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的孩子 揭秘毛主席外孙女创办的基金会:疫情期捐助4500万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孔东梅的孩子 揭秘毛主席外孙女创办的基金会:疫情期捐助4500万

发布时间:2020-11-10 23:44:10

  毛主席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缔造者,从他离我们远去,他的后代也渐渐的不为人知。而在毛主席的子孙辈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性,她就是毛泽东唯一外孙女:孔东梅。

她一向神秘低调,但几个月前武汉疫情期,她创办的东润基金会,一出手就是4500万。相比一些明星20万、30万的捐助上热搜,她和基金会持续捐助武汉一个月,网上竟没有半点宣传,更没人提她的名字。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拥有辉煌背景,光荣身份的孔东梅,一直在为中国做一件百年大事,她为此付出的钱财已经无法计算,但她却一直“隐藏自己”,神秘的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低调的她,又在为国家做了哪些事?

1972年出生的孔东梅,从出生那一天起,身上就被烙上了特殊的痕迹,外公是国家主席毛泽东,外婆是毛泽东的继任妻子贺子珍,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之子孔令华。

她出生时,外公看到了后代中这个唯有女孩的照片,和他一样下巴长了一颗痣。外公给她取名“东梅”,“东”是他名字里的一个字,“梅”又是他平生最爱。

可东梅4岁,外公就永远离开了,血脉相连,遗憾素未谋面。而在这样的高干家庭中长大,孔东梅受到了非常特殊的教育。

第一个特殊教育是:拼搏,奉献。

外婆贺子珍和毛泽东育有多个子女,仅长女李敏生存了下来。外婆和外公在革命生涯中的拼搏、奉献精神,始终潜默移化影响着冬梅。

毛泽东和贺子珍

第二个特殊教育是:不要向国家提出任何要求。

外婆贺子珍是优秀的共产党员,1935年参加长征途中负伤,1950年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但她,终生没有领取残疾军人抚恤金。

第三个特殊教育是:夹起尾巴做人。

毛泽东的后代中,除了毛新宇将军,偶尔会出现在公众面前外,其他直系后代,低调到听到他们的名字,绝大多数国人都会一脸茫然。

  孔东梅,就在这样的特殊教育下长大,12岁,最疼爱她的外婆去世了,母亲李敏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

李敏的教育更为严格:首先不能让孩子有任何优越感,孔东梅从小就被告知,绝对不许对外人说自己身世,更不许提外公是毛泽东:“不要管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别人怎么生活你也一样。”

其次李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李敏对孔东梅的要求是,诚实勇敢,自由独立。

孔东梅说,妈妈给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认为对的事情,我永远支持你”。就这样,孔东梅,养成了低调自强,敢做敢想的性格。

  孔东梅出生于不凡之家,孔东梅却以最平凡的身份,努力认真地生活,大学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为了省钱住更便宜的旅店,她搬过不少次家,很难想象,毛泽东的外孙女,竟连一个好一点的旅馆都住不起。

毕业后回国,她很快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经商,做一番事业。她没有躺在祖辈、父辈恩荫上坐享其成,也没有涉足政坛,反而开始了单打独斗的商业打拼,敢想敢做的她,第一个,打破了毛泽东后代不经商的“传统”。

孔东梅夫妇和毛新宇夫妇

她先是参与组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和合伙人一起打拼,从只有两间办公室的7、8个员工,一直拼到成为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

但她奋斗的脚步停不下,创业之外,她尤其喜欢文学,遗传了毛泽东酷爱文学的性格。

于是2001年,她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东润,医院建设……

  事业有声有色后,孔东梅开始践行自己,也许与生俱来的使命:家国天下,回馈社会。她说:“我们不是为追逐财富而来,而是为追逐成功,追逐对社会的贡献而来,这才叫企业家。”

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公益事业。2015年,孔东梅牵头成立了东润公益基金会,以教育扶贫和促进青少科教事业,为主要公益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四年里,东润捐出的教育扶贫资金,超过1500万元。

  孔东梅的目光,一直在我国贫困山区徘徊,她认为身处贫困的儿童,更需要突破环境局限,来成就自我。

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看有多少精英,而是看有多少弱势群体。

孔东梅,尽力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帮助那些有梦想有追求的孩子圆梦,她期盼这些弱势群体,可以通过基金会的帮助,走向崭新的精英人生,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社会进步!

她说:“我做公益,不追求虚幻华丽的数字,务求细致和扎实,细到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家庭。有些机构做公益项目,可能连项目实施地在哪儿都不清楚,甚至从来没有去实地探访过。有些公益组织,动辄将本机构规模说的很庞大,听上去似乎很唬人,但我觉得,这还不如扎实培养几个孩子有实际意义。“

目前,孔东梅的东润基金会,在偏远的新疆克州和伊犁州地区,实施了“疆爱启航”奖学金项目。

  而作为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创新公益项目。

她多次资助“丘成桐科学奖”,鼓励中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最近还资助了“吴瑞奖学金”,专门选拔和奖励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顶尖的,华人在读博士生。而“丘成桐科学奖”,“吴瑞奖学金”,这些都是科学公益项目,科学研发一向举步维艰,往往几十万数百万的捐助进去,最后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其执行难度远超其他常规项目,那么孔东梅和东润基金会,为什么要知难而进">

  为祖国公益绘制了这样宏大的蓝图,孔东梅却低调无比,网上的相关新闻少得可怜;她家世辉煌,可她待人遇事没有一点“公主”的架子。

当公益时报记者来采访她,孔东梅轻声提醒记者说:“你这样举着采访机累不累?要不放下,或者可以坐得再近一点。”记者说:“真的没想到,身为伟人之后,她一点都没有架子,很温柔,很贴心。”

这些年做公益,孔东梅不知不觉也成了“孩子王”。她助养了一个柯尔克孜族小姑娘,汉语名字叫“孔小美”,这孩子聪明漂亮,能歌善舞,学习也非常努力,现在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孔小美称孔东梅为“孔妈妈”,跟孔东梅的女儿结成了互助伙伴。两个小家伙经常通信,感情甚好,给记者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孔东梅笑得很开心。

“你的外公毛泽东,留给你的印象和家风传承是怎样的?”记者问孔东梅。“我们的家风就是‘认真做事,低调做人’。”孔东梅说:“我希望和所有的公益同道一起努力,让公益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孔东梅考察贵州毕节七星关山村幼儿园项目

  今年疫情期武汉封城,孔东梅做了些什么呢?

新冠肺炎最初爆发,许多公益组织都有些“懵”,因为病毒来得太快,让一些公益模式停滞,就在大部分公益组织寻找对接模式时,孔东梅第一时间,带着年轻的东润基金精准发力,她早早就定了目标:“我们要尽全力帮医护”。

东润第一个成立了,专门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子女的,“东润抗击疫情医护保障,及子女教育专项基金”。

  孔东梅一个月来,忙得脚不沾地,大量咨询和求助联系持续不断,上千封邮件发来,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孔东梅说:“这一个月来,几乎夜以继日,真的特别辛苦,但好在辛苦终于没有白费。”

其实,东润作为一家才成立四年的基金会,既没有像一些大基金会那样,多年运作的丰富经验,也不具备大财团那种雄厚的资源,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很棘手,但他们扛住了所有,处理问题特别快,甚至很多大财团、大基金会,都不如东润的效率高速度快。

尤其资助一线医护的流程,东润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以严谨高效的工作质量,将资助额度从最初的500万元,追加至4500万元;而从2月初到3月4日,短短一个月,东润基金已开展了12个批次的资助,并全部进行了公示!这样的速度和效率,真的称得上是“火箭战队”了。

而接受采访时,孔东梅说:“要说有什么“吸引捐赠人的秘笈”,我觉得核心,就是真诚、专业、公开、透明,从我们成立这个专项基金开始,捐赠人就在观察和审视,我们究竟是如何做的,东润走到今天,我们短短一个月,就执行了12批资助,个中甘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也正是捐赠人看到了,东润基金会想要把这件事做好的诚心、决心和信心,才会有更多捐赠人,和爱心企业的陆续加入和支持,我们专项基金的额度也得到了不断追加。所以说,一家公益组织要想走得长远,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那种,不问收获,只需耕耘的坚韧奋斗精神。”希望不灭,则爱永恒!

  孔东梅,作为伟人的外孙女,她本可以靠家世显赫无忧无虑一生,可她却偏偏选择了靠自己,独立自强走过半生;如今,她事业有成,热心公益,却又将自己低调到尘埃里。

十几年来,东润公益基金会捐助贫困学子的钱财,早就无法估算数值,可她不上热搜不宣传,就是疫情期,也只是默默地捐款、做事情。

低调做人,认真做事,永远别忘记为祖国奉献力量,这,就是伟人一家的家风传承。家国天下,为女强人孔东梅点赞!向伟人家族低调奉献的风骨,致敬!

来源:

华人星光2020-10-15 网页链接

排版:

Laigen改为常规排版

Laigen于2020年10月15日编制



欢迎分享转载 →孔东梅的孩子 揭秘毛主席外孙女创办的基金会:疫情期捐助4500万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