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丨“西蜀子云亭”究竟在何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掌故丨“西蜀子云亭”究竟在何处?

发布时间:2020-07-27 08:44:03

文 • 郑光福

图 • 衆人都是

西蜀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唐代诗人刘禹锡这10字不知为多少文人雅士倾慕。诗写得那么实在,那么明白:南阳茅舍中出了东汉末年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西蜀陋室中出了著名文学家扬雄,扬子云,他留下了《蜀都赋》《太玄》《法言》《方言》等名著。诸葛亮一生的伟业,现在有成都武侯祠让人追思怀想,扬雄呢?则唯有一个“子云亭”的地名让人怀念。

▲ 扬雄(明刻历代帝贤像)

历史上的“西蜀子云亭”在何处呢?据《汉书 扬雄传》,扬雄曾居于成都,至于宅在何处,说法不一。《太平寰宇记》载:“子云宅在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宋何涉《墨池准易堂记》载:“扬雄子云有宅一区,现锦官西部隘巷,著书,墨池在焉”。 洗墨池传说是扬雄著书后洗砚盘、毛笔的池子;“子云亭”在池旁,是他读书著书的地方,就是现在青龙街老十三中的位置。

据明《天启成都府图》,洗墨池畔扬雄古宅,明代已经包在成都县署之内。明代万历年间曾经重修墨池,在池北建有草玄堂,池前建有子云亭,明末毁于战火,清代曾经重建,民国时期仍然存在。

▲ 1934年,中国早期著名摄影大师庄学本所拍摄的成都子云亭

至于墨池则逐渐淤积,道光元年(1821年)学使聂铣敏为建书院,购买墨池故地三大院和空地数亩,以中院为墨池书院,左边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曾修成讲堂学舍。咸丰二年(1852年)芙蓉书院迁至墨池之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成都县小学堂,后又变为县立中学堂,也就是现在成都七中的前身。而在成都县中的位置开办了成都第十三中学,后十三中也迁出。墨池水面逐渐缩小,直到民国初年仍然存在,有亭有桥,绿荫接地,游人还可垂钓。

▲墨池书院(《同治重修成都县志》)

▲ 1933年成都县立中学(七中前身)礼堂后的洗墨池旧址

民国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成都,成都县政府搬迁西郊茶店子,墨池迁不走,被填平了。“子云亭”则整个被迁往外西茶店子,位于当时的茶店村四组。茶店子的“子云亭”一直保存到1960年代,因修建成灌路被拆除。现在此地还留有子云路,起于金牛大道茶店子路,止于长庆东一路。

这样,历史上的“西蜀子云亭”在成都市民心中,就有两处遗址,一是成都青龙街即老十三中处,另一处是抗日战争时期随成都县政府搬迁西郊茶店子处的。偶尔,一些老成都还作文提及两处“子云亭”。可惜,在历史的变迁中,成都这两处子云亭都已消失。

在扬雄的故乡郫县,还有一个子云亭,它位于郫县西南11公里。相传杨子云自小在这里读书、成长、著书、立说之处,死后埋在这里。现有子云墓,子云亭。十米方圆的大墓十分完好,四周栽满护墓树,而相距一里余的“子云亭”呢,仅存一抔黄土。

除了成都的“西蜀子云亭”,在绵阳市西山上还有一处子云亭,始建于宋,历代修复。现在的子云亭背负悬崖,三面凌空,翘首金碧,郭沫若书写的“子云亭”三字,朱红套色悬挂于亭阁眉间。

▲ 绵阳西山子云亭

另外,在乐山犍为县城南还有一个子云山,山上建有“子云亭”,传说是扬雄青年时期离开成都漫游巴蜀时曾在此读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巴蜀大地留下的子云亭可能还有。尽管古迹未能保留下来,但其芳名却留传在各地,这也是历史文化的份量。

☞来源:方志金牛

欢迎分享转载 →掌故丨“西蜀子云亭”究竟在何处?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