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维度 共享充电宝的济南版“三国杀” 一台机柜13个月能回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掌上维度 共享充电宝的济南版“三国杀” 一台机柜13个月能回本

发布时间:2020-11-28 01:01:43

三个月前,高文君把共享充电宝引进了济南,他是来电科技山东区域总代理。

  很快,小电科技也把疆土拓展到了济南。而下个月,街电科技也要入济。这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即将在济南聚齐,“三国杀”或许就要上演。

  下月三“头牌”聚齐

  早在去年9月份,共享充电宝还没怎么走进大众视野时,高文君就注意到了这个行业。共享充电宝本就是在“共享”风口上,出现的全新细分行业。成立时间最早的企业,也不过三年光景。2014年8月,来电科技、Hi电成立,随后,才有了接二连三的入局者。

  到了今年2月,经过考察之后,高文君决定进入这个行业,他成了来电科技的山东区域总代理。4月份,济南开始出现来电的机柜。从商场、超市,到酒吧、音乐餐吧,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济南铺了60多台机柜。按照他的计划,到今年年底,这个数量会达到200台左右。

  而被业界视为来电对手的小电也在最近来到了济南,并迅速铺开,布点基本以餐饮店为主。打开小电的微信公众号,充电网点显示,目前小电设备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大约已有1000台设备。另一个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方面表示,下个月也要进入济南分一杯羹。

  小场景下捉对厮杀

  这些共享充电宝是怎样进入餐厅和商超的?一家餐企负责人表示,“一般是我们出地方和电,对方提供机器。”一是给客户提供方便,二是增加客户黏性。像酒吧等场所,每天运营时间比较长,如果消费者手机没电了,可能就会离开,共享充电宝能把他留住,进而有可能增加消费额。

  正如高文君所言,共享充电宝来山东的时间比较晚。现在商超、餐厅等都还处在新鲜期,基本是欢迎这些企业入驻。但在一线城市,同一家店铺里会出现两种品牌的共享充电宝,颇能嗅到场景的争夺火药味。

  场景之争,在所难免。街电、来电都是柜机式,街电的是小机型,来电则有大小两种体积的机柜——当然机体内的充电宝可以拿走使用。小电则是桌面式的,只能在固定场所充电,不能带走,无需押金。“来电针对更多的是流动人群,而小电则针对静止人群,比如在某一餐厅就餐的人。”

  但是,未来,在餐厅、酒吧、甜品店等“小场景”,也不乏来电和小电正捉对厮杀。就在本月底前,来电将在济南铺开约200台8口桌面机。实际上,除小电外,无论是最早进入行业的来电,还是后来的街电,切入点都是大型商超等大场景,设计的都是面积大、较笨重的立式柜机。但大机柜投入成本高,收益较低,于是它们也纷纷转身投入到具有封闭性的小场景中去。

  一台机柜13个月回本

  “现在就已经投入200多万了,预计今年得投500多万。”作为山东区域总代理,高文君把账算得很清楚,一般40口的机柜13个月能回本。目前,主要收入是租借费用,未来可以在机柜上的LED屏幕播放广告,但前提是机柜数量足够多,这才可能吸引商家洽谈。据了解,除了北上广深,来电其他区域都是加盟制。

  而小电在济南属于直营,整个山东区域都没有放开加盟。小场景成本低,或许是原因之一。小电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选择小电的原因就是“便宜”,便宜意味着速度快、能铺量,两三个月可以收回成本,一下子就跑到前面去了。

  像小电这样的小场景充电设备,一台机器的成本为800元人民币,可以容纳6台充电宝,充电宝的成本在50到80元不等,由于这项服务可以作为餐厅的增值服务之一,目前还没有餐厅对此进行收费,而未来机器上的电子显示屏还计划搭载代驾、餐厅排队取号等第三方服务。

  实际上,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也远不止收取押金和充电费。设备上的广告、获得用户入口、推广关联服务都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但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充电宝领域,实现盈利的企业凤毛麟角。新三板公司掌上维度日前公开宣称,作为共享充电第一股,掌上维度是共享充电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了盈利的公司。

  互怼不断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即将在济南聚齐的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还有诸如畅充科技、掌充、滴滴充电等企业,这些创业公司最早的成立于2014年,还有的是今年才成立。不过,这些公司多数集中在一线城市。

  公开数据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有Hi电、来电科技、街电、小电等。40天时间,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而为自己代言的陈欧更是一掷千金,在共享充电宝领域一次性就砸了3个亿。

  而互怼向来都是风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共享单车互怼事件后,共享充电宝似乎也不甘落后。在近日的TechCrunch2017国际创新峰会上,小电科技创始人兼CEO唐永波公开喊话,要发动“战争”——“一分钱充电活动”,打响共享充电宝的第一枪。

  紧接着,来电科技创始人兼CEO袁炳松不仅亲自上阵,还制作两幅针对性很强的海报——拒绝一分钱,踢翻小电。袁炳松在朋友圈中也毫不客气地呛小电科技:“有本事就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别瞎嘚瑟。”差不多同期,来电科技起诉街电侵权。

  今年结束战斗比较难

  战火越烧越热,过高的热度也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暂时观望,并不入局。在投资人看来,充电宝属于有快速扩张潜力的项目,损耗率和回报周期都低于共享单车,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方,但也有可能没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济南一位天使投资人坦言,“并不看好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之类的项目,很多都是冲着资本来的。”艾瑞咨询分析师李昊表示,共享充电宝本来盈利空间就不是特别大,虽然需要烧的钱比单车少,但由于行业门槛更低,竞争会更激烈,长期看来持续烧钱的可能性极大。

  朱啸虎说,以前行业需要经过三四年才能洗牌成功,而充电宝可能在半年内格局就会逐步固化。袁炳松则认为,现在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都还没准备好,很多模式还没经过商业验证,产品升级周期也比较长,而资本方则希望拉拢资源尽早结束战斗,但今年结束战斗比较难,至少得两年。

  高文君也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除了山东外,他还拿下了福建、广西的区域总代理,以及山西的城市代理。

  相关链接 企业扩张路线图

  ■街电科技:陈欧投资街电后就采取了激进策略,表示到2017年底铺设500万个机柜、全面覆盖中国一二线城市。

  ■来电科技:目标是两年之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80万台小机柜。

  ■小电科技: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

  ■Hi电: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

欢迎分享转载 →掌上维度 共享充电宝的济南版“三国杀” 一台机柜13个月能回本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