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析】 拓跋鲜卑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名词解析】 拓跋鲜卑

发布时间:2020-07-29 05:38:37

拓跋鲜卑:

古代北方民族。是鲜卑族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这个古老的民族,从东汉前期(约1世纪)到东汉后期(约2世纪中叶),经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的长期游牧迁徙,来到已与中原汉族地区直接毗邻的匈奴故地阴山一带。在与汉族统治地区的接触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于公元310年建立代国。虽然代国于建国三十九年(376)大败于前秦20万大军而灭亡,但其民族奋斗的根基没有就此消失。登国元年(386),拓跋珪纠集拓跋各部在牛川重建代国,自己即代王位。更于天兴元年(398),“诏有司议定国号为魏”(北魏),既而于公元398年定都平城(大同),成为中国北方举足轻重的国家。拓跋鲜卑的北魏由小到大,经过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到太武帝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领导的大型皇朝。

北魏统治中国北方达一个半世纪,其中九十六年都于平城(大同)。这是拓跋鲜卑人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期间,他们民族本身的历史由过去与中原历史各自单线发展而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历史大河的一部分,自北魏开国,拓跋鲜卑便不再有单独的历史。这种情形在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中得以充分表现。

北魏的国家建设,使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文化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孝文帝的全面改革,也使拓跋鲜卑的封建化在均田制下最后完成了。虽然他们在一定意义上,还力图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地位与习惯,但他们在采用汉族方式统治汉族的过程中,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瓦解和削弱着自己的民族体与民族意识,他们的民族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泯灭了自己。经孝文帝的改革,再经东西魏周齐的曲折,拓跋鲜卑最后融入汉民族的大共同体。

-END-

来源/ 云冈石窟辞典

编辑/付 洁

编审/ 王雁翔

欢迎分享转载 →【名词解析】 拓跋鲜卑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