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寻找于慎行:从平阴走出去的“帝王之师”在家乡留下了哪些“足迹”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于慎行 寻找于慎行:从平阴走出去的“帝王之师”在家乡留下了哪些“足迹”

发布时间:2020-12-06 10:57:25

于慎行朝服像,明代会稽金生绘。

于慎行摩崖榜书“削成四方,壁立万仞”拓片制作现场。本版照片均由翟建平提供

  平阴县东阿镇,原本是老东阿县城之所在,明代后期,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就是“一代帝王师”于慎行。

  3月22日,平阴县博物馆,“帝王之师于慎行文化大展”正在这里举行。有关于慎行的生平、著作、碑刻等等文物荟萃一堂,带我们到历史深处“寻找于慎行”。

  “一代帝王师”的人生轨迹

  于慎行(1545—1608),字无垢,一字可远,号谷山,又号谷峰,世称于阁老,东阿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人,官至东阁大学士。

  于慎行的故事,要从当时东阿县苫山村(今属聊城东阿县)的一户显赫之家说起。这一家父子三人同为进士(刘约、刘田、刘隅),其中刘隅罢归故里之后在家闲居三十多年,他看好了东流泉的水光山色,在此建立自己的隐居之所“东流精舍”,并将原来废弃的“弘福寺”改为“东流书院”并在此教书。刘隅的哥哥刘田英年早逝,刘隅收养了侄女,教其读书。而在学生们中间,刘隅还发现了一个神童,名叫于玭。刘隅觉得自己的天才学生于玭和贤淑的侄女是一份良缘,就将侄女许配给了于玭。两人婚后生了五个儿子,其中第四个儿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于慎行。

  于慎行幼年跟随父亲于玭辗转陕西为官,母亲刘淑人能诗文善训导,使于慎行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于慎行八岁时,看邻家造新房,有老人出一句“磨砖砌地”,于慎行即刻对以“炼石补天”,人赞其曰“出口即有宰辅气象”。也是在八岁那一年,于慎行随父回到家乡东阿,入私塾,跟随当过知县的本县人周南先生学习。十三岁时,于慎行“居刘氏(外祖父家)之北楼,毕经史及诸代文集”,学问大进。十五岁,于慎行遇见了一生中的贵人——当时的山东布政使朱衡。朱衡闻慎行之名,招之赴济南,安排慎行与他的儿子朱维京共同学习,老师都是饱学鸿儒。十七岁,于慎行中得举人,结束在济南的学习回到家里。二十四岁,也就是隆庆二年(1568年),于慎行得中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

  二十六岁,于慎行成为翰林院编修,预修《世宗实录》,由此开始了他一生引以为豪的史官生涯,此后又参与预修《穆宗实录》,并于三十二岁任《大明会典》纂修官。也是在这一年,于慎行开始担任“日讲官”,正式成为万历皇帝的老师。此时,年轻的万历皇帝还算得上勤政励学。于慎行讲的课给年轻的万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载于慎行“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皇帝称赞他:“于先生朗朗超著,一字朕所会心,此岂咄嗟偶合者。”就这样,于慎行给皇帝值讲前后十四年,由此赢得了“一代帝王师”的美誉。

  于慎行一生曾三次归隐家乡,除了第一次是病休,其他两次都体现了他正直耿介的性格。一次缘起于内阁首辅张居正,万历五年十月,张居正之父卒于江陵,居正欲夺情(不回乡奔丧、守制),慎行引纲常伦理及先贤故事草疏切谏,得罪了张居正;另一次则是直接得罪了皇帝,万历十八年,在贯穿万历朝的最大争论点——立太子的问题上,于慎行态度鲜明,请求尽快行立太子之礼。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朝廷推内阁大臣七人,首为慎行,而且皇帝钦点于慎行“再辞不允”,于慎行只好带病赴京,可惜赴任十几天后就因病去世,死前一日长叹:“吾终不能报国矣。”

  新发现的珍贵碑刻

  “帝王之师于慎行文化大展”的策展人,是平阴县博物馆原馆长翟建平。从去年7月开始,翟建平就开始长达数月的“寻找于慎行”之旅,寻找的结果十分丰硕:不仅征集到了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还发现了散落的珍贵碑刻等珍贵文物。

  翟建平说,寻找于慎行的足迹,主要有四个地点:一是位于如今平阴洪范池镇的书院村,村里还有东流书院的部分老屋,正是在这里,于慎行的父亲于玭被刘隅看中。二是位于现在聊城东阿县的苫山村,这是于慎行的外祖父家,他曾在外祖父家的北楼勤奋读书。三是位于如今平阴县东阿镇的于慎行老家,于慎行当年在家隐居时,当时的官员为了他出行方便,专门为他在城墙的东南角修了一个门。如今,这个东南门的遗址还在,而且于慎行故居的大门和地基也还在,于氏祠堂虽然已经没有了,但于氏家谱碑还在。四是位于如今洪范池镇的于林,也就是于慎行的墓地。

  于林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最南是高大的林门石牌坊,稍后便是阔大的卷棚顶大门。入林内是宽阔的墓道,原来的墓道两侧从南向北依次是形体高大的华表、十二通碑、石虎、石羊、石马、石俑等,华表后东西两侧分别有六通龟驼碑,再向北分别是享堂和于慎行墓。1966年,红卫兵打开了于慎行的墓葬,除了棺和尸骨,只有几个陶俑随葬,穿戴的服饰瞬间化为灰烬,而那些精美的石雕、石刻,或被拉倒,或被砸毁,大部分都被用于修建“文革桥”。当时的有心人在于慎行墓志、于慎行夫妇墓志的背面书写了毛主席语录,才将其保护了下来。

  而在这次寻访中,翟建平还在于林附近洪范池供销社仓库发现了于慎行父亲于玭的墓志,“其中的墓志盖埋在石灰中,虽然能看清字,但却不敢弄拓片,怕损坏。墓志铭则保存较好。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由邢侗书写的于慎行的墓碑残件,填补了邢侗手书碑刻的空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故居、纪念馆,期待重建

  平阴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平阴县的国宝——《于慎行东阁衣冠年谱画册》(以下简称《画谱》),这是于慎行60寿辰,由会稽金生所绘,“生平履历,自幼至老,种种状貌衣冠及所遇之境,共成三十六幅,汇为一册。”于慎行亲笔为画册写了序文,又为每幅画写了文字说明。400多年来,几经辗转,《画谱》虽有流失但体系完整,现存金生画页二十二张,于慎行手书文字说明五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寻找于慎行”的过程中,对《画谱》也有重要收获,翟建平说,“兰州大学王传明教授1988年在于慎行老家调查时拍到了《画谱》的其中五张照片,这一次王教授把照片提供给了我们,另外我们这次还在于慎行老家一个人手里得到了另一张《画谱》照片,虽然只是照片,但它们所记录的六张图,对研究《画谱》还是很有价值的。此外这次我们还在于氏后人家里找到了供奉于慎行的牌位和用来存放牌位的神主楼子。”

  翟建平说,作为一代帝王师,于慎行的人生和足迹都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帝王之师于慎行文化大展”的举行,于慎行故居将得以重修,于慎行纪念馆也有望建立。

欢迎分享转载 →于慎行 寻找于慎行:从平阴走出去的“帝王之师”在家乡留下了哪些“足迹”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