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的意思是什么 不遗余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不遗余力的意思是什么 不遗余力

发布时间:2020-12-01 08:25:16

不遗余力

【汉语拼音】 bù yí yú lì【名词解释】不保留一点力气。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语出《战国策.赵策三》。“尽心竭力”【典故来源】《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秦既解邯郸之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讲。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復攻王,王无以救矣。”……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注解】(1)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採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典故说明】据《战国策.赵策三》载,战国末年,秦国攻打赵国,于长平一役大败赵军。秦军归国后,秦王派人前往赵国,要求割让六个城池做为讲和的条件。赵王不知是否该答应,犹豫不决,便与臣子虞卿、楼缓商议。楼缓认为赵王应该割地求和,但虞卿却认为万万不可,他问赵王:“大王您看秦国攻打赵国后收兵,是因为疲倦还是因为您?”赵王说:“秦国竭力攻打我国,如今收兵必定是因为疲倦的缘故。”虞卿接著说:“秦国不能完全攻下我国,因兵倦而归。大王您如又将城池奉上,那不是帮助秦国来攻打自己吗?如果以后秦国又来攻打,大王您恐怕连自救的力量都没有了。”楼缓听后,持相反的意见说:“如果连这六个小城都不愿意割让,难道要等秦国再来攻打,再割让更多的土地吗?”赵王听了问说:“如果我听你的割地,你能保证秦国将来不会再来攻打吗?”楼缓也不能保证。话传到虞卿那裡后,他又再度晋见赵王,并说:“楼缓既不能保证,那割地又有什么用?现在割让了六个小城,等到秦国再来攻,又要割地,这样下去不是自寻死路吗?只会让秦国更强,赵国更弱罢了!如果真要割地,不如用五个城池去贿赂秦国的`头号大敌齐国,立下盟约,合力攻秦。这样不但不会便宜了秦国,还可以和别国结盟,成功之后也能从秦国那儿要回我们割给齐国的土地。”赵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派虞卿去向齐王游说。《战国策.赵策三》中记载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即是这句成语的由来。“遗”是遗留的意思,“不遗余力”是指一点力量都不会留下,竭尽全力之意。后来“不遗余力”就被用来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书证】01、《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源)02、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不遗余力矣,不释余智矣。故曰人君之为善易矣。”03、《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本朝.高宗朝》:“未几,赵復罢。谢祖信为諫官,遂排击之不遗余力。岭表之贬,实祖信之力也。”04、《宋史.卷一七五.食货志上三》:“关陕人户,昨经调发,不遗余力,死亡之余,疲瘵已甚。”05、《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06、《明史.卷一六一.况钟列传》:“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07、清.赵翼《甌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昌黎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奖后进,往往不遗余力。”【用法说明】语义说明 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使用类别 用在“竭尽心力”的表述上。【例句】01 王老师尽心竭志教导学生,不遗余力。02 老李十分热心,经常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03 对于执行上级的命令,他一向是不遗余力。04 张先生对于公益活动总是热心参与,不遗余力。05 老板交代的事,员工都应不遗余力地将之完成!06 灾害发生时,救灾人员总是不遗余力地抢救灾民。07 由于亲身经历,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向群眾宣导志工观念。08 由于陈老师不遗余力地教导学生,学生们都十分敬佩他。09 这个引起争议的提案,有些人不遗余力地对它进行詆毁。10 我国地少人稠,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高科技產业,以弥补这种先天不足。辨识【近义词】 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反义词】 敷衍了事辨似:形音辨误 遗,留下。不可写作“遣”。同 “不遗余力”及“尽心竭力”都有用尽所有力量的意思。异 “不遗余力”使用范围较广,褒贬义均适用;“尽心竭力”则另有用尽心思之义,多用在褒义。 不遗余力 尽心竭力 辨似例句这个引起争议的提案,有些人~地对它进行詆毁。只要我们~地去做事,一定会成功。【参考词语】 不留余力【汉语拼音】 bù liú yú lì【名词解释】 犹“不遗余力”。见“不遗余力”条。01、清.查为仁《莲坡诗话》:“李旦初,无为州人,作诗务尽刻苦,不留余力。”

欢迎分享转载 →不遗余力的意思是什么 不遗余力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