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8-20 01:05:57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观《将改革进行到底》之六

  22日晚,央视一套播出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

  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在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转向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来进行统筹推进,这样更加符合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诉求。改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博弈思维,割舍已固化的部门利益,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改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之多,其中新制定和修改幅度较大的法律有6部。可以说,当今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从大开发到大保护,思路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进步。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

时评:将改革进行到底 守住青山就是留住财富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一经播放就收获了极大的关注。而《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让世界都为之瞠目结舌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巨大成就的背后,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国人均资源处于世界低端水平,尤其是改革前期的粗放发展,更导致了环境的大量破坏。

  因此,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用壮士断腕的态度来进行环境改革已经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大力检查环境问题,环保督查更是相继到二十多个省份进行环境问题检查,一万多人因环境问题被问责,可见当下改革力量之大,整治环境的决心之坚。除了加强环保督察监管力量的治标,还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治本办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从思想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当下“先破坏再治理”的发展观念,也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被守护好。

  几天前,祁连山因为生态问题而遭受点名批评,几名副省级干部更被直接问责。这个史无前例的追责事件,可以窥见中央对于整治生态环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说,如果没有对环境改革的雄心,绝对不会获得如今的成就。

  但是,改革依旧在路上,环保法虽然长出了牙齿,但环境问题依旧突出。屡屡报道的地方企业对抗环保督察的新闻,更让人看到了保护环境所要面临的阻力。一些环保督察被排污企业囚禁的事件,更让人不得不反思。环保法虽然长出了牙齿,如何让执行力也能够始终如一,让企业能够习惯被检查。治理环境问题,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驾护航,让那些敢于私扣环保督察的企业能够收到高昂的违规成本。

  守住青山绿水,不仅仅是为了当下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破除现有的弊病,还大多数人利益。

时评:绿水青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实践和巨大成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确立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将建设美丽中国列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个看点,是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源流和发展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良好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守住绿水青山》中关于福建长汀治理水土流失、浙江建设生态省等内容,反映的就是当年他领导地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行动。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考和理论探索,可从他1992年的《摆脱贫困》、2006年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和2007年的《之江新语》等著作中窥见一斑。

  正是因为在基层工作时就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才能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样的战略高度去理解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二个看点,是系统解读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逻辑和历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一直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无论在意识、制度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后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必须从制度上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此成立了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专项小组,负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目的就是要打破部门藩篱,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贯彻了从源头到末端全程治理的新理念,先后出台了近40项改革方案,搭建起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三个看点,是在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直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进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监管不到位,导致恶意污染环境事件频频发生。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违规排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长江因承受不起缺少保护的开发而“病了”……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法治不健全,更多的是由于执法不力、问责缺失。难能可贵的是,本片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对此进行了如实呈现和客观分析。

  可喜的是,在过去5年中,我国正式向环境污染宣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铁腕治污,对污染者和监管者严厉问责、追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利局面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走在路上,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系统的制度保障,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建成山川秀美、美丽富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这也是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及在线回看地址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最新 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心得体会《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解说词 延续中华文脉视频高清回放《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观后感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观看心得体会

原标题:《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心得体会及电视文稿解说词

欢迎分享转载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