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宁勋爵 李克强在北大读书时求知若渴 行事低调冷静温和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丹宁勋爵 李克强在北大读书时求知若渴 行事低调冷静温和

发布时间:2022-02-17 22:38:26

1978年,北京大学燕园在春天第一次迎来新生。李克强就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于1978年初入学,但仍被称为“七年级”大学生。当时,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些返校的学生在对知识绝望的同时,更自觉地肩负起影响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责任。他们骑着自行车去八一湖吟诵热烈赞美时代的诗篇;他们观看排球比赛,为中国队的胜利而激情行进,高呼“团结振兴中华”的口号;他们写小说,描绘灿烂的人生梦想。作为时代的领导者,李克强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超越他人?意气风发的“黄埔一期”

那时候的李克强,瘦瘦的,淡定的,显示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他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当时法律还是绝密专业,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很高。李克强被“调”到这里,是因为他是一名学历很高的党员。优中选优,让“七七”法律系成为法学院教授杨敦贤口中的“黄埔一期”。他们意气风发,声讨方遒。

李克强话不多。他长期的农村生活使他非常自律,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缺课时,他一大早就提着黄色军用挎包去图书馆,除了午餐和晚餐,一直呆到关门。

李克强努力学习英语。“文化大革命”后,中小学基本“闲”在家里,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七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差,有些人甚至一句话也不会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李克强做了一个小笔记本,前面有英文单词,后面有中文解释。每天无论是去食堂吃饭还是出去坐公交车,他都是随时随地用小本子死记硬背。在点滴的积累中,李克强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为了班里最好的。

一次,和他的同学何听了一位外国专家的讲座。专家反复谈到一个名词:教会法。华勤被这个不常见的词弄糊涂了。李克强脱口而出,教会法就是教会法。“之后,我开始佩服他的外语水平。”许多年后,他回想起华勤。

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李克强还翻译了一万多字的英国宪法材料。这本书后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采纳;他翻译的《英国宪法史纲》也由北京大学法律系印制,作为教学参考。何华勤在日记中写道,多次惊叹“柯强同学不简单”。

对英语的“偏爱”并没有影响李克强对专业课的学习。为了学好国际商法课程,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习;在学习海商法的时候,他和同学一起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当时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国际商法、海商法,李克强已经在图书馆借过经济法等方面的英文原版。多年后,他保持了原来读英语的习惯。

低调的人才

在北京大学,李克强给同学们的印象是低调、冷静、温柔。

拍合影时,他总是站在后面,或者在边上;在饭桌上,他宁愿跟着话题走,也不愿意去做;他衣着朴素,大学4年里几乎有两件外套和两条裤子轮换着穿;他不太注意吃东西。他总是随便吃点东西,喝点凉水。

然而,李克强仍然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课间休息时,他身边总是围着来问英语和专业问题的学生。他总是答问答答,而且“很有分析力,精辟”。在课堂讨论中,他表现出深刻而犀利的言辞。杨敦贤教授曾说,李克强经常思考立法与国家政治制度的互动,这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大三那年,才华横溢的李克强提交了论文《法治机器与社会的系统、信息与控制》,不仅被评为优秀论文,还被龚祥瑞教授称赞。龚祥瑞是著名的宪法行政法法学家。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学生毫无保留。李克强一再表示对他的崇敬。在北大众多骄傲的人中,李克强获得了龚祥瑞教授的青睐。他曾经起草了一篇介绍计算机与法律联姻趋势的文章,并要求李克强找国外资料补充。修订后,龚教授决定投稿,共同出版。

李克强也热心学生活动,不久当选为北大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他曾撰文登上报刊杂志,批判北大虚浮的教学作风,要求改革教学课程,令学生叹服。在挑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是“最成熟”的李克强,认为他在同学中能力、世故、威望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有学生说,他很有可能在仕途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你可以到处发光

他有一本厚重的书,优秀的外语和广博的知识。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李克强今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或律师。

1982年1月,李克强以优等成绩毕业,是全校27名优秀毕业生之一。毕业前夕,很多同学都要去欧美留学,李克强也有同样的打算。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复习准备出国考研的相关课程。以他的成绩,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是有保证的。

然而,命运把他推向了另一条道路。当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世江看中了李克强的领导能力和冷静的性格,与他谈了10多次,请他留校担任团委书记。最终,李克强放弃了出国留学,选择留在学校。这个消息震惊了北大校园,讨论也很多。很多人觉得李克强亏了钱,但事实证明,金子到处都可以发光。

留校后,李克强独具匠心地组织了北大首届艺术周,短短9天就表演了100多个艺术节目。一时间,北大共青团摆脱了刻板印象,变得活力四射,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当时北京大学的共青团干部不仅人数少,而且专业素质不高。为了全面壮大共青团队伍,李克强又做了一件大事——创办北大团校。共青团主要学习共青团历史、共青团干部领导艺术、公文写作等课程,还组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很快,北大团校就成了学生心目中有分量的“政治团队”。

工作之余,李克强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作为第一位译者,他与杨百八、刘永安一起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单宁勋爵的著名《正当法律程序》。这部法律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古字,很难理解和翻译。实际上,李克强经常会仔细检查一两个译名,直到深夜,从不懈怠。有一次,李克强遇到了一个他想了很久也想不通的词。就在那天,他参加了一个校外会议,和国学大师季羡林一起住在西苑酒店。他向季先生请教,季先生马上回答他,但说:“你可以先这样翻译。”。晚上,发现季先生并没有住在宾馆里。第二天回来后,纪先生把这个词的来源和其他意思加到了李克强。“我无法想象季先生是否因为这件事回到了学校,但我肯定季先生那天晚上仔细查过这个词。也许,季先生不必传授我一些知识。他所做的,其实是诠释了‘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的意义。”时隔多年,李克强在《师风笔记》一文中想起了这件事,至今仍感触颇深。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不仅影响了李克强的学术研究,也启发了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此期间,经朋友介绍,李克强认识了比自己小两岁的程虹。不久之后,他们结婚了。如今,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外语教授。两人有一个女儿。

  1982年12月31日,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被选为团中央常委。不久,他告别了留下自己青春脚印的燕园,从此步入政坛。5年间,他在北大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修养了求真的学风,陶冶了务实的性情。2011年5月,李克强再次回到草木葱茏的母校燕园,出席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点燃和传递启动仪式。他在校史馆展览大厅看着一幅幅红楼老照片,感慨万千:“我就是77级入校的。”他在校园俯瞰图上一边指一边说:“这里是我们当时住过的宿舍楼,这里是教室的位置,这里当时是大饭厅……”

欢迎分享转载 →丹宁勋爵 李克强在北大读书时求知若渴 行事低调冷静温和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