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器 日媒报道:智能自动售货机开始在中国普及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自动售货机器 日媒报道:智能自动售货机开始在中国普及

发布时间:2020-08-04 04:22:14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使用人脸和静脉识别等尖端IT技术的“智能自动售货机”已经呈现普及的趋势。

据6月22日报道,与便利店不同,智能自动售货机不再需要支付店员工资和租金,在成本方面拥有优势,正在对便利店构成挑战。这些售货机是由上海市的深兰科技公司主导研发的,目前已经有两万台订单。预计未来智能自动售货机将主要安装在火车站、机场、公园等地。

报道说,在上海某居民区的一角,并排码放着几台类似于便利店冷藏柜一样的设备。这就是使用静脉识别技术的智能自动售货机。出售的商品包括瓶装饮料和零食等等。居住在附近的一位女士将手掌掌心靠近机器上的对应标识,柜门就自动打开了。

报道称,这种智能自动售货机与智能手机结算系统支付宝建立了合作。在确认静脉信息是本人后,设备上安装的多个摄像头将检测到顾客取走的是哪些商品,然后在关上柜门的同时通过支付宝完成结算。顾客甚至不需要从包中取出手机。

研发这套系统的是无人店铺领域的初创企业深兰科技。一台智能售货机的价格在3万到3.5万元人民币。深兰科技已经从乳制品行业等企业获得了两万台的订单。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海波颇为得意地表示:“我们与传统的自动售货机相比拥有很多优势,目前的竞争对手是便利店。”

报道称,智能售货机主要是由中国的初创企业推动研发的。

生鲜行业电商每日优鲜便利购正在研发将摄像头与重量传感器相结合以识别顾客取走商品的系统。阿里巴巴旗下的网络订餐平台“饿了吗”也在研发有关重量传感器的智能售货机。

报道称,中国目前的自动售货机普及程度远不如日本。除了安全因素之外,在中国,硬币的流通区域也受到限制,这使得低成本的硬币精算式自动售货机难以推广。

不过,报道表示,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结算的自动售货机首先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现在,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具有更高技术的智能自动售货机出现了,它们正在夺走以品种丰富、方便快捷见长的便利店的生意。

调查公司艾媒咨询认为,包括智能售货机在内,无人销售市场的规模已经在2017年达到4亿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135亿元,并将逐步蚕食在2017年达到约1900亿元的便利店行业的市场规模。

报道发问道: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实现增长的便利店和在便利性、成本方面占优的无人智能售货机究竟谁能胜出?中国零售业的人机之战或将更趋激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4年亮相青岛的、可微信支付的“无人超市”。

出海记|日媒:日本自动售货机设置面向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功能

参考消息网12月28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饮料企业伊藤园与开发智能手机相关服务的NEOS共同开发出面向访日中国游客、可用智能手机支付的自动售货机。该自动售货机可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力争2018年夏季之前在日本设置100台。

据网站12月25日报道,使用者只需用智能手机读取自动售货机显示屏上的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除了微信支付外,还支持通过LINE旗下的“LINE Pay”支付。目前已经在成田国际机场附近的住宿设施设置了该新型自动售货机。

报道称,伊藤园今后还将以访日外国游客较多的机场、观光设施和住宿设施为中心设置该款自动售货机。目前,越来越多日本饮料厂商为了让顾客使用更方便而开发采用IT技术的自动售货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伊藤园与NEOS共同开发的自动售货机上显示的二维码。

消费升级时代 无人便利店不应只是升级版自动售货机

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 无人导购收银、自助取货、人脸识别、自动扫码、手机支付……黑科技、低成本、新趋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新型零售模式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但在无人便利店火热的概念背后,仍存在诸多短板,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无人便利店的使命不应在于取代传统零售业,而是将新科技充分融会贯通,优化产业形态,推动消费升级。

7月份,“淘咖啡”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亚马逊实体超市Amazon Go进入测试阶段;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早在2016年8月就已在广东中山开业,今年6月,第二个缤果盒子在上海开业,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7月内,北京首个缤果盒子将在望京开业。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至少有7个无人便利店品牌正在快速布局,无人便利店从概念到落地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电商平台、零售龙头纷纷试水,资本大鳄闻风而入。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机器取代人力的趋势,无人便利店无疑正成为继共享单车后备受关注的新风口。

无人便利店 技术是关键

目前试运行与投入商用的无人便利店,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第一种是传统超市普遍使用的二维码扫码技术,这种技术相对简单,但消费者扫码与支付体验不够智能化。

第二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电子标签,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无须直接接触、激光扫描、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目前运行的无人便利店使用这种技术的较多,例如缤果盒子等。

第三种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教会计算机认识商品,消费者自助购买时,计算机通过店内摄像头识别商品的类别价格,消费可以实现自动扣款,无需消费者人为结账。

第四种是在视觉识别的基础上添加视频识别与传感器混合技术,加入了更多的算法及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测试阶段的Amazon Go采用了这种技术,其缺点是成本过高。

直击传统零售成本“痛点”

“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这是缤果盒子官网的加盟宣传语。

店面小、易铺设、人力成本低、可快速复制,是无人便利店最显著的优势。传统便利店最主要的运营成本包括租金、人工成本等。相比之下,两三平方米的小角落、消费者自助购物的模式,至少“击中”了传统便利店的两大痛点。

事实上,近年来,线下零售普遍面临租金成本高企、人力成本上升、排队现象严重、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消费者体验降低,2016年以来,实体零售关店消息频传,这恰恰是无人便利店应运而生的背景。一方面,无人便利店面积小、选址灵活、租金成本低;另一方面,在我国劳力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机器人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多重因素驱动下,无人便利店似乎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力军。

无人便利店概念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吸引商家蜂拥而入,背后更有资本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除淘咖啡、缤果盒子外,F5未来商店、神奇屋智能便利店、怪兽家、小E微店、甘来智能微超、EATBOX等也在尝试,传统零售巨头娃哈哈也有意试水。

艾媒咨询发布的预计,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将达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店将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店用户规模将从2017年的600万人增至2.45亿人。

真正使命是推动消费升级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商家降低成本和顾客提升体验的新需求,催生出新风口。风很大,但能否起飞,关键还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能力。当前,无人便利店仍处于概念期,在技术、商业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有待完善与时间检验。

首先,在技术方面,目前市面上的无人便利店普遍处于单个识别商品的阶段,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客流密集的货架前识别能力较弱,且大多局限在某一个技术领域,无法将相关多项核心技术融会贯通,有的项目达不到真正智能化的程度,仍处于升级版自动售货机的水准。

其次,在经营方面,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较传统便利店略低,因而需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购买。此外,无人便利店的商业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

第三,在管理方面,无人便利店的店面虽无人售货收银,但在后端供应链的管理、维护和运营上,仍十分考验企业线上线下的整体能力。

作为消费升级时代的新生事物,无人便利店更多的是对传统零售业的补充、升级,并不能取代后者,其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颠覆传统零售业,而是优化行业,推动商业模式不断进化。

百花齐放是未来零售业的合理生态布局,无人便利店的追求不应仅停留在更加高效率、低成本和智能化的店面,其能够带来的革新,远不止购物体验。消费者从进门到出门,全部举动都应该能被捕捉、记录下来,并进行数字化分析,完成清晰的消费者画像,通过算法提供庞大的富有价值的信息。未来,无人便利店甚至能够服务于城市社区信息的连接,使之更加智能化、智慧化,这是传统便利店无法完成的使命,将有力地推动消费升级,创造出全新的业态。

娃哈哈将大规模设置新型自动售货机 计划3年落地10万台

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据经济之声报道,对于娃哈哈这样的饮料企业来说,销售体系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现在,娃哈哈在传统的商店和超市这些渠道之外,正在大力布局一种新型的自动售货机。

6月25日,娃哈哈宣布与研发无人零售店铺技术的深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合同主要内容围绕该公司的支付系统“快猫智能零售系统”。

这次代表娃哈哈签订合同的是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二弟,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泽后。宗泽后向媒体表示,娃哈哈去年就提出了在线下“三年铺10万台、10年铺100万台的自动售货机”的计划,预计投入金额为20亿,主要通过去年成立的宗盛科技来实施,截至目前,宗盛科技已经铺设了5000多台娃哈哈终端自动售货机。

这次娃哈哈购买的“快猫智能零售系统”则比传统的自动售货机更加智能。按照媒体的说法,这种新的无人售货设备,还能允许消费者买完饮料之后退货。

这种新的设备怎么用?深兰科技CEO陈海波介绍道:“快猫系统能够做到一次注册全球通用。顾客走到门口,它会认识你,你伸一下手,门会自动打开。打开门,你就可以买东西,挑挑捡捡,不要的放回去,都可以。最后结账是你关上门它才结账。其实娃哈哈和我们的合作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我们会在杭州开5家娃哈哈的无人便利店,店面30-50平方米,完全实现无人化。”

其实,这种设备看起来很新奇,不过零售业内已经有了多年的运营经验。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提到,这种模式在日本已经有了成功案例。“这个模式在日本已经探讨过了,算是比较成熟的模式,而且IBM也做过未来商店。前瞻地来看,这种零售模式会部分地代替现在的便利店。未来是否可以快速发展,短期内不好说,长期是比较看好的。而这个种模式在七八年前在零售业就已经有人开始推动了。”

宗泽后表示,测算下来,如果3年布置10万台这样的设备,成本大概在20亿,从技术管理上和设备上,成本上增加了20%。而设置这样的设备可以代替门店,节省人工工资、店铺成本、运输成本等,这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双赢。

从目前来看,像饮料这样的快消品面临着销售增长乏力的问题,像康师傅这样的品牌,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那么,技术的革新是否能够给饮料这样的快消品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呢?在深兰科技CEO陈海波眼中,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陈海波说,“他们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大商超渠道销售下降了,很多饮料又不适合在线上卖。再加上渠道、房租等成本提高,导致商超等渠道商对生产商的收费也提高了。娃哈哈、康师傅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渠道费用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了自动贩卖机,他们认为自己设置自动贩卖机,可以减少对传统渠道的依赖,也可能多赚一点钱,这是目前的一个趋势。我们的技术对饮品类、快销类的商品会有很大的改变。”

不过,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不会。这个和快消品的销售速度与市场节奏没有必然的联系。零售中心只能改变零售模式的问题,不能解决商品结构的问题。像饮料、方便面这样的快消品的衰退,是我们消费升级的结果,和零售模式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这种新型的无人售货设备,代表了零售业未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一种方向,不过,目前还无法认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她说,“能否单独成为一种零售业态还很难说,而目前的这种新设备实际是给予自动售货机的形式,加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在里面,主要还是零售业未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一个方向。”

广东企业研发出售货机器人 拟于下月上岗

美超人智能售卖机器人亮相。 许青青 摄

中新网广州3月29日电 (记者 许青青)除了流水线上的工人,销售员这一职业又将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记者29日从广东小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新近研发出一款新型的针对零售终端的定制化机器人“美超人智能售卖机器人”。

这款智能售卖机器人头部圆扁,脸上有两道狭长的可以发光的“眼睛”,胸部是触摸屏,身躯如同小型自动售货机,里面装了零食、饮料等。机器人靠底座轮子滚动行走。

与传统的自动售卖机不同,这款智能售卖机器人不再是安静地等待顾客前来消费,而是主动售卖。其内设了导航移动底座,当摄像头感应到人流时,能自行建立场景2D地图,机器人按照规定路线行走,自主接近潜在顾客。

售货机器人还采用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男女,并与消费者进行谈话,引导顾客发生购买行为。此外,这款机器人还能收集顾客的消费数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美超人智能售卖机器人亮相。 许青青 摄

据了解,这款定制化机器人已经和多家国内知名快消企业进行了定制采购合作,预计下个月将在广州各大公共场所上市亮相。

据介绍,“美超人”也是小美机器人公司成功推出的第二款定制化服务机器人。第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税务机器人“小美”目前已经在北京国税、宁夏国税、南宁国税、阳江国税、湛江国税、高州地税、电白地税、中山地税等国内各大税务局上岗。(完)

欢迎分享转载 →自动售货机器 日媒报道:智能自动售货机开始在中国普及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