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创始人 开心网创始人长文反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开心网创始人 开心网创始人长文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5 12:50:18

Kaixin.com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于1998年加入新浪,负责网站技术、无线、R&D和“爱问”搜索。曾任新浪无线技术副总经理、企业服务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参与了新浪创建、上市、成长为国内领先门户的全过程。他于2008年2月离开新浪,创立了Kaixin.com。2016年7月21日,各大媒体发布Kaixin.com被收购的消息,程炳浩宣布从Kaixin.com辞职。周斌将接替程炳浩出任Kaixin.com首席执行官。

从2008年Kaixin.com成立到最后离职,程炳浩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上发了一段内心独白,回应最近的新闻和一路的经理。以下是全文:

2008年,我和几个新浪同事一起创办了Kaixin.com(北京幸福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在(2016年)已经离开八年了,这是我对八年的总结和告别。

其实我的思想总结还远没有写完,这个书面总结更缺乏纪律性。但是昨天受到了很多朋友的热烈关注和关心,手机的电量很快就用完了。特别是我的媒体朋友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只好草草的发了出去。也许几年后,我可以再做一个辛凯。com summary 2.0。

程炳浩

Kaixin.com在最辉煌的时候被解读过无数次(包括我自己的解读),我主要是从非荣耀的角度解读。

2009年,许多人认为Kaixin.com有机会成为一家超级互联网公司,但令投资者和员工感到羞耻的是,Kaixin.com在2010年开始用户活动下降,最终转型为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不再是一家平台公司。2015年快乐人公司盈利几千万,是快乐人智慧和奋斗的结晶,但离2009年看到的“最好的可能”还差得很远。为什么?

下面说说我看到的原因,但这绝对不是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只是我自己回复的。请指正。

先从人找原因,我个人局限性:

在我创业之前,我没有完全管理过一个业务线,主要从事产品和技术管理。我在销售、营销、投融资、公司战略、公司治理、金融、法律等方面没有实践经验,有媒体评论我“不够商业化”。

我没有专注于非产品技术人员的管理,如销售、营销和业务开发。这些人员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完全不一样,对我来说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喜欢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

典型的工程师完美主义性质,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条件不确定的东西是保守的。

我天生情商低,不喜欢合作。我更喜欢完全控制地完成一件事。我不喜欢谈判和参加各种会议。可能我是轻度“社交恐惧症”患者。

接下来,是我对商业的思考。

首先,《假开心网》打败真开心网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我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几千万本该属于我们的用户被劫持,但这次事件的处理凸显了我刚开公司时业务意识的不成熟。如果这件事可以避免,我们应该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这对公司的运营会带来很大的帮助。然而,我们的主流用户仍然使用真正的Kaixin.com。2011年,我们终于拿到了法院的终审判决,关闭了假Kaixin.com。

二、微博与微信的竞争

微博和微信打败Kaixin.com了吗?我的回答:不是,微博和微信的用户群和我们很像,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是,我们用户活动的下降是由产品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周期造成的。微博和微信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最后,是关于开放平台

有朋友认为辛凯开放平台推出较晚,不够开放,是辛凯用户活动下滑的主要原因。我的看法:批评的很对,但我不认为这是根本原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像企业一样开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胸开阔。如果Kaixin.com的开放平台建设得好,无疑会对Kaixin.com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很慢,但是开放平台只能起到留住用户的辅助作用。在我看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偷菜和停车,也有生命周期。

社交游戏看起来和传统游戏很不一样。乐趣的核心是“社交”,应该叫“社交游戏”。它的用户遍布男女老少。因为它在空诞生的地方是完全创新的,用户一开始得到的是全新的体验,极其好玩,粘性强,传播速度非常快,但终究会有一个生命周期。

最重要的是,这种社交游戏不同于传统游戏,它可以不断改变新的主题,玩新的方式,但社交游戏的乐趣在于人与人之间一种新的互动乐趣形式——类段子,经历了几个改进和创新——从买卖朋友到争车位到偷菜,人们对这种段子的笑声已经穷尽。用户不会对一款社交游戏失去兴趣,他们会对所有社交游戏失去兴趣。2011年以后,市场上基本没有纯社交游戏,只有传统游戏加社交元素。

这是辛凯的第一道“生命之门”。之前很多人提到,大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你要专心社交”。这是关于下一个产品的生命之门,别人没听过。是我自己分析,是对是错,我自己判断。

2.熟人不仅仅是社交所需要的,也不能成为支撑一个产品的最大支柱。

这个论点不仅包括我们自己一路经营的经验,还包括中国市场的客观情况。其实除了我们之外,很多公司都致力于“熟人社交”,但现在基本都不是主流产品了。

我知道你要说“微信”。解释是微信的核心粘性是“沟通”,这无疑是最迫切的需求。微信是受交流迫切需要的支持,依附于朋友圈。可能用户在朋友圈花了很多时间,但朋友圈不是核心粘性。

微博?微博不是“熟人社交”。可能上面有熟人,但不是主流。莫莫?沫沫当然不是熟人。他的名字写着。

最后,你必须说“脸谱”。不好意思,我不住在美国,对美国社交产品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但中美两国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历史表明,两国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比如中国市场的农场游戏,社会因素体现在“偷菜”上,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核心快感。然而,美国脸书上最受欢迎的农场游戏是“帮助和分享”。后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社交游戏,体现了这种“帮助分享”。用户的人气远不如“买朋友当奴隶”、“贴标签”、“偷菜”。

多说说我们“熟人社交”的经历吧。事实上,当Kaixin.com第一次发布时,它是一个熟人社交网站。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有趣”的网站,有一些有趣的小应用程序,但没有社交游戏。找了很多新浪的同事。一开始大家都很享受这种体验。新浪各种新老同事在Kaixin.com见面,有的甚至说程炳浩真的很奇怪。他从新浪辞职,却出去给新浪做内网。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活动开始下滑,感觉“大家都不用说话”。在各种探索中,我们注意到自己开发的一些有趣的小应用,比如“我们越来越遵循这种“好玩”的思维,直到“朋友买卖”,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款社交游戏。用户立刻蜂拥而至。我们知道“这一次是对的”,所以我们尽一切努力开发这款有趣的互动社交游戏。后来最好的表演是“争车位”“偷菜”,但其实我们做的远不止这些。

在2009年偷菜热潮中,我们也担心社交游戏的生命周期,于是一手玩新的社交游戏,一手尝试引导用户社交。虽然有很多用户来偷吃,但是北京很多核心用户,尤其是上海的核心用户,社交行为明显,我们开发的非游戏应用“发帖”成功吸引了很多原本只偷吃的用户。

但随着偷菜等游戏活动的减少,用户的社交活动也随之减少。

我的经验是,Kaixin.com上用户的主要目的是偷吃。他们上来之后,因为我们推送社交信息(照片、日记等。)在feed流中,用户被好友的照片日记吸引参与评论。

但是当用户不想偷吃的时候,一个人的熟人朋友数量有限,产生的内容和互动量也越来越少。当时主要是电脑冲浪,用户开始缺乏动力,频繁打开Kaixin.com看看有没有朋友的新消息。加剧这种情况的因素有:老朋友刚在网上看到的惊喜已经过去,不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朋友缺少持久的话题,同事和上司的存在有无形的局限。

这可能是Kaixin.com的另一扇“生命之门”。

综上所述,如果上述分析成立,虽然2008-2009年Kaixin.com红紫,但实际上其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微博已经在掠夺我们的用户。当时刚刚开始移动互联网,未来几年所有用户都要切换到移动设备。他在自己PC上用的网站不一定继续用手机,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有更多的创新,而且要快

但这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过去的结论。当各种东西走南闯北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得那么清楚。而且,我们犯了“胜利者的错误”。其实我自己创业之前也经常批评别人,但是轮到我的时候一点进步都没有。

成功人士的错误心态:上帝的选择。

作为成功人士,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会成功,而朋友会失败。我们不想真的相信我们的成功是极其脆弱的,我们随时都可能失败。但是诺基亚从巅峰时期到现在才卖了不到五年,市场、政府、我们自己随时都可能发生根本无法预料的变化。

说白了,形势好的时候,我们充满了骄傲,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很快就变成了疯狂。

错误的成功之路:路径依赖。

成功有无数的偶然因素,但当年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开始给自己总结归纳了很多很出彩的理论,然后说以后还要继续这样做,拓展成果。

“向我学习就死了”,更别说向自己学习了。

如果你做对了一件事,你应该忘记它,继续前进。再回头看,并不是。

成功人士的错误逻辑:因为我是。。。那就去做吧。。。我们要。。。

这似乎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一样完美。

我们做了很多新产品,都不是脱离“社交”,甚至很多都是“熟人社交”。

其实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基础设施每2-3年稍有变化,每3-5年完全改变。与外界相比,你之前是否成功,你走的是什么路,你打下的三点式的土地,都变得不重要了。

成功人士的错误心态:一定要超越自己。

一个从巅峰开始走下坡路的公司,背负了巨大的包袱,过去的成功可能变成负资产。一方面,每天用户的活跃度下降,每天都有挫败感,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容易产生“看我憋另一个大招”的心态,失去正常的心态。所以一个曾经成功没落的公司很难再起飞。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个朋友经常在市场上传播这样的话,“公司不起来就走下坡路,再起来就走,所以辛凯。com必须完成”,这很有道理。

现在,从上帝的角度来看,2010年后,快乐的人该怎么办?我们能抓住哪些机会?

1.利用人气聚集和熟人网络关系做传播功能。最好是和微软合作,控制MSN,获得自主开发运营MSN的权利。——当然,和微软达成这样的合作是非常困难的。

实际情况:我好像和MSN有过接触,但是记不太清了。2010年我开发IM,因为对手很强(你懂的),所以产品负责人对产品要求很高,没有完成。发现Kik后,我们立即推出了我们的同类产品“飞斗”。结局?当然产品需求巨大,但是赢家是微信。

2.拓展辛凯的熟人社交圈。并开发类似微博的功能。或者,前期和微博融合。

实际情况:我们很早就看到了Twitter的价值,但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的风险,归结为“赢家心态”,一开始也不想冒险。

看到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对我们的威胁,我们立刻在10年内发了一条微博,但是刚刚发布,因为一些外部原因下线了。

新浪微博早期我们谈过整合,但是我们团队的心态还是认为“我可以”,所以没有做到。

3.做“朋友”或者“对社交感兴趣”,比如:知乎模式,Kaixin.com内部,或者独立产品,和Kaixin.com的知名度一起培养。

实际情况:做过一个产品被认为是对社交感兴趣,失败了。现在回头看是执行中的问题。

4.投资移动互联网,借鉴市场上现有的成功模式,利用辛凯现有的流量和知名度。

实际情况:花了12年时间开始做与Kaixin.com无关的新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从社会观念出发,做创新产品。每一个产品,从产品实现的各个方面来说,都有很高的层次,但是都失败了,可能在定位和理念上还是失败了。创新的风险极高,没必要拘泥于社会化的概念。

5.开发网页游戏。在社交游戏团队的基础上,分离团队做网页游戏业务,成立独立公司,让团队运作更灵活更好。最初是由Kaixin.com平台支撑,逐渐独立发展。

实际情况:未完成。

6.拓展海外市场。无论是辛凯平台、社交游戏还是网络游戏,都适合拓展海外市场。独立公司也要成立运营。

实际情况:做了一段时间,进度不好,只是其他项目缺人。。。

7.尽快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但上市后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进行扩张。

实际情况:刚开始我以为“大牛公司不急着上市,整天说上市这么低,不上市就上市这么爽,一定不急着上市。”后来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用户活动婉拒,券商建议一直暂停。

8.做一个真正的“快乐农场”,和有线下能力的公司合作。

实际情况:未完成。当时我就在想“不熟悉做”和“专注做”。如果做不好,会对品牌造成伤害,这和我们用户活动的下降无关。。。

上面有很多问题,都是受流行观念伤害,教条主义害死人,信书不如无书。说到底还是怪我自己没有经验,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去获得答案。向外界要求安全是最不安全的。

我们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我没有。我真的为我快乐的同事和投资者感到羞耻。

2010年到2011年我们做了什么?

一方面继续玩社交游戏,希望新游戏再创辉煌。效果比较好的游戏有:超级大亨、快乐餐厅、快乐庄园、快乐城市、快乐生活。。。但是和偷吃比起来,就不一样了。

另一只手,做创新的应用和平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

团购,从那以后来的公司,谁没做过团购?我们做了3个月,看到烧钱大战我就停了。O2O应用,之后暂停开发。想开发一个基于Kaixin.com的垂直应用,让一个快乐的宝宝和一对情侣(男女朋友社交),但都失败了。收藏,模仿Pinterest的图片收藏。精美的雕刻,模仿Path的私人社交。

以上两款产品都是模仿美国的最新社交产品。不仅我们失败了,其他模仿者也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功。当然有两个模仿Pinterest界面,但是都是中国人的创新。他们的皮肤是Pinterest,但里面不是。但是我们简单粗暴的模仿了一下,说明我们当时就已经急了,这两个产品是11年后半年发生的。

直到11月底,我们还以为手游市场会上涨。虽然当时业界还是有很多声音认为手机游戏不赚钱,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下一个“大事情”。虽然我之前没有玩过网游,甚至没有真正玩过网游,但是我觉得很自豪,学习能力很强,刚开始工作玩《掘金》《俄罗斯方块》的时候也很享受玩。所以我觉得没关系,我很快就能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游戏。

同时,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态已经到了谷底,无产者只是失去了锁链。好处是我们摆脱了那些成功人士的错误心态和方法。从无到有,逐渐把公司的主力转移到手游上,赌!

但是我遇到了新的问题。半年过去了,我只能承认我不能爱网游。我无法像很多人一样真正享受平行世界的乐趣,自然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

在这种情况下,12年和13年是我非常辛苦的两年,直到13年下半年,我终于看到了钱的曙光。最后,我们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2015年,游戏盈利几千万,我终于可以退出,让职业游戏玩家控制公司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逆转?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也是我们团队的奋斗和幸运。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我想多谈谈球队。我们曾经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团队心态是积极的。然而,在Kaixin.com用户的衰落中,我原来在团队建设上的问题暴露了出来。系统论有一个结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但其实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远远大于个人能力的总和。但是之前太看重个人能力,忽略了团队因素,忽略了平台对个人能力的影响。

所以,很多满怀期待的同事,本应该在Kaixin.com用聪明才智,最后失望而去。另外,我们从最初的社交网络业务转到了手机游戏业务,很多老同事都不想从事新的业务,都离开了。此刻,只能是,再说一遍,对不起。

2008年和2009年,Kaixin.com高飞,10年和11年寻找,12年和13年死里逃生,14年和15年终于着陆。

写到这里,回忆多年的这一切,感觉自己像是独自站在悬崖上,天上地下都没有出路。只能默念蒋百里先生为又一场八年奋斗写的名言“输赢,只求不和他和好!”

欢迎分享转载 →开心网创始人 开心网创始人长文反思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