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郑建国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郑建国

发布时间:2020-07-27 16:15:21

郑建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勘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国机集团首席专家,2016年12月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曾获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陕西省三秦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共主持岩土工程勘察、测试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3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主编国家及地方标准3项,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

翻看郑建国的履历,他的成长之路可谓一帆风顺。大学本科毕业、考研、参加工作,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和博士后,回归工作岗位。他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岩土工程领域不断追求卓越,迎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铸就了今日的成就。

攻克陌生领域难题

1988年,拿到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硕士学位的郑建国来到机械电子工业部勘察院(今机勘院)工程勘察技术组就职,两年后,调到测试处正式成为一名工程师。在这里,他迎来了职业身涯的第一次挑战——地基刚度实验。

那时候院里还没有这方面技术人才,怀着一颗好胜的心,他接下了这项任务,接下任务后,他才发现这一实验项目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开始恶补专业知识,没日没夜地看书,到北京买测试仪器,设计实验,学习浇筑混凝土和机械电子仪器操作等各方面知识。

经过刻苦的钻研和不断尝试,他最终掌握了试验方法,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直到多年后他主编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最初的起源也与这一实验相关。经过这次“战役”,他拓宽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加充满信心。

苦读半年创“经典公式”

1995年,参加工作6年后,郑建国在机勘院已经是负责桩基动力测试的室主任,已经成家立业的他在众人的不解中毅然选择到这一领域学术能力最强的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选择了欧美技术前沿的岩土可靠度作为研究方向。

在浙大,郑建国是第一位此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为了准确评价他的博士论文水平,导师将他的论文送到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评审。而当时,香港科技大学在岩土可靠度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论文评审过程中,著名岩土可靠度专家、香港科技大学邓汉忠教授对郑建国的论文赞赏有加,但对文中创立的一个公式——后验分布计算公式提出质疑,并邀请他博士毕业后赴香港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用解析的方法对此公式再验证一遍,使其在学术上更加站得住脚。因此,郑建国得以有机会到香港继续深造,但这无疑对他又是一项挑战,因为用解析的方法论证涉及到更深的数学领域知识。他一到香港就埋头图书馆自学数学,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这一公式的论证。现在,他创造的这一公式被广泛应用在岩土可靠度分析中,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公式”。

转换跑道他当起HR

2004年,那时的郑建国已经是机勘院副院长,由于工作需要,他出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资源管理部部长。当时,机械部撤销,原属机械部的五家勘察设计院联合起来成立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在初创阶段,需要对五家公司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

一个搞工程的理工科人士要涉足到人力资源等领域,他当时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又拿出了搞科研的精神:不会就学,有问题就想解决方案。

为解决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他自学心理学,并引入EAP服务(职工心理援助计划),为有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员工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他专门到上海的EAP公司考察,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探讨员工心理,设计公共问题指导数据。在这之前,EAP多为外资和合资企业服务,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成为国内较早引入EAP的国有企业。

工作中的郑建国

当时中国联合正处于从传统设计院到总承包公司的转型期,为了更好地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他提出并制定了管理培训生计划,一次招收20名培训生在公司各个岗位轮训2年,熟悉全流程管理。现在,这些培训生都已成长为最优秀的一批总承包项目经理。

破地铁穿城墙世界级难题

回到机勘院后,郑建国带领着他的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07年,他迎来了专业上最大的挑战:勘测西安地铁2号线。地铁2号线线路设计要穿过西安城墙、钟楼等重点文物。

勘测需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钟楼和城墙会不会造成损坏;二是投入运营后,长期振动是否会对文物产生影响。这是一项非常复杂、跨专业、跨学科的课题,这类工程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国家文物局对此非常重视,表示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不能批准项目立项。

郑建国接下了这项任务,担任研究课题的总负责。他组建了一支以机勘院专家为核心,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专家联合的航母团队。

在半年时间内,在他的安排统筹下,所有专家协作,对工程设计指标、文物本体指标等进行了系统的模拟演算,科学评估了文物建筑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具体措施,为西安地铁的顺利开建做出了突出贡献。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的一部分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开拓丝绸之路新战场

作为国机集团首席专家,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引领下,结合国机集团“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的发展战略,郑建国表示他未来将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开发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院校、企业合作,研究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特性,诸如东南亚国家软质灰岩、中东沙漠、非洲膨胀土和水敏性红砂等工程地质,为国机集团和中设集团的工程总承包业务,从地基基础方面规避风险,节约成本,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大师不会到我为止,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大师。”他说,机勘院有优良的传统,张苏民、张旷成、张炜等几位大师为年轻的工程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要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培养机制,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发展机会,让更多的人成长为“大师”,为国机集团和中设集团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对此,他感到了强烈的责任与使命,也充满着信心。

学习是一种习惯

郑建国小时候的偶像是杨振宁、李政道等,他想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位科学家,想读到博士,一直以来在班里的学习极为优秀。“您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吗?”“不是。那时能考上大学的人都很聪明,要说我比他们强在哪里,可能是我更善于自学。”他分享了他的自学秘笈。

“从不在宿舍看书”。要看书就去图书馆或者自习教室。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保证学习的高效率,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聪明人下笨功夫”。不管学什么,知识的积累很多时候都要靠不断的重复,学一遍的东西是很难记住的。笨功夫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有重复才能“熟能生巧”,从枯燥中找到乐趣。只有重复才能在面对新知识的那一堵墙时,摸出门道。

在工作中,他也从未停止学习。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的专业教材,时常温习。他说,越经典的东西越要反复读,这样才能不断地扎实基础,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唬住。

认真是一种态度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的人才能抓住。” 郑建国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例子:一个车间的纺织女工,当她的产品总是达到免检的时候,就一定会被提拔来检查别人,因为她的工作总是让人放心。所以,对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甚至超出领导的预期。“只有自己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领导才会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机会才会对你垂青。”他要求自己的工作是尽量完美的,在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做到最好。

创新是一种环境

纵观郑建国的事业之路,充满了创新的思维。他说“创新是一种环境”,这一点,他要感谢父母给了他相对宽松的生长环境,让他这方面没有受挫,还得到了许多鼓励,让他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想从别的方面试一试。他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管得有些过多,往往打击了孩子的天赋,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大师的成功,固然有幸运的因素,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凡事认真的态度,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工作和学习的热爱与创新精神的点滴铸就了今日的“大师。

联系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郑建国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