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8-14 06:01:56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

  学过的知识点要实时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生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做好复习!

  19世纪末,电学兴起,这提供了破坏原子的`方法。在低压气体下放电,原子被分为带电的两部分。1897年,美国的汤姆逊在研究该两部分电荷时,发现其一带负电(称为电子),而另一个较重要的部分则带正电。这一事实说明原子不再是不可分割的。

  1895年,德国的仑琴发现X光,接着贝克勒及居里夫妇相继发现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就是可放出“某些东西”的原子。这些东西后来被称为α、β粒子,飞行很快。可穿透物质。这一穿透能力很快应用于探讨原子内部构造的工具,实验结果有时粒子毫无阻碍地通过,有时则又发生猛烈的碰撞。用汤姆逊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

  1911年卢瑟福为了解释这一实验结果,提出一个新的原子模型。他证明: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必须集中于一个非常小而重的原子核里,而电子则如行星绕日般地围着原子核转动,原子核与电子间是有很大空隙的。用这一模型算出的数值,正是实验结果。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电子的发现知识点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