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校 从“慕校而来”到“慕专业而来” 上海高校插班考试现新动向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慕校 从“慕校而来”到“慕专业而来” 上海高校插班考试现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2-01-06 18:37:06

日前,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招生名单。全市13所试点高校共录取新生310人 这一机制为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创造了又一个机会。有人曾称之为一年一度的校际“垂直上升电梯” 试点16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向上”流动的情况很明显。2010年,陈先生的女儿被复旦自主招生预录取,但因为高考成绩异常,被复旦通过。大一的时候,她通过转学考上了复旦中文系 陈先生说:“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女儿的两次眼泪。一个是高考找到分数的时候,一个是她得知转学生通过考试的时候 如果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人可以少一些遗憾 自2000年起,上海引入转学机制,为一年级本科生提供第二次选择院校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这座“天桥”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定,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所学院,一年级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不允许申请分班生 每年的本科分班考试基本都是5月左右报名,6月左右完成 科目由招生机构自主选择设置。普通理工类专业主要考核“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部分文科专业考“文科综合”、“大学语文”或“法律基础” 考试结束后,招生大学将根据成绩接受录取,并发布录取前通知。9月份学生报到的时候,需要带上原学校的一年级证书,然后第二年就可以入学了。 从今年的录取名单可以发现,参与试点的院校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传统名校,到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科技大学等专业特色比较强的普通高校,转学生都是“向上”的。流动趋势明显 例如,在复旦的招生名单上,学生的原就读学校包括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华东理工大学招收的学生,原学校包括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如果按照每年高考的分数来排名,这些转学生的来源和去向基本上可以画出一条向上的射线 会不会造成生物凝固?记者在采访中询问某市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他是否会介意这种“向上”,是否会让所有的好学生都跑了,是否担心由此产生的“学生固化”会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一方面,这种流量原本是走出去、不断进步的。在可能送出学生的同时,也招募了更多适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学生,”他说。更重要的是,这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利,改变了对人生的一种探索考验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有了这个共识,但在历史上,参与这个试点的高校也有进有出。至少有五所学院和大学招收学生。复旦大学,作为“旗手”,一度传闻要退出 主要原因在于学院自身招聘政策的调整、相关经费的分配、人力物力的投入 随着市教委相应配套政策的出台,这一政策又死灰复燃,招生院校、专业、名额均呈现上升趋势 2014年以来,先后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大学。13所高校招收了转学生,创历史新高 从“从学校走来”到“从专业走来”,当很多人关注今年未被录取的学生录取名单时,有消息传来——上海政法大学的几名学生被名校录取。我没有考上我最喜欢的法律专业。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继续从政,继续专攻自己喜欢的法学专业 有业内人士承认,在转学生之间“向上流动”的大方向上,新的特征已经隐约可见——从“来自学校”到“来自专业”的转变 可以看出,随着多年本科分班生的试点测试,无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都更加理性,不会盲目追逐校名光环,而是真正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匹配来考虑学习和报考。方向 教育界人士指出,分班考试的意义不仅限于搭建一座通往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立交桥”,还在于它破冰了我国的“校际转移”机制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校园文化和职业特点。分班考试可以提高学生与学校、专业的“匹配度”,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学校” 如今,随着上海高新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两本书之间的“隔断”被打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职业化”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这让分班考试不再只是学校的重新选拔。这与上海推进本科毕业生就业试点机制的初衷不谋而合 同时,在2015年底发布的《上海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中,首次将高校人才培养类型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类。引领高校发展,从单行排队到四列不同类型,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校际差异的固有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 →慕校 从“慕校而来”到“慕专业而来” 上海高校插班考试现新动向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