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范进中举教案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0-28 04:45:10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本文是清代著名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围绕范进中举这一情节,描写了周围各色人极尽趋炎附势的丑态,看似荒诞的故事,却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毒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篇一: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三、研读分析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

  答案示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

  (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本篇课文的核心在于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福建教师招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

  篇二: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范进喜极而疯的段落,精读范进语言动作和胡屠户对范进辱骂的语句,感知并体会范进扭曲的灵魂。

  2,通过对范进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举制度。

  

教学重点:

感知体会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举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步入九年级,大家的感觉一定是很辛苦吧,在九年级,我们可能要面临许多次的考试,月考呀、模考呀等等。问你们一个问题,害怕考试吗?

  学生自由表达

  2、请同学们看一道清朝时候的考试题。(投影出示题目:《项羽拿破轮论》,当时译名把拿破仑译成了拿破轮)

  问:想知道当时的一位考生是如何作答的吗?

  投影出示:(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若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拿全轮而不俱,而况于拿破轮哉?)

  我们由这一段话看以触摸到这位考生迂腐无知的灵魂。今天,我们再走近小说《范进中举》,透过范进的语言和动作,来感受和出门范进别样的灵魂。

  二、检查预习

  这篇小说都写到了那些人物?(范进、范进的母亲、范进的妻子、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如果按时间顺序,课文可分为那两部分?(中举前和中举后)

  说说中举前和中举后各写了那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屠户“贺喜”,范进借钱,喜极而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三、研读品析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找找范进从哪个典型的动作开始发疯的,他的那些重复的语言和动作足以让我们认为他已经发疯了。

  (小组内自读,研讨交流)

  2、品读文中“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

  “噫!好了!我中了!”要读出平常说话的语调,略带高兴。

  “噫!好!我中了!”要读出伤感、悲叹的语调。

  3、范进已经看见及第的报贴了,他可能因想到了什么而伤感?

  预设1、想到了岳父对他的辱骂。

  由此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第一、二段,找出胡屠户辱骂范进的言语,有感情地朗读。

  由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和范进的表现,我们可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范进?(令人心酸的被侮辱的范进)

  预设2、想到了他已经饿得两眼昏花的母亲。

  品读课文中第三自然段,开头到“我已经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由这句话引导学生品析得出不孝的、性格扭曲的范进。

  小结:正是他的不负责任,他才置年迈的母亲于不顾,置贫穷的妻子于不顾,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至此,我们触摸到底不仅是被侮辱、不负责任、性格扭曲的范进,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只为自己考虑的自私的范进。

  4、短暂的悲伤之后,他又想到什么了说“好”?

  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科举制度”,他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同时又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

  5、此时此刻,范进不仅重复说话,还做着重复的动作,大家找找:拍手,笑。

  6、总结范进的形象。至此,你认为范进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令人心酸,精神麻木,十分可怜,性格扭曲。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正是范进重复的语言、重复的动作,让我们触摸到了范进丑陋的灵魂;我们有由一个范进,触摸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若干个像范进一样的人。

  本文作者给范进取名也费了些考量。看大屏幕:

  “范”一词在古代是“模子”的意思,“进”则通进士。此时此刻,我们又由一个范进触摸到了千千万万个像范进一样被侮辱、被扭曲、自私而又令人心酸的人。科举制度虽然像我们开课前讲的那个破轮子倒下了,但我们没有理由嘲笑它,因为他也是我们研究中华文化的一大坐标。余秋雨曾今说过:“如果没有科举制度,就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学们下去之后,上网查一查科举制度的相关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全面、更正确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仿照本节课所学的分析范进人物形象的方法,自己分析课文中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

  2、课外继续阅读《儒林外史》。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欢迎分享转载 →范进中举教案 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