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杀医生 杨文医生被杀害事件:医生守护患者,谁来守护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患者杀医生 杨文医生被杀害事件:医生守护患者,谁来守护医生

发布时间:2020-08-09 15:06:46

文 | 挪威

这是新90后早起推的第 199 篇文章

1、

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

我现在在去可可西里的踩点的路上,在车上,但看到那个视频,我还是想写一下这个事件。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也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一个95岁的老人,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当时首诊的,是杨文医生,一位北大毕业的医学高材生,是同事眼中非常尽职尽责的医生。

患者的问题是,有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

当时,医生提的建议是,先做检查,看看有什么问题。

毕竟年龄这么大了,95岁,属于高龄,检查一下,对身体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更清楚知道病理。

医生没有想到的是,家属拒绝,家属拒绝一切检查,且有签字。

家属的意思是,输点液就行了。

医生只好同意,输液。

但输液之后,患者病情并没有好转。

接着,就是无语的一幕,几个家属居然认定老太太的身体,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95岁意味着什么?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年龄的人,身体机能更弱,免疫系统更弱,大概率会有更多疾病找上门来。这是实话。

但家属就认为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几番劝说,家属终于同意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高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很不乐观。

医生建议后续治疗,但家属很难沟通,非常非常难。

具体就体现在,家属经常出现在医院里,和医生干架,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怀疑医生乱用药,然后辱骂、威胁、吵闹。

建议病人转院,不同意;建议家属走医疗鉴定,不同意。

患者小儿子撂下一句话:

老太太死了,谁都别想活。

这就是非常赤裸裸地威胁了。

后来,老人病情恶化,接着,就发生了你们都知道的那一幕。

12月24日凌晨6点多,当时杨文医生在值班,应该是晚班,一个男人站在她背后,悄然掏出一把刀,揪住杨文医生的头发,扼住颈部,手起刀落,连着砍,割,一把刀深深扎进脖子,像铡刀一样。

一位杨文医生的同事在朋友圈说:那都不是刺伤,那几乎是割头了。

▲一位杨文医生同事的朋友圈

有媒体曝光了当时的现场:

医院急诊科门口停着7辆警察,杨文医生躺在抢救床上,满身是血,颈处有多处刀伤,其中一刀砍断了右侧颈全部肌肉,砍断了食管、气管、颈内静脉、颈总动脉,以及通往身体的神经,连颈椎骨都断了。

单看这文字描述,你可能想象得到凶手有多么穷凶极恶?!

这是当时的监控录像,太血腥暴力了,我就不直接放视频了,怕引发不适,你们可以看看这几张图。

▲拔出刀,掐住脖子

▲扼制住医生,用刀扎

▲医生倒地。

2、

2019年另外两起暴力伤医事件

类似的事例,还有。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例如监控没有放出来,没有直观的残忍感,所以舆论没有特别哗然,事件没有走到人们的视野中心。

但性质和民航总院女医生被杀害一样,真实发生,非常严重的犯罪,非常严重的暴力伤医。

就举同在12月份的一个案例。

2019年12月3日,湖南衡阳的一位乡村基层女医生,被杀害于家中,凶手是当地一位村民。

为什么要杀女医生呢?仅仅因为这位女医生提醒凶手记得去体检。

12月3日,凶手路过该女医生家门口,医生提醒他,记得去体检。

本来是好心,但在这位凶手的认知里,体检是邪恶的,体检会让人的身体变差,于是,一怒之下,将女医生杀害。

并抛尸村里的沟坑。

▲中国青年网

再往前一点,10月22日,甘肃兰州,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

一位患者患有直肠癌,在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被杀害的女医生,是其主治医生。

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我找了很多资料,但没有找到后续报道),患者持刀,在医院将主治医生杀死。

情节和杨文医生被杀事件很类似,暴力伤医,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从10月22日到今天,也就是短短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3起暴力伤医事件,3名医生相继不幸离世。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

谈名利都是奢侈的,能谈明天就不错了。

来聊聊医生这个行业。

▲兰州公安微博

3、

医生的高危:不仅来自暴力伤医,也来自过劳死

有读者问我对杨文医生被杀事件怎么看?我的看法很简单:

抛开医生和患者的身份,这就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故意杀人事件,极其残忍,凶手穷凶极恶。考虑医生的身份,这起事件,就更加恶劣。

为什么这么说?

2015年8月29日,就在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其中明确规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经营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它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15年,医闹从此正式入刑。

但你再看看2016年的暴力伤医数据:

2016年,全国发生的典型暴力伤医案例就多达42起,共导致60余名医务人员受伤或死亡,涉及的医闹人员为230人。

此外医护人员受到性骚扰和性袭击趋势也呈上升趋势,和五年前相比翻了一倍以上。

这还不算谩骂、辱骂、威胁、人身攻击等精神伤害。

2017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报告显示:

高达62%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没有改善,而认为变得「极为恶劣」的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高达50%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是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

医生这个行业的高危性,还来自于劳动强度过大,甚至引发「过劳死」。

随便举一个例子。

去年1月23日,一位43岁的男医生,本来8点半就应该下班,病人很多,忙到了近12点。这种忙碌,对很多医生来说,是常态。

突发状况,该医生突然身体抽搐,呼吸暂停。

最后,抢救了4个小时,也没有抢救回来,人就这么没了。

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也是医生,最小的孩子,才5个月大。

▲一位已故医生。

你可知那天晚上,来了多少病人?

150多人。

白天还有分诊,晚上根本就没有,所有人流,全部直接堆到急诊科来了。

2017年6月,一份中国医师协会的报告指出:

从2013年到2015年,医生过劳死的人数,越来越多:2013年是6人,2014年是16人,2015年则达到了24人。

我没有找到近几年的数据,但我想情况仍然不会乐观,因为环境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在这些过劳死的医生中,又以30-39岁的医生居多,正是壮年,又有经验,又有技术。但往往这些人,也正有家庭,正有孩子,身体机能正缓慢下滑。

▲中国医师协会的数据

说一些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东西,我们眼里,医生都是白衣天使,再看看白衣天使背后的劳动量和环境:

1、三级医院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0.05小时,换成每天,大概是10个小时。

2、二级医院的医生,每周工作51.13个小时,每天大概也是十多个小时。

3、不到四分之一的医生,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加班对大部分医生来说,是常态,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

再加上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位下意识地道德化,觉得医生就应该无私奉献,就应该技术精湛但钱拿得不多。

如果能穷得响叮当最好,稍微有点钱就被质疑收回扣等等。

医生,真不好当。

曾经还一度出现了一位医生猝死,但上级部门号召大家学习那位医生无私奉献的事儿。

但我要说的是,当你把医生这个职业去神化,去道德化,仅仅看做一个职业,你就会发现:

他们也是人,他们的身体也是肉身,不是铁打的。

他们只擅长于用手术刀救人,他们并不擅长于揍人,他们柔弱的身躯之所以显得伟大,因为让另外一具肉身活下来了。


4、

医生的生存现状:付出巨大,收入不高,不受尊重

要成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意识到的是,这将让你付出巨大。包括时间和精力方面的付出。

普通人成长为一名医学专家,也就是医院里的主任医师,大概要多久呢。

24年。

一个人18岁开始读医学本科算,顺利的话,得40多岁,才能混到一个医生基本要混到的样子,就像大学里的老师都希望成为教授。

这24年包括:

5年本科

3年硕士

3年博士

3年规培

然后就是在医院里呆着,攒经验,做科研,做课题研究项目,发表SCI论文,一轮一轮抡下来,小10年过去了。

并且,在前14年,你基本上啥收入都没有,养活自己,可能都够困难。

本硕博就不用说了,还是学生,就算有奖学金、助学金,你还是得问爸妈要钱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规培是有收入的,但收入很低。

所以至少前14年,是你需要巨大投入的阶段,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很窄,一旦学医,很可能终身为医。这是医学这个专业非常特殊的一点。

换句话说,医生,是一个需要你前期投入巨大的职业。

再来看收入,我用数据来说明。

2014年,我国医生月收入统计结果的显示,有66.83%的医生月收入低于5,000。同年,我国城镇就业单位人员的月均工资是,4780元。

结论很明显:

大概一半的医生,连他们当地的平均工资收入都没达到。

▲丁香园

之后几年的数据,我没有找到,但到一份各类不同职业的增速曲线图:

▲丁香园

最底下的那条红线,增速最慢的,就是医生。

大部分医生,觉得自己的收入与付出并不相符,不仅在于前期投入巨大,更重要的是,医生这个岗位,极其重要,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人面对死神的最后一道关卡。

就这个职业论,也不应该是低收入职业。

收入高是正常的,收入不高是不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很多医生觉得自己并不受尊重,或者说,人们对医生,总是有偏见。

除了媒体经常带有偏见性的报道,很多患者也误解医生,认为没事检查就是在多收钱,认为不给红包就不会好好做手术。

前段时间,有个医生在飞机上抢救一位病人,用嘴吸尿,结果居然被人说作秀。

我一个护士朋友对我说,很多人眼里,护士就像是服务员。

网易新闻甚至有一起专题,名字就叫「中国特色:不受尊敬的医生」

▲网易新闻

5、

越来越多人不想成为医生

这么一来,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人,不想成为医生。

2018年,一项针对从事医生意愿的调查,问题是,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还会选择学医吗?

41.4%的医生,选择了不会。

另外,2014年的一份报告:

一半以上的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从事这个职业。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参考丁香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数据,中国平均每1000个人,才拥有1.7名医生,而英美为2.7和2.6。

病床可以买,医院可以建,设备可以采购,这些,都可以通过钱来解决,但问题是:

如果越来越多人,不愿意从事医生这个行业,那会发生什么?

那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医疗需求在成长,医生数量跟不上,现有的医生,只能牺牲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家庭、娱乐来工作,工作负荷越来越大。过劳死等现象发生次数更多,

如果医生成了一个社会人人闻之皆恐的职业,那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并且,这种悲哀,到最后,也会砸在每个人脚上。

7、

守护医生

中国还需要医生,中国还需要大量的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需要更多年轻人有想法投入到这个行业。

对于杨文医生被杀害事件,我们除了悲痛一把,喊一句「一定要严惩凶手」之外,还应该做点什么。

对于每个人而言,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我们不是法官,我们没有审判权,但当我们知道中国医生巨大付出背后的现状,至少我们可以喊一句:

守护医生。

守护每一个个体的医生,也守护医生这个岗位。

不是说要给医生红包,这显然是违法的事儿,我的意思是,当你知道每个医生要接诊可能上百个病人每天时,你至少应该对他们态度好一点,理解他们的机械。

当你知道医生可能8点半就应该下班却常常忙到凌晨,一台手术一台手术连轴转时,你至少可以对多点时间耐心等待,对他们的偶尔疏忽,给予原谅。

归根结底,医生的本质,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哄你开心。

在医学界,有一份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可能是每个医学生,在成为医生之前,都朗诵过的,关于对待患者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在治病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漏。

这是一个医生,对自己的自我道德约束。

对于中国医生来说:

论专业,他们要读本硕博,要规培,要做科研做项目;

论经验,他们每1.7个人,承担为1000名中国人诊疗的任务;

论监督,除了有医院监督办公室,上面还有卫健委,甚至有纪委。

我的意思是,他们最不缺的,就是监督、经验等等,而他们最缺的,是来自他们守护的每个普通人的理解,与支持。

8、

守护医生

所以我想发起一份「守护医生」的倡议书,是我们每个普通个体在医生面前的自我约束与认知:

1、我们坚信医学不是万能的,但医生会尽万能让我们康复;

2、我们相信医生的专业性,相信他的诊断经得起考验,所以我们不随便质疑医生的诊断。

3、当我们把自己的病痛和身体交给一名医生时,我们就应该彻底相信他。

4、医生作为治病救人的职业,天然将自己置于危险暴露的环境中,所以应当享有至少两项权利:脱离贫穷,获得尊重。

5、让你花钱的,不是医生,而是病,医生的作用在于,帮你把病治好。

6、我们深知,医生的本质,在于治病,而不在于哄你开心。

7、我们不将对病痛的厌恶转移到对医生的谩骂中去,因为此刻,医生正与你的病痛做斗争。

8、缓解病痛的唯一办法,就是听医生的。

请你深信,至少在医患关系上:

我们所守护的,终将守护我们自己;

而我们所抛弃的,终将抛弃我们自己,至少在医患关系上

参考文献:

[1].部分数据参考了丁香园的调查报告;

[2]《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

[3]吴迪. 暴力伤医造成的撕裂,没人能独善其身[N]. 工人日报,2019-12-27(003).

[4]李琰,喻佳洁,李幼平.循证科学的实践:中国医患关系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11):1362-1366.

[5].魏文彪. 对“医闹”联合惩戒值得期待[N]. 中国质量报,2019-03-06(004).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欢迎分享转载 →患者杀医生 杨文医生被杀害事件:医生守护患者,谁来守护医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