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

发布时间:2020-11-04 22:20:32

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

言莫笑

阅读 343202017-02-28

春游梅花山,我们不但观赏到各种形态、颜色不一的梅花,在石象路旁的草地广场上,我们还浏览了景区中“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的介绍,从中可以了解到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古诗词的来历和含义,增长了知识,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下面就把这些故事写出,便于大家阅读共享: 序 言“春落梅枝头”,“梅先天下春”。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原产我国,我国的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有关梅花的故事很多,如“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已家喻户晓,今天我们特意精选了二十个梅花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梅花、喜爱梅花,进一步,弘扬梅花精神,唱一曲新时代的梅花赞。 最早的梅花诗古今吟咏梅的诗词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之后,设樽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以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巢袁术,借以脱身。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的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青梅煮酒”,曹刘论坛,两人虽同为英雄,但在境界上还是有区别的。曹操与刘备,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词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等等。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 ,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机的时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两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喻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梅的品格与气节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最佳写照!
梅花仙子的传说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歌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满山长满了野梅花,每到冬季,梅花盛开,香飘十里。宋代苏东坡有诗说: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因罗浮山盛产梅花,又有梅花仙子的传说,罗浮遂成为梅花的代称。 孟浩然踏雪寻梅孟浩然与王维是好友,一次宴会上,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赋了这样两句诗: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笋遇雨日三尺。自认为是佳句,王维举杯出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孟浩然自愧不如。由此,他决心体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变化的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创作的不足。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在其著作“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 ,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由此,别人送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经过数年刻苦观察后,他终于写出了不少的优秀田园诗,得以与王维并称唐代最优秀的田园诗人,“踏雪寻梅”亦成为高士雅趣的代名词。 梅妻鹤子传说北宋诗人林逋春所写,当时他已78岁 。陆游一生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就有100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栏杆,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后人把陆游爱梅,屈原爱兰,陶渊明爱菊,相提并论,成为文坛佳话。 姜白石写咏梅词抱得美人归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字白石)因“扬州慢”一曲而蛮声词林。其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更是千古佳句。姜夔一生爱梅,写梅,粗略统计一下,留下的词作不足九十,涉及梅花的居然就有27首之众。赏识姜夔的人很多,范成大是其中一位。称他“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范先生最为欣赏姜夔描写梅花的词“暗香”和“疏影”,特意让府上最好的歌妓来演绎,这个叫小红的姑娘让姜夔的双眼放射出异样的光芒,于是范先生就把小红送给了他。姜夔因写梅花诗抱得美人归,自然是春风得意 ,他在一首诗里写道: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其中过尽松陵渡,回首烟波十四桥。 范成大与梅谱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筑“石湖别墅” ,广收梅、菊品种,植于所居之范村,著“范村梅谱”一卷,“范村梅谱”是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梅谱”序言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吴下所出,而成大得而植于范村十二种,赏为谱之。接着,对江梅,早梅,官成梅,肖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腊梅等十二种梅的名称、形状及其生产规模和观赏价值,作了较为具体的记述。后续中又对梅花的韵格做了阐述。“梅谱”反映出作者具有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这是长期种植梅的生产实践中,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逐渐积累而成,是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生物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原本是晋朝的桓伊所做的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筝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的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南宋爱国诗人洪皓,在出使金国时,曾被扣留十五年,他面对威胁利诱,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终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亿江南”一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谈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句子。表现了洪皓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演奏一曲“梅花三弄”,以梅花的凌霜傲雪,来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以及对南宋的深切思念心情。洪皓因忠君爱国、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后人在西湖建祠纪念,词中有意联云: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对洪皓的忠贞气节作出了高度评价。 王冕与梅花屋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一生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是隐居会稽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梅花屋主”、“梅叟”。他善画墨梅,淡墨点染花瓣,浓墨勾点蕊萼,独见新妍,所画的一幅[墨梅图],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流露了画家以梅自喻的心声。王冕轻视功名利禄,一生未曾致仕,一直过着田园隐逸的生活,年轻时曾北游大都,一次,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笙箫吹它不下来。既表达了不愿给元朝统治者作画的决心,又对权贵门予以了辛辣的讽刺。王冕一生与梅花结缘,为梅花作画写诗,王冕得梅,王冕甚幸,梅花得冕,花更彰矣。 孝行感花从前,有个小姑娘叫做“梅儿”,父亲早亡,自幼同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冬天,他母亲患了一种不知名的病,很多大夫看了之后都束手无策,一个晚上,梅儿劳累过度,昏昏沉沉地睡着了,睡梦中,见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蔼地对她说:你的母亲阳寿已定,但老天感动于你的孝心,只要能找到山中盛开的花朵,采摘下来熬成水就可以医治你的母亲!第二天,她请邻居们代为照顾母亲,出门寻花,梅儿在齐腰深的大雪中寻找着,寒风吹裂了她的脸,树枝划破了他的手,鞋走烂了,他走过的路鲜血淋漓。又冷又饿的梅儿晕倒了……不知过了多久,梅儿醒了,眼前一片火红,那些沾满树枝上的鲜血,化作了一种决然怒放的花朵,绽开在干枯的枝头……梅儿母亲的病就这样治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梅儿,就将这种花命名为“梅花”。 梅花碑的故事早年间,杭州有个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雕了一辈子石头,晚年花费毕生精力雕刻了一株梅花碑。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大家都敬重他。他死后,人们便把它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在坟顶。石碑上的梅花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得会开会谢,并且还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做宝贝。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大官,他把这块碑圈起来据为己有。说奇怪也真奇怪,这块石碑被圈起来后,碑上的梅花便渐渐隐谢了。大官的师爷出了一个主意。说用火烧烤便可以恢复原样。不料,火苗一舔到石碑,轰的一声,便爆裂开来,熊熊的火焰喷射得好远好远。大官和师爷想逃也逃不及,便烧死在里面。这块奇妙的石碑就这样毁掉了,如今,在杭州东城还留下两处地名:一处叫“梅花碑”,另一处叫“焦旗杆”。 郑板桥为何很少画梅花郑板桥画了很多的竹子,兰花,松树,怪石,以及菊花,却很少看到郑板桥的梅花作品流传后世,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郑板桥曾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有很多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说: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时间长了,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一番。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一幅梅花,吕子敬看着郑板桥的梅花画,恍然大悟,原来郑板桥不画梅花,为的是给自己留碗饭吃。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郑板桥留给后世的不只是三绝的艺术珍品,还有那闪闪发光的高尚人品。 梅花忆我我忆梅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但这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画红梅,水分和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喜欢表现老梅,而且将老梅的铮铮铁骨与清香欲放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一种唤春归来,挣破寒冬牢笼的感觉。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的题画诗中写到: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掉冒雪去,便人花前倾一杯。大师去世后,埋骨超山,以梅为伴,被传为美谈。
毛主席的梅花情节一代伟人,毛泽东最爱梅花,他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是讴歌梅花的清高气节。毛泽东还在自己的居室和工作室摆几盆梅花,以随时观赏,愉悦身心,抒情明志。历朝历代有关咏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1961年11月6日这天。,毛泽东为查找明代高启咏梅花的一首诗,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田家英几经周折,终于将这首诗的全文找到了。此诗的全文如下: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何开。毛泽东欣喜非常,当天即用草书书写了全诗。

欢迎分享转载 →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