁德市政协委员。周宁县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般若书画院院长,北京人文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这些头衔,表明他既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商界领军人物,又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

魏明生原名魏日胜,当年在办身份证时,经办人错将“胜”字的“月”拆给了“日”字,就变成了“明生”。明生,取海上生明月之意,恬静淡泊,意蕴颇佳。于是,一向随缘的魏日胜,即将错就错,以“明生”为号。但故乡亲朋好友依然亲切地唤他魏日胜。

魏明生的事迹,多家电视台、报刊都有报道。笔者以中华魏徵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会特约撰述和世界魏氏宗亲总会官方网——魏网《魏氏才俊》专栏主编的名义,多次采访了魏明生。由于他事务繁忙,采访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当笔者风风火火赶到无锡,他为工作所绊,未能如约返回。于是,得便在他的友谊产业园闲逛。有暇与他部下员工聊天,与他旗下的商户攀谈。历经无锡、五华、厦门、北京,或见缝插针式的采访,或难得的几次畅谈,再加上电视台的录像和报刊上的有关资料,使我对他的认识逐渐“立体化”起来了。现仅就“魏徵后人以孝为先、商界达人以人为本 和 书坛奇人以文会友”,这三个侧面记录一些笔者的见闻。

十、关于通祖的推测

元末明初出现多个通祖的描述,不排除有重名的可能,也不排除有通字辈的可能,但是我推测却有另一种可能。

各地通公出现在元末明初的比较多,并且大多以始祖相称。我考虑不是字辈问题,字辈一般都是前后有主字构成两个字的名字,如果仅仅以“通”这个单字为名并且又是字辈的话我估计可能性不大。

通祖应该是元末明初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家族长,并且后裔较多。

百官村一支魏氏有通祖墓碑描述,滨州市西一支魏氏、滕西魏氏也都有通祖墓碑描述,但目前能联系到一起的合二为一的通公却仅仅有济阳魏家铺和莱芜山口两支魏氏中的通祖。

其实,没有生卒年,有上下世系佐证也能确定同宗同祖关系,正如荣祖一支,尽管济阳魏家铺描述是1404年迁来,而莱芜山口描述是元初迁来。两者有共同的儿子和孙子了还不一拍即合?

河南新密一支魏氏有通公描述,是第三世,因明确说明是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所以也有与我通祖是一人的可能,但其始迁祖大祖以上世系对接出现严重问题,反而更加迷雾重重。

滨州市西一支魏氏通祖后裔不敢轻易对接各通祖支系的根本原因:一个是缺少始祖通公的准确的生卒年;另一个是现有家谱缺少十四世以上记载,出现了严重的断续。所以对接比较难,甚至永远实现不了对接,除非有重大的佐证。

百官村通祖后裔的通祖尽管没有准确生卒年,通祖在世系上前后也不十分确定,但是这个通祖有360铜佛啊,所以他能根据年代对接相应的魏徵支系,同时,根据北迁碑记和魏品高手记还能基本确定百官村魏氏在魏徵支系中的大宗地位。

2018年1月7日

十一、了解和考证河南伏牛山北迁一支魏氏中的通祖是后裔追根溯源的关键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县、内乡县、镇平县和洛阳市的栾川县、嵩县境内,面积56024公顷。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珍贵树种及其生存环境。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又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淮河的水源地区,也是河南省天然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林木蓄积量最大、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卢氏县

是河南省西部(简称豫西)三门峡市中的一个县城。

中文名称

河南卢氏

别名

简称豫西

行政区类别

县城

所属地区

三门峡市

下辖地区

全县辖8镇11乡, 353个行政村

面积

4004平方公里

人口

37万人

历史沿革

卢氏历史悠久,古称“卢氏国”,由远古时期的“尊卢氏部落”演变而来,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至今,2100多年县名未改、县址未变。卢氏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34年红二十五军转战于此,曾在官坡镇兰草小学设立军部,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伏牛山,我来了 古魏国,我来了 大槐树,我来了 百官村,我来了 巍巍魏氏有渊源,五洲四海任繁衍,寻根问祖雄心在,何惧万水与千山。

欢迎分享转载 →魏姓 中华魏氏联谱之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