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路 你的地方·讲述|寻找北京东路的意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北京东路 你的地方·讲述|寻找北京东路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19 12:21:44

这条路不到2000米长,有170年的历史。是老上海口中的“大背路”,也是一代人耳熟能详的“生产资料街”。当它像其他城市道路一样面临“转型升级”时,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中的一批“北京东路制造”将注意力转向了它。

在这个以五金贸易为主的街区,购买可能只是一种“弱联系”。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历史的角度来问北京东路代表什么,然后探索北京东路的意义。借助于对历史的探索,我们希望找到对北京东路内涵的合理概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XXXX街”的刻板印象。

从走马场到五金街

1849年,河南中路东段初建,其东端靠近当时的英国总领事馆,故原名领事馆路。1854年,西面修建了一段浙江中路,次年命名为北京路。它建于1876年之前。南京路是一条“大路”,而北京东路和宁波路是几条“后路”之一。

根据工商部董事会会议纪要,1862年工商部董事会通过决议,下令将其列入允许骑马训练的场所。到1911年,已有古家巷、万安里、通河古力、青顺里、仁兴巷、宋家弄、惠民巷、洪德利、李玉印、李春晓等10条巷。

这种冷清的局面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结束。最先繁荣起来的还是原领事馆路的一段,也就是北京东路外滩附近的街区。到1934年,中国工业银行、中国垦业银行、思明银行、盐业银行、浙江丝绸银行、中国银行、煤炭银行、浙江工业银行和童渊银行先后在道路两旁开业,形成了中资的“金融街”。同年,上海黄金行业协会成立,注册金号也围绕北京东路周边街区。与此同时,内巷也相继建成。20世纪10年代末,包括福德里在内的四车道建立;20世纪20年代,包括开昌黎在内的6篇文章问世;从1930年到1937年,共有6件松干里。

除了金融,其他行业也随着人群发展。比如文化方面,在贵州的十字路口有金城大剧院(建于1933年,现黄浦剧院)和丽都大剧院(原贵州影剧院,1935年拆除重建),曹禺的《日出》、《田汉的复兴》、《汞灯下》都曾在这里上演过。

河南中路以西,1938年,浙东大剧院在浙江中路东侧成立,专门演出越剧。

浙东大剧院所在的街区,周边是福建中路-厦门路-浙江中路-北京东路。1945-1956年隶属老宅区,后并入黄埔区。现在,这里是1997年竣工的上海科技之都(建成时被称为“上海外滩之都”)的所在地。该商厦为黄埔区国有企业新黄浦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昌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现由深圳赛格有限公司和东莞背景的民营企业共同管理,科技资本由新黄浦集团全资拥有,门牌号为北京东路666-668号。直到80年代末,这里至少还有两个老品牌。

1947年北京东路658弄新青御里“上海路地图”。

一个是万盛酱园,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业主张子祥,江苏六合人,在东新桥(今延安东路福建路口)李宝玉建酱园,后在潘家园木桥(今陕西南路656号)购买土地40亩,扩大生产规模。1920年,浙江海盐人主管四个万字头的酱园。在他的管理下,北京东路的万盛酱园以生产“卫生酱油”而闻名。

还有一个,或许更出名的,是胡庆余堂的药号。是胡雪岩在杭州开设的胡庆余堂上海分店。原来位于南京东路河南中路附近的投掷球场(即高尔夫球场)附近。1916年,在北京东路664号修建了一座三层楼的石库门大楼,实行“先店后厂”、“自产自销”的做法。

1918年,全市253家五金店中,北京路有友利场、协昌、盘生场等28家,五金店初具规模。到了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路出现了许多旧货店和木器漆作坊,形成了手工业聚集的景象。上海淞沪会战后,虹口饱受战乱之苦。原来聚集在百老汇路(现在的大明路)的五金店被搜了个遍,极度缩水,都搬到了苏州河对岸。之后经过各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上海最集中最大的地区之一。到20世纪末,北京东路以“生产资料街”和“五金机电街”而闻名。

1948年的航拍照片。图片来源:上海天空地图

1945年,该路段更名为北京东路。此后在1957年、1964年、1978年多次拓宽,形成了今天的道路格局。1979年拍摄的航拍照片显示,道路被直截了当,街道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图片来源:上海天空地图

厨房里的工作室

市场的繁荣往往不仅在于著名的大商店,还在于众多的小商店。在1947年的线路图上,浙江中路和福建中路之间的北京东路上排列着漆店、铁店、竹器店、木器店。这些公司不仅提供原材料,还经常整合商店和车间,接受定制。因此,在成为一条五金街的同时,北京东路也成了一条手工艺街。

不仅在街上,而且在内巷也有永久性的车间。在北京东路658弄新余李青(建于1919年),有近10家公司在水木销售金条、金饰、五金和布匹,并提供绘画工程服务。其中有一个叫“同义和谐”的木箱作坊。它生产的木箱多用于包装,可见行业细分。这个车间位于新青玉立八号厨房,工作面积只有12平米。1950年,有4名员工和学徒。

上海的板条箱行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从事板条箱行业的可分为江西、湖北和江浙三省。这个同义板条箱作坊的老板张银山属于湖北帮,他的手下都是湖北人。1950年,学徒三年学徒期工资为两石米(约180-200公斤)。每个车间每个月休息一天,忙的时候不休息。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许多医疗器械不得不被运送到前线。从注射器到手术台,这些器械在运输前都要用木箱包装,以免损坏。“同义和谐”的工人往往白天工作十个小时,晚上加班到90点。

木箱的材料存放在码头和火车站的仓库中风干。必要时两个徒弟推虎车拉货,完成后再发货。最远的是从北京东路到真如火车站(现在的上海西站)。此时,北京东路的交通已经非常拥挤,道路狭窄。规定早上7点以后不允许推车进入,工人要么早起天黑,要么推着货物穿过小巷。如果在夏天,老虎车的铁轮容易掉进融化的柏油路里,推起来会更困难。

老虎车。图片来源:民国时期上海生活素描,57页。

工匠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抱着“一个工匠在饥荒中饿不死”的信念,他往往仅靠自己的技能谋生。很少有人上小学,甚至有些老板自己都不会读书。张银山是个不识字的老板。相反,有文化的人有优势,往往做更多与数字和记录相关的工作,比如开票、收款、计量、计量,可以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和客户熟悉之后,车间往往只需要知道商品的类别,就可以根据之前测得的尺寸和材质来制作。这样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不需要上门测量。

1949年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降低文盲率。莱恩和工会举办业余夜校招收工人,教授小学水平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但由于经费和师资,尤其是师资的来源,有时是不可持续的。1951年,北京东路胡同在厦门路举办了一次夜校。不久后语文老师被发现是“隐藏的反革命”,历史老师因为曾经是米店老板被辞退,夜校也丢了。

工会组织和公私伙伴关系

1951年下半年,上海手工业工会发展到老寨区北京东路,依靠工资收入的工人一般可以参加。工会组织成立后,各行业都制定了工资标准。板条箱行业的学徒制第一年有10个单元,第二年有20个单元,第三年有30个单元。老硕士1-3名,一级工99名,二级工84名,三级工69名。当时,学徒的工资收入可以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

贴现单位是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实行的以实物为基础计算工资的单位,以保证工人的生活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开始只有一种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布、油、盐、煤五种食物,重量由各地制定,数量定期公布。上海的每一个“打折单位”,相当于1升白米、1尺12斤龙头布、1两生油、1斤煤球的现价之和。1955年全年,每单位价格稳定在5525元(旧人民币,相当于0.5525元)。

1952年,工商业开展了“五反”(反贿赂、反偷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窃取经济情报)运动,发动工人进行群众斗争。《吉林日报》1952年2月17日发表《上海奸商王、、许等》。把坏肉当好肉卖给志愿者”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在“五反”运动中,资本家被分为“守法、基本守法、半守法、严重违法、完全违法”五种类型,受到不同的对待。根据确定的类型,老板们受到了不调查、罚款甚至法律处罚。对于特殊包装的“同义和谐”,老板被认定为基本守法户,不予追究。

1953年抗美援朝停战后,医疗设备生意萧条,“同义和谐”每况愈下。工人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勉强能糊口,已经开始停发工资。拖欠时间最长的多达11个月,少数超过半年。在工会的调解和协商下,老板张银山一家八口像员工一样在店里吃饭,员工工资按收入和工资比例发放。工人们自己记账,去南京东路的手工业合作社为车间寻找新的订单来源。

除了政治活动和会议,工会还为工人提供闲暇时间的场所,并组织夜校提供文化培训;每天晚上都有人值班,帮助解决劳动争议。1950年10月1日,上海工人文化宫成立,为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提供场所。胡庆余堂也组织了自己的乒乓球队。据说当时徐银生有时代表胡庆余堂。在店内生意清淡的时候,看游戏就成了工人们打发业余时间的首选。工会活动经费由各单位按业务收入比例支付。

直到1956年,“同义和谐”的工人们才努力维持它。同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对于小商店,“无论已经加入还是尚未加入,都要按照全行业统筹的原则安排经营”。“同义和谐”的三名工人在统一调度下,迅速转移到当时位于卢湾区泰康路的胡福兴纸箱厂。在北京东路,更多的五金和工匠经历了类似的情况,而工会干部被派往私人商店作为公众代表。

老门区。该区域东临山西南路、汉口路、山东中路,西接西藏中路,北接苏州河,南接延安东路。它是以吴淞河上修建的老城门命名的。1956年并入黄埔区。老闸位于现在的福建路桥,是康熙时期修建的三孔石闸,上面有浮桥。1885年,工商部拆除,修建木桥,1946年,1966-1968年,2001-2007年,数次拆除重建。图片来源:新上海街道详图,1954年5月由益民地图社出版。

张钢铁厂成立于1940-1941年,位于北京东路539号,金县路。上海电话簿,1947年。北京东路的“前店后厂”和营业部并存,并逐渐向后者倾斜。

“工艺”的想象与现实

当我们今天回望北京东路,并期望从中提取一些符号和概念时,不难发现,硬件原材料的工业生产和建筑构成了北京东路的粗糙面,而几乎绝迹的木工店和兴衰的电子元件市场构成了小作坊和“手工业活动”。虽然我们也知道,开埠后,上海的五金行业是为了在相当程度上服务外轮的需求而诞生的,与一般的铁匠铺不同;即便如此,五金、木工、绘画混杂的局面,在今天依然激发着人们对“手艺”的想象。

将上述想象放在50年代的小规模工商业的情境中,如“同义与和谐”,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工匠”的具体形象。无论是这些工匠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提供设计、维修、定制等服务,甚至从事翻新工作——一个多世纪以前,上海早期的机械作坊和五金商店主要是进行这类零件的翻新工作——工匠们总是以熟练的方式与他们擅长处理的“东西”一起呈现。

“工匠”和材料之间有一种联合关系,这也使他们在农耕社会中“异类”,即“视天气而定”,害怕饥荒。但同时,“手艺”也不是一种“逆天改变人生”的超能力。20世纪50年代社会转型期手工业出现的是与社会结构的密切嵌合。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不可预测的“天空”,但更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可以说,除了所生产的产品,“手艺”也是在支撑和生产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产生了对其手艺的需求。

今天SEG电子商城商家商品包装上的快递标签显示商品是深圳发的。作者自己拿的。

现在,当北京东路的大客户转向网上购物,直接从材料生产地购买他们需要的样品和零件时,他们的哀叹可能比路过的人少。或许,路人的额外哀叹,应该给予那些以“换血”、“植入”形式出现的生硬“改革”。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北京东路“有文化”。

但文化,从其参与者来说,并不排斥五金、电机或木工等行业的从业者,但从其内涵来说,当然也应该包括对“手艺”的想象,甚至是各种“手艺”所代表的那种社会关系。

如果说北京东路现在正在衰落,那不仅仅是经济衰落,而是工匠们的撤退--他们已经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工匠们的这种退却构成了“手艺”的现实。如果说那些花几百块钱在高端商场获得某种“体验”的人,代表的是“手艺”的想象;相比之下,人们能够并且应该重新获得的,或许就是作为工匠,与工匠打交道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黄埔区地名

上海地名记录

上海工人运动记录

上海日用工业品杂志

上海第二轻工业记录

上海木材流通记录

吴文俊:《上海失业及其治理研究》(1949-1957),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17年。

余克明、黄锦平、吉果:建国后上海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历史阶段及特点。参见《上海城市发展与转型》,上海书店,2009年。

关于“你的地方”

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将与“崇市政厅”合作推出城市项目“你的地方”,邀请七位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学者成为观察员,并根据1939年第一版和1947年第二版的《上海一号路目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招募艺术家和公众,探索上海商业生态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通过对城市公共生活的调查梳理空“你的地方”将为城市寻求更美好的未来。

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一直致力于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与蓬勃发展的上海这座城市之间进行积极的对话。上海双年展的“城市工程”始于2012年,是上海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将与上海斯沃琪和平酒店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卜师、上圣新所、思南大厦、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彭冲市政厅等合作伙伴携手,在城市各地设立展厅、电影院、实验室、声乐场馆,并派遣历史考古队和当地演员,为公众提供观察生活的不同视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 →北京东路 你的地方·讲述|寻找北京东路的意义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