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专科 上海师范大学673现代汉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专科 上海师范大学673现代汉语

发布时间:2020-08-09 00:23:28

一、院校内部信息介绍

1.1院校实力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所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至1978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10月,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我校管理。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34个研究机构。另设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是我校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养高层次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人才的二级学院。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等机构也设在我校。学校还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老年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444人,研究生5258人,夜大学学生11960人。建校60年来,学校培养了20余万各级各类人才。学校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截止2014年9月,我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博茨瓦纳、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智利、墨西哥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296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目前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六个国家的9所高校合作举办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一年期以上在校留学生882人。学校先后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6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学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共获得4期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其中第一期5个,分别为: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英语,第二期2个,分别为: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第三期5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旅游管理、小学教育、音乐学,第四期6个,分别为:历史学、对外汉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心理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保险、广播影视新传媒等。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1个,另外还有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资源化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计算科学、比较语言学和国际与比较教育是4个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此外,学校还拥有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6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智库。2013年全年,学校科研经费达20519.6万元,其中文科科研经费为:4984万元,理工科科研经费为:15535.6万元。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827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6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448人,占专任教师的83.1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70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95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6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100多位外籍教师。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9.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7.2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7.1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近351万册、有100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6个;建在我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藏古籍13万多册,善本古籍520多种,2009年经国务院专家组审批通过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校固定资产总值22.8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6.61亿元。

1.2专业信息介绍

1、专业实力分析

学院下设1个三级学院:女子文化学院;8个系:中文系、历史系、文化典籍系、广告学系、影视传媒系、社会学系、信息管理系和出版传媒系;建有7个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长江文化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中国创意产业研究所;建有20个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逻辑学研究中心、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中国新广告研究中心、社区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美学研究中心、现代出版研究中心、都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中国刘易斯·芒福德研究中心、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儿童艺术创意与研究中心、中国礼制史研究中心;建有1个工作室:梅子涵工作室。

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家与区域重点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史系列课程;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西方文明史课程;2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都市文化学(优势学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应用语言学;3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历史学。

学院已建立博士后流动站3个,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和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8个,分别是: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都市文化学、历史地理;硕士点33个,分别是: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法律史、国际关系、广播电视艺术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传播学、民俗学、都市文化学、历史地理学、艺术学理论、人类学、新闻学、社会学、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电影学、广播电视;本科专业13个,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教育、档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工作、摄影、广播电视新闻学、文化产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201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50人,研究生导师1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9人,在院博士研究生161人、硕士研究生732人、本科生2293人以及夜大学学生750人、留学生16人。

学院建有资料中心、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和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中心。资料中心占地面积810平方米,拥有图书18.4万册,杂志2.5万册,包括12个特藏室。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总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下设PC机房、非线性编辑机房、自动录播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暗房、录音实验室、语音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综合实验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出版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均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供有关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练习使用。此外,建有“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文贝”、“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东方语言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上海编辑出版网”7个网站和1个学院网页。学院建有81个社会实习基地。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分党委书记:戴冰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介绍:本学科1986年由张斌教授开点建立博士点,先后培养了博、硕士生二百余名。2009年本学科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博士点设有七个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汉语史、方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近代汉语,分别由张谊生教授、潘悟云教授、袁宾教授三位担任导师。硕士生导师除上述三位博导外,还有刘民钢教授、陈五云教授、刘泽民教授、宗守云教授。该学科点依托语言研究所,设有语言学资料室、语音实验室和应用语言学实验室,并建有“东方语言学网站”。本学科在现代汉语虚词和语法化研究,历史与方言语料的计算机处理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本学科重视语言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尤其注重以现代语言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力求不同学科之间,如医学、计算机语言处理等的交叉融合。

现博士点带头人和硕士点带头人均为张谊生教授。

2、本专业细分研究方向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设有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近代汉语语法、方言学、汉语语音和音系、实验语音学六个研究方向。而这些在入学后实际分属的方向是三个:语法学、语音学、方言学。

3、专业培养目标

1、语法学方向研究古今汉语的语法结构,研究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历史变迁和历史发展规律。

2、方言学方向把方言研究置于语言接触的视野中,尤其关注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方言接触、变异、融合现象,从比较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等多角度地研究方言。

3、语音学方向研究普通话以及汉语各方言的音系结构与变异,并采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对语音进行实验分析,研究语音的发音机制、语音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在语音应用方面进行探索。

1.3就业情况/发展前景

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对口行业就是教育系统,即教师。

毕业以后可去公立学校教书,也可去私立学校教书。还可以去培训机构做几年自己出来创业。

2、在上海各类企业也也要大量的文字工作者,比如出版社,杂志,新媒体,以及一些外企或者国企的文案策划等等。

3、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可是可以尝试的职业。

1.4导师情况

1、张谊生

张谊生,1952年生,浙江绍兴人。博士、教授、博导、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负责人,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上海语文学会理事。出版著作《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现代汉语副词探索》、《现代汉语副词分析》以及《现代汉语虚词》、《助词与相关格式》等;已在语言学杂志及学报、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A类6篇,B2类12篇,CSSCI类34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面向应用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演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副词的性质、功能与发展》、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与齐沪扬、陈昌来联合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先后四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尤其是与汉语虚词有关的语法化现象,以及当代汉语虚词的演化规律和新兴的词汇化现象。目前正承担2名博士后、6名中外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指导工作。

2、宗守云

宗守云,1968年生,河北涿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汉语学习》《语言科学》《语文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著作4部,《功能修辞学导论》《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新词语的立体透视》《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3、潘悟云

潘悟云,1943年生,浙江瑞安人,教授、博导,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法国高级社会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处作过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发表论文近百篇,其成果两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三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经国家评审获优秀等级。“计算机语言田野调查系统”为教育部有声语言数据库计划的专用软件,正在全国推广使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与东亚语言历史比较、方言学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并一直致力于把新的研究手段运用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最近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4、刘民钢

刘民钢,1958年11月生,上海人。博士、教授、硕导,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第五届曙光学者。先后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课题《上海方言语音学数据》、上海市曙光项目《上海方言语音研究》、上海市社科项目《口腔语音障碍诊断与治疗评价标准》、上海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汉语南方方言的形成研究》等,同时是上海市教委在语言研究所设立的重点学科研究项目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研究项目的主要成员。2002年完成的国家社科课题《上海方言语音学数据》,使上海方言成为除普通话外、国内第一种取得全面语音学数据的地方方言。发表语音学、方言学和文字学论文多篇,出版《上海方言语音简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和方言学。

2005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校任教,从事语言学专业的教学。讲授的课程有:“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概论”、“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言学史”、“语言与文化”、“中国文化经典”等。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近代汉语研究。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汉语史中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中古汉语系词“是”后置的特殊判断句》、《近代汉语特殊判断句“S+N+便是”》等论文数篇。

5、刘泽民

刘泽民,1962年生,江西瑞金人。博士、教授、博导。在韩国汉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做过客座教授和访问研究。出版专著有《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瑞金方言研究》、《南方方言研究论稿》。在《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中国语言学集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庄子的语言观》、《意义活动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瑞金方言的四个体助词》、《客家方言的舌齿音及其演变》、《客赣方言中的侗台语词》、《客赣方言江宕摄的历史层次》、《闽语和儋州话历史上的接触》、《吴语桓韵的主体层次与上古遗留层》、《汉藏语中的小舌音问题》、《朝鲜对音文献入声资料的重新解读》、《〈正字通〉作者问题补证》等,在利用数据库进行汉语方言语音历史层次分析方面有拓展性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5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闽方言语音历史层次比较及数据库建设研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音韵学、汉语语音史等。

6、王双成

王双成,1970年6月生,青海门源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语学会理事、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

已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一般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并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民族语文》、《语言研究》、《方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7、另外现代汉语言文字学方向新引进了刘红妮跟陈秀兰两位女老师,也是语法方向的,也开始招硕士了。

二、专业复习规划指导

2.1指定/推荐参考书目

指定参考书目

1 《现代汉语》 张谊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1 《语法讲义》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2 《现代汉语》 张斌 中华书局

2.2拓展适用资料书目

1 学术期刊 中国语文

2 学术期刊 咬文嚼字

3 学术期刊 方言

2.3考试情况分析

1、近三年考试分值分布情况

673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 基本课本

2、近三年出题题型、题量、特点分析及命题趋势

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题目每年变化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重点也在书本上,尤其是书本上比较细的知识点,而且会有重复题型出现,以往试卷呢里的题目也是很可能再考的。

以现代汉语为例,近几年出题渐渐形成套路。试卷一般分为六种题型,第一种是改错题,出题点是现代汉语各章节主要的知识点,基本上不会跳出这个范围,而且出的题目非常基础,一定要把书上所提到的知识看透,背下来。这一部分不能失分。第二种为名词解释,一般为文字跟词汇方面的知识考察。第三种是填表题,主要是字音、字形,国际音标等部分,可以细分的。第四种是选择题。出题点是交叉的,各个章节的知识都有,而且题目多,有点难度,但也不出课本知识范围之外,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书上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主要是字音、字形、词汇方面的知识点,吃透这些就可以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了,解题时也就得心应手了。第五种是分析题,以书上重要概念为主,比如组合的递归性,亲属语言,聚合关系等等,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概念记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般会把一些相似相近、易混的部分放在一起进行考察。第六种是问答题,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语用中出现的歧义现象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遇见这类题目不用惊慌,你会发现很多题目跟书上练习题类似,有种似成相识的感觉,因此大家一定要将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都做完,记住经典的题型和例子,考试题目也不会跑远了。相比于前面的题目这一部分分值占比高,题目难,答题量也大。但这部分题目也是在书本上的知识点找出来的,大家在答这部分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条目来写,把关键点写出来,再逐条解释,这样清晰明了,容易让老师找到你想说的内容,得分高。

欢迎分享转载 →上海师范大学专科 上海师范大学673现代汉语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