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何冀平谈电影《决胜时刻》剧本创作: 人物和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何冀平 何冀平谈电影《决胜时刻》剧本创作: 人物和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发布时间:2021-09-04 20:07:15

何继平谈电影《决胜时刻》的剧本创作

人和细节是历史的表达

由黄建新监制,黄建新、宁海强执导,何继平编剧,唐国强、刘瑾、约翰尼、克劳迪娅主演的《胜利时刻》正在mainland China各大影院上映。上映首日,淘宝电影评分9.2,猫眼评分9.3,新上映电影上座率第一。

《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进入北京香山,在国共谈判破裂时,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故事。历史走了8个月,电影从剧本到上映历时9个月。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电影《开国大典》讲过,电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放映过。《胜利时刻》如何超越这些经典?如何激活当代观众的共和国记忆?这部电影的编剧何继平写过很多经典之作,比如《天下第一楼》《德陵与慈禧》《龙门客栈》。几天前,她给我们讲了《决胜时刻》创作背后的故事。

人物工作室:《决胜时刻》是你第一次以重大革命历史为题材写致敬电影。你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这次创作延续了哪些创作经验,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新的感受?

何继平:第一次写红色题材的电影,一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时间很紧,我不能想太多。按照之前的创作,我会先收集素材,但是这次,我会先看已经拍摄好的各种电影和电视剧。我不想重复同样的主题,也不能重复。否则就是翻拍。我以最快的速度在十天左右完成了1000字的提纲和描述。如果不符合要求,请找别人。创始人、导演、制片人都同意了,我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主旋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在写作中总是注意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新的故事。人物必须有个性,不能脸谱化、简单化。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讲的是领导,但我不认为领导和我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有什么不同。他们要有情绪,有特点,有温度,有热度。我想写的每个领导也都有鲜明的个性。我不怕出格。我想像普通人一样写他们。

如果有突破,那也是在人物身上。我用故事片写红色经典。新的感觉是艺术的规律不能被题材所左右。

人物工作室:据黄建新导演说,为了写这个剧本,你读了几百万字的史料。在非常紧凑的创作周期内阅读这么多资料并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读史过程中有哪些新发现?如何融入剧本?

何继平:以前可以找原型人物采访,这次没有。这完全取决于阅读材料。大量的书被打包运输,房子里到处都是书,堆成了几大摞。书旁边有纸笔。当你看到这种感觉时,你可以马上写下来。多年的写作形成了我快速联想的能力。我可以立即从我喜欢的材料中延伸和扩展,或者留在我的脑海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在市场里,或者在商场里,我会被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场景、人所触动,会让我联想并生出剧情的细节。

我在北京长大。我只在1949年从我的祖父母那里听说过这段历史。因为一些家庭情况,他们害怕解放军半信半疑地进城。但是我亲眼看到,解放军在秋天什么都不做,睡在街上,吃冷冻干粮,连热水都没有。“三请三不进”,普通人永远进不了家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军队?老百姓被感动了,一向怕惹事的北京人主动帮助纠察队,提供情报抓捕间谍,潜伏了数万间谍的北平迅速安定下来。

解放军渡江时,人们挖出隐藏的渔船,全家出动,女孩们登船支援解放军,这些都在电影中有所描述。“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我看数据的感受。

人物工作室:《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准备新中国的历史。当时国家一片废墟,有很多线索和故事可以写。为什么要关注国共第二次谈判、渡江战役、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几件大事?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何继平:从1949年3月毛泽东党中央进入香山双清别墅,到10月1日国庆大典,重大历史事件太多了。但影片篇幅有限,选片也是本次创作的一大难点和重点。

我选择最能推动剧情,有利于塑造主要人物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我不得不写的事件,比如国共和谈、渡江、制定建国纲领等等。我用戏剧情境把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做成情节,和剧中人物联系起来,这样就不像纪录片了。比如在宣布《共同纲领》的时候,我没有用广播或者毛泽东在发布会上的朗读,而是形容毛泽东每天都在“看”他。警卫队长陈的广播员女友让她在高层领导会议上朗读。这样,既有共同节目的内容。同时,毛泽东关心两个年轻人。恋爱中的两个年轻人很紧张,还有点害羞。五位秘书沉浸其中,多重情绪集中在这一段。

这种戏剧桥段与历史事件情节交融,贯穿全剧,从而把握历史真相和艺术真相。

人物工作室:对于1949年的这段历史,之前也涉及过很多电影,比如《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是献礼片。与上述电影相比,《致胜时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或者你最想达到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何继平:写人物,讲故事是我最看重的。特别是红色经典,不能拍成类似的纪录片,不如看纪录片真实。把观众带入这种题材是很感人的,这要看我在这行多年的经验,就是把人物写得深刻透彻,不放过每一个人物,不管是大是小,人物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要选择真正带动情绪的细节。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看怎么用了。

人物工作室:《决胜时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刻画和一些历史细节的呈现,这两点都承载了影片最动人的力量。这符合你之前的历史题材创作。其实《决战时刻》刻画的是两组人物,一组是大家熟悉的领袖和真人,另一组是虚构的小人物如陈、田二桥。领导展现平凡的一面,小人物展现高贵与不平凡的一面。你是如何设计这些角色的?

何继平:我写作的时候,不放过每一个人。无论大小,我都要有性格和发挥。这是我一贯的写作方法和追求。这次也是如此。比如在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毛人凤都出现了,其中就有特务戴鹏程。我不必用坏人的方式写他们。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一旦偏离,就会变成漫画。如果他们写不好反面,就不能设置正面人物。北平市民、摊主、京剧演员只演一次,但都有戏可做。覆盖面广,内容就丰富、宽泛、厚重。这需要技巧,用很少的笔墨写人物是编剧的基本功。

三个小人都是年轻人。田二桥16岁。这三个角色是为了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的联系而设置的,这使得毛泽东活得平凡,而老与幼、上与下的对比,是最容易塑造人物的,一个情节可以衬托出几个人物。还有,为了呼应当下,今天的时尚年轻人可以看到那个大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年轻的战士田二桥天真烂漫,最后为了保护红旗中弹倒在下面。许多年轻人流泪了。

人物工作室:整部电影有很多泪点,其中一个就是任为亲爱的战友拉小提琴,祝福新中国的情节。历史上,任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开国大典。这一集应该先出现在电影里。你为什么把这个情节写进剧本?

何继平:这一段是黄建新导演的设定建议。他在拍摄现场和我聊天,我感觉很好,所以我写了这部剧。他说不怕写太多,就从中选择了。这次我和黄建新导演的合作非常融洽。我觉得他保留了所有的好东西,投得很好。我也觉得他提出的好细节不错,是难得的合拍。导演宁海强是一个有军人风范的专业人士,指挥果断大胆,拍几个战争场面都很猛。编剧一定要配合导演,因为最后的呈现是在导演的镜头下,和我写剧不一样。

人物工作室:回头看,电影创作全过程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何继平:做编剧,一定要会交往,多来源学习,全方位为我服务。毛泽东传令渡河曰:“赤壁首战转昆,东风送我第一舟。”这是京剧《群英会》的一句歌词,我觉得很适合用在这里。渡河时,正刮着西北风,解放军逆水行舟,十分艰难。敌人炮火猛烈,许多士兵丧生。蒋介石有了机会,希望以自然的危险来阻止它。然而,风向突然变了,河上起了东南风。这艘船乘风破浪,尽了很大努力。很快,第一个爬上了沙滩,好消息来了。毛泽东非常激动,脱口而出了这句话。毛泽东喜欢京剧,他说这很自然。这一句导演和演员都很喜欢的台词被放在了宣传片里。

目前从看电影的效果来看,很多人都流泪了。没想到的是,大多数年轻人都被感动了。现在看的东西太多了,能被这样的电影打动,真的让我很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 →何冀平 何冀平谈电影《决胜时刻》剧本创作: 人物和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