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的意思 兵不血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兵不血刃的意思 兵不血刃

发布时间:2020-12-01 08:04:23

兵不血刃

【汉语拼音】 bīng bù xiě rèn【名词解释】兵刃尚未沾上敌人的鲜血,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语出《荀子.议兵》。后亦用“兵不血刃”比喻轻易得胜。【典故来源】《荀子.议兵》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也。”【注解】(1) 远邇来服:远处和近处的人都来归服。邇,音ㄦˇ,近处、眼前。(2) 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兵不血刃【典故说明】荀况(西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书证】01、《荀子.议兵》:“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源)02、《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03、《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郭)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04、《水滸传.第九七回》:“今当乘其惊惧,开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机,城中必缚将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05、《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兵不血刃【用法说明】语义说明 比喻轻易得胜。使用类别 用在“轻取胜利”的表述上。【造句】 01 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赢得胜利。02 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03 由于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几座城市。04 由于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05 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风高、敌人不备时加以突击。辨识【近义词】 不战而胜【参考词语】 军不血刃【汉语拼音】 jūn bù xiě rèn【名词解释】 即“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01、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詔〉:“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参考词语】 兵无血刃【汉语拼音】 bīng wú xiě rèn【名词解释】 即“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01、《北史.卷一○○.序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所奉,兵无血刃,遂啟霸业,乃修敦煌旧塞。”02、唐.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并序〉:“则使元恶授首,群甿不孤,兵无血刃,荒戎底定,岂不在于大雄乎?”

欢迎分享转载 →兵不血刃的意思 兵不血刃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