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 重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谢幕,中国教育迎来2035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 重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谢幕,中国教育迎来2035时代!

发布时间:2020-08-06 07:59:39

最近,教育大事一波接一波,继前天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之后,昨天又迎来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这一文件规划了未来十五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我国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载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史册。

出品:微言教育

背景和意义

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

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力指导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面向2035目标描绘好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

文件定位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与以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相比,时间跨度更长,重在目标导向,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安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主要内容

01

八大理念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02

八大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03

十大任务

1.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

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建立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

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

3.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

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

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4.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

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

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

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

5.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

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

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6.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

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

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

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

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

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

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

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8.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

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9.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优化出国留学服务。

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

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

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

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

10.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

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

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

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

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

04

实施路径

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05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关注我们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欢迎分享转载 →教育规划纲要 重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谢幕,中国教育迎来2035时代!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