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与蒙阴人公竹川的浓厚友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与蒙阴人公竹川的浓厚友情

发布时间:2020-11-27 13:54:27

  “朋友相处就是我的家。”这是梁漱溟说的一句话,朋友们对他都很好,他也能为朋友们耿直地鼓和呼。他的很多朋友后来甚至愿意终生追随于他,这和他对朋友的那种肝胆相照的人格魅力有重要关系。

  他与沂蒙山人公竹川的感情,是让人颇为感动和感慨的。

  为了考察敌后抗战的真情实况,继续从事乡村工作研究,向普通士兵和百姓宣说国内国际情势,尽力调协各方以促进团结,抚慰、鼓励在敌后的那些曾与他一起搞过乡村建设的同事和学生,梁漱溟于1939年获得国共两党的支持来到了沂蒙山区。在接近3个月的时间里,他邂逅了以前的学生和同事公竹川。由于风云际会和人生命运的转捩点中包含了太多的社会内涵,在随后的50年里梁漱溟对公竹川一直念念不忘,还专门在1984年写出《纪念亡友公竹川》一文,后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七卷。此文虽短但感情浓厚,让人感动。

  公竹川原名公懋淇,山东蒙阴县坦埠村人,是沂蒙山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他从青年时期就痴心爱国,具有满腔改造社会的热情。1926年在曲阜师范学校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努力为党工作。节假日回到家乡,他就召集穷苦农民秘密集会,宣传北伐战争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反对压迫剥削、打土豪分田地等。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地下党员公茂相等积极参与,于1927年4月在坦埠成立了蒙阴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最初只有三四个人,很快就发展到二百余人。这个协会在公竹川、公茂相、李永盛等人的积极领导和参与下,由秘密到公开与本村大地主公巍东进行尖锐斗争,揭露他虐待雇工、包办关税、霸占他人财产、开设烟馆等,并向旧省政府进行告发,惩罚了他200个现大洋赔偿给受害者。这样一来,大长了农民协会的志气,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威风,使农民协会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为党播下红色的种子,为随后在这里建立党的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后,公竹川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1931年春天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创办研究乡村建设问题的高等学校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深度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并具体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学校设有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以及实施乡村建设的试验县、区。梁漱溟亲自担任研究部主任,招收大专毕业或有同等学历的人员,着重研究乡村建设理论和各种专题问题。公竹川满怀热情报考并考入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部成为一名学生,两个人从此开始了师生关系。在其后的7年时间里,公竹川走上了社会改良道路,成为梁漱溟的一个忠实信徒,做了大量具体而深入的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很快入侵华北、华东,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办不下去了,参加山东乡村工作的老师和学生在军委会政治部指导下组成了第三政治大队,分为鲁北、鲁南、鲁东、鲁西、豫北5个支队,积极投入到抗战洪流之中。梁漱溟和一路同行而来的黄艮庸、王靖波、王福溢、李健三、翟茂林、张荫平到达沂蒙山区后,于6月1日在沂水县东里店的水北村(今属沂源县)第三大队总队部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同仁和学生见面了,由于大多都相识甚至交往颇深,这次见面大家都很高兴。当时在第三政治大队工作的公竹川,自然而然就和梁漱溟重新联系上了。梁漱溟在这里一些会议上发表讲话,并召开了一些座谈会等。直到6月4日梁漱溟一行才从水北村回到并住进了设在东安村的省政府招待处。6月6日这天,公竹川和多位供职于第三政治大队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人专门来拜访梁漱溟,大家谈得很尽兴。这是公竹川在沂蒙山区与梁漱溟的第二次见面。

  6月7日开始,日军疯狂轰炸东里店,造成死伤200余人的惨案,大家在仓促中分头转移。开始公竹川陪同梁漱溟转移,9日这天他们又转回了沂水王庄,这里的八路军也都已经转移,他们赶紧折向东北前行,在周家上庄附近的赵高峪(也称“赵家高”),梁漱溟怕人员过于集中容易被敌人发现,就让王靖波等另行活动,他与黄艮庸、公竹川等寻路下山,开始隐蔽于后山窝(赵高峪西山)一户郑姓人家,刚刚喘了一口气,就又出现了情况,只好出门跟随一群扶老携弱者进入了山脚一个岩洞内躲避。战斗在附近激烈地展开,老百姓有些担心,梁漱溟他们也不愿意连累老百姓,等到晚上枪声停息下来他们就出了洞,准备转移。路很难走,他们大多就是爬行,但由于战斗双方警戒很严,根本无法通过,只好又回到这个洞中过夜。10日这天他们到达连崮(也写作“连谷峪”)、松连峪一带,到老百姓家住下想小睡一会儿,突然听到激烈的枪炮声,是不远处又发生了战斗,出门就看见不远处西山上有日军骑兵,空中飞机在盘旋着。

  他们又往东南方向跑去,一路辛苦于23日到了岱崮,但这里也已被敌人发现,就只好再次转移。公竹川一直随梁漱溟行动,在身边悉心照料。在岱崮,上级直接明确让公竹川专门照顾梁漱溟,让秦弘率领一支武装小队担任警卫。在深夜下着大雨的一次转移中,时而有人掉到山下,多亏了公竹川前后照应,确保了梁漱溟的安全。但是战乱严重,有时连续两天吃不上饭,甚至在北岱崮只能露宿于山上大石缝隙中,雨后大风彻夜刮着,冻得他们一夜合不了眼。

  看这样下去不行,6月26日这天公竹川想办法找到了本家侄子公丕光,让他想办法。他们采纳公丕光建议到西面的小峪(西小峪),住进了庄长郭子升的叔父家。由于公竹川是当地人,所以他们得到很大帮助。27日公丕光带路,经十字涧等,原打算往野店镇上东门公竹川的族弟公懋法家去,但附近谢子村发现有敌人,就只好再往西走,午后两点到姚峪。进庄后,在这里恰巧遇见公懋法,他也是为躲战乱来到这里的。公竹川、公懋法兄弟俩在29日引他们到了道士海(村名),他们才得到了比较安静的休息。7月1日,黄艮庸由他们兄弟俩引导着去了大山坡,然后到了旧寨的潘家上峪村,和刘景亮接上了头,刘景亮与公氏兄弟俩很熟,对他们招待得很热心。这个地方接近公路,离旧寨只有四五里路,日军从路上往坦埠方向去,很是惊险。7月2日,看情况可以了,黄艮庸才到道士海把梁漱溟接过来住下。第二天公竹川带他们又到了西高道,见了庄长公毓甫,以及族人公召振、公佩良等,被招待得很好。4日经曹家庄,到郭家庄,又住进了公懋全家。梁漱溟让王靖波等到太平集会见东进支队的王秉璋队长,王秉璋答应由他们护送梁漱溟一行赴鲁西。6日,梁漱溟移住鲁家庄,之间见国军云集,估计又要发生战争,所以他们住进了东进支队的队部,南边隔河就是泰安的太平集,就不是沂蒙山区所属了。公竹川已经完成任务,就此告别折回坦埠去了。他伴随梁漱溟在蒙阴境内周旋走动于敌后多日,梁漱溟对他一直充满感激,永世难忘。

  可是,公竹川回去后不久就在“肃托”中被误杀,“彼时游击区内党派纷繁互相猜忌仇怨,盖亦莫由确知其故云。”(梁漱溟《纪念亡友公竹川》,写于1984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七卷556页)

  时间到了1983年,公竹川的夫人吴秀峰和梁漱溟联系上,与梁漱溟详细谈了公竹川的情况,询问有关平反事宜。梁漱溟听后很震惊,一方面多方呼吁,热心助力,一方面写出《纪念亡友公竹川》一文,回忆自己与公竹川的交往过程。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又加上公竹川的经历复杂,平反一事颇多波折,几年过去竟无进展。1986年公竹川的儿子公丕文又与梁漱溟先生联系,还是涉及公竹川的平反问题。因为梁漱溟的不懈过问,1987年6月12日中共临沂地委组织部下发文件,作出公正的历史结论:“公竹川同志1939年11月‘肃托’时被杀,实属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清除影响……”

  关于公竹川去世的时间,梁漱溟说:“乃不料就在分手后当日或次日他竟被杀害于一树林中。呜呼痛哉!”(《纪念亡友公竹川》)按照这一说法,公竹川的去世时间应该是1939年7月7日或8日。梁漱溟的儿子梁培宽在《梁漱溟日记:了解先父其人的又一“窗口”》写道:“同年7月初,公竹川同学被杀,弃尸无头。”其中7月初这个说法,明显来源于其父。平反文件中认定的时间是1939年11月,这和7月相差4个月左右。而据公竹川的家人说,其遇害时间应为1939年8月25日。按照常理,家人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

欢迎分享转载 →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与蒙阴人公竹川的浓厚友情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