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岛屋 7月单月销售额过亿,上海高岛屋不走了,但怎样避免二次“反复”?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上海高岛屋 7月单月销售额过亿,上海高岛屋不走了,但怎样避免二次“反复”?

发布时间:2020-08-15 12:12:52

高岛屋要走了……

等等,高岛屋又回来了?!

8月23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上海人的朋友圈和微博“刷屏”:上海高岛屋8月23日起将重新启程,致力于实现更加优质百货店的目标,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记者从商场方面获悉,今年7月,上海高岛屋百货整体销售额超过1亿元,跃至上海全市单体百货排行第四。

根据高岛屋官方发布的《关于继续营业的通告》,今年6月25日,日本高岛屋董事会作出了上海高岛屋解散清算的附条件决议,其中标注了以8月25日上海高岛屋股东会作出解散清算决议为条件。商场方面表示,就当时而言,上海高岛屋继续经营几无可能,于是在6月25日对外通知,将于2019年8月25日关店。

但转机不久后出现,由于来自物业业主的支持以及所在地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使得商场于8月25前再次具备了可继续经营的条件。因此商场方面于8月23日再次发布通告,公布继续正常营业的决定。

东京新宿高岛屋   舒抒 摄

高岛屋(Takashimaya)成立于1831年,由创始人饭田新七在日本京都设立,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零售商之一。

高岛屋最初其实是一家织品零售商,之后才逐渐涉足百货业,并成为与大丸、伊势丹、三越等齐名的日本最大百货公司之一。开设于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地区的高岛屋百货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门店,于2012年12月进驻虹桥路与红宝石路之间的地块,自开业以来一直以售卖大量日本产品为主要特色,其中不乏“独家销售”系列。

自6月发布关店公告起,上海高岛屋百货迎来了或许是其开业以来“流量”最大的一段时间。不少曾经光顾或者未曾光顾的消费者都纷纷前去打卡,并捎带上一些折扣吸引力诱人的商品,其中不乏诸多首次光顾的网友在体验了商场集中的日系品牌、专业的顾客服务甚至洗手间标准的日式马桶后,感叹“就这么关了实在有点可惜”。

上海高岛屋百货日本馆

就在发布《继续营业公告》的前3天,8月20日起,有高岛屋会员陆续收到商场发来的短信,提示随着商场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会员VIp卡中的积分也将随之失效,因此商场5楼专门设立柜台,帮助会员将积分兑换成电子现金使用——短信末尾也不忘在此感谢消费者多年陪伴,期待“最后”的光临。

“关店”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商场表态也令消费者和网友颇感“怜爱”,因而此次商场突然“翻转”宣布继续开业,有网友调侃是否为“自炒”的“神操作”,也有网友“恭喜”商场“顺便清了下库存”。当然,上述均为网友善意调侃,但一家商场的关店与否受到如此大的关注,背后原因可探究一二。  

记者从长宁区方面了解到,自今年6月高岛屋与业主方古北集团就商场关店问题达成决定后,长宁区方面仍未放弃从中协调沟通。区商务委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商场得以继续留在原址,长宁区方面也倍感欣慰。

上海高岛屋百货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古北店开业近年来,高岛屋在中国并未开设任何新的分店。商场本身在拥有固定客源和偏好日系产品的忠实拥趸外,也一直存在外界对其“水土不服”的质疑。不过,梳理高岛屋近年来的活动列表,商场其实持续参与上海本地的商业消费、艺术文化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试点——

2015年,长宁区在国检局、海关等部门支持下,在高岛屋百货开展了全国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外的“保税展示+交易”试点;

2016年4月,高岛屋开辟出4层楼展区,举办《名侦探柯南》在中国的首个官方大型巡回展;

“名侦探柯南”主题展

2016年9月,为配合上海购物节,高岛屋举办聚焦上海文化的“上海风情展”,并引入“VR+多媒体娱乐体验馆”的设施结合科技与消费体验;

2017年2月,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正式开馆,成为日本高岛屋集团首次在海外与当地艺术品展示机构合作开设的艺术空间;

2017年12月,为配合上海艺术商圈建设,高岛屋商场里回荡起安达乐队的呼麦和马头琴乐声;

2018年国庆黄金周之后,高岛屋结合其开业五周年庆,推出“全景日本——Japan Fair 高岛屋日本节”;同年,上海高岛屋日本进口品交易馆入选进口博览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

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  舒抒 摄

但正是此番盘点可以看出,吸引客流消费流除了黄金位置外,不可替代的特点也是商场“另辟蹊径”获取竞争力优势的关键,而高岛屋本身就具有这一先天优势。有微博网友就直言,“高岛屋这样的百货不用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做出不可替代的特色。”

记者还注意到,不少对高岛屋各楼层业态颇为熟悉的网友和消费者都对商场重新开业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如增加内容更多样的餐饮业态,集中开设有地道日式特色的寿喜锅、居酒屋、怀石料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顾客的需求。增加亲子互动体验,如虹桥南丰城一楼大厅常年引入各类知名的卡通Ip设立亲子体验区,保证体验环境与商场其他用户体验的同时,吸引更多周边社区有消费能力的亲子家庭。

东京新宿高岛屋   舒抒 摄

还有网友直言高岛屋或许能引入更多专业的日式美容、美发、服装设计服务,甚至其他国内消费者尚不熟悉但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体验。也有网友建议,上海高岛屋是否可参照东京新宿高岛屋,将其开设的“TOKYU HANDS”等日式生活集合店形式引入上海,同时引进更多日本品牌,形成“首店“首发”“国内独家”的效应。如此一来,辐射面或许将不仅限于上海,而是放眼长三角“包邮区”的潜力客群。

七月销售数据证明上海高岛屋的潜力客群购买力仍在,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长,本身具有日系高品质空间和优质服务的高岛屋,应该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者需求——这并非“无条件迎合”,而是掌握好“培养消费者”与适应本地需求之间的“度”。

重新开业后的上海高岛屋如何放大优势,主动削弱上海消费者不适应的地方,无疑是高岛屋接下来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当然,“反复”之后的高岛屋如何让消费者也重拾对商场的信心,这则是一门更深奥也更需要诚恳态度的功课——不要让一个月的辉煌成为真的“假象”。

欢迎分享转载 →上海高岛屋 7月单月销售额过亿,上海高岛屋不走了,但怎样避免二次“反复”?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