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成语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

发布时间:2020-12-02 03:36:10

殃及池鱼

【成语名字】殃及池鱼【汉语拼音】yāng jí chí yú【成语解释】殃,灾祸。“殃及池鱼”,指祸连池中鱼。比喻无故受到牵累。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成语典故】《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知与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调近之,犹未可必。盖有不辨和调者,则和调有不免也。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纣为不善于商,而祸充天地,和调何益?【成语注解】1、 典故或见于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2、 桓司马:桓魋,春秋时宋国人,生卒年不详。任司马,宋景公宠信之。后得罪出奔至曹国,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后又逃至卫国。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当。4、 竭池:将池水排尽。5、 及:牵连。〔参考数据〕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成语出处】1、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猨,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一二.灯火类》:“无故被祸,云殃及池鱼。”3、《四游记.东游记.第三二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二龙争斗,无辜受害。”4、《飞龙全传.第八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成语用法】语义说明 比喻无故受到牵累。使用类别 用在“无辜受累”的表述上。【殃及池鱼造句】1、这间工厂失火,旁边的民宅也被殃及池鱼,烧得一乾二净。2、他们双方互告,却把我也牵连进去,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他含沙射影地指责了一些人,相信流言流语中,殃及池鱼必难免。4、这起爆炸案除了造成一死一伤,还殃及池鱼,造成许多民宅倒塌。5、在那个绯闻事件中,由于某些报纸乱猜测,殃及池鱼,伤害最深的,竟是无辜的第三者。辨识【近义词】:波及无辜,无妄之灾【参考词语】:鱼池之殃【汉语拼音】:yú chí zhī yāng【成语解释】:比喻无辜的灾祸。见“殃及池鱼”条。1、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杂记》:“邑因茧丝之取,邑无生意,民*鱼池之殃。” 【参考词语】:池鱼之祸【汉语拼音】:chí yú zhī huò【成语解释】:比喻无辜的灾祸。见“殃及池鱼”条。1、《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殃及池鱼的成语故事】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宠信,权倾一时,家财万贯,还拥有一颗珍贵的"宝珠。后来他因犯罪逃亡国外,景公想要那颗宝珠,便派人去问他宝珠的下落,桓魋随口答说:“我丢到池子里了。”众人便将池水排尽找那颗珠子,但却一无所获,且因为没有水,池子里的鱼都干死了。宋景公为了要找宝珠,排光池水,使池里的鱼受到无辜牵连。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殃及池鱼”,比喻无故受到牵累。另外,汉朝应劭的《风俗通义》里,也有记载“殃及池鱼”的不同故事。他写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一个看守城门的人,姓池名鱼,城门失火时上前扑救,结果被烧死。但有一本《百家书》里却是记载:“宋国的城门失火,众人舀池子里的水救火,池水因而干枯了,里面的鱼都露了出来,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说明了池鱼因城门失火而受到无辜牵连。

欢迎分享转载 →成语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