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长 走近南部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和他的团队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部队长 走近南部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和他的团队

发布时间:2020-08-10 15:18:48

    原标题:这里的每一天都很“烧脑”——走近南部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和他的团队

    廖新华今年40岁,锃亮的头顶却已“寸草不生”。

    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以前一头卷发的照片,打趣解释:这算是过去在地空导弹部队工作多年,后来又常跑演训一线留下的“工伤”。

    可在南部战区某部,官兵都认为:这里面也有部队长长期研究打仗问题,“烧脑”烧出的“内伤”。

    有多“烧脑”?团队里有人这样描述:一个研究课题平均要搜集、消化各种信息资料20余万字;一份研究方案要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数十种武器装备;很多课题涉及多个专业学科,函数、微积分等复杂数学计算贯穿始终……

    这是廖新华的工作常态,也日渐成为他所在部队的日常状态。

    这支部队被称为战区联合作战的“大脑”。廖新华说:我们不“烧脑”,怎能打造出联合作战“最强大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组建仅两年多的年轻团队,感受他们日复一日的“烧脑”状态。

    战争也许就在明天,我们必须快马加鞭

    两年前到单位报到的场景,参谋邓杰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作为战区某部组建后第一茬报到的官兵,邓杰和20多个战友从全国各地辗转至驻地,报到后没有休整,当晚就开始加班。

    后来,邓杰了解到,新单位的部队长廖新华其实比他们更“急”——赴任当天中午刚下飞机,他就拉着行李箱到战区联指中心受领任务:10天后,带队参加战区等级部署流程推演。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用来形容新成立的战区,担负全新主战使命的战区,再恰当不过了。

    从报到的那一刻起,廖新华和团队成员一直拧紧发条,高速运转。

    廖新华的办公电脑里有一份“工作清单”,列着大大小小300多项任务,每项任务的“完成时限”都精确到年月日。

    “战争也许就在明天,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廖新华团队的成员说,面对一个接一个的紧迫任务,这句话成了部队长的“口头禅”。

    去年5月,廖新华让参谋王行军担负某前沿课题研究任务。王行军起初不理解:目前的研究还远未到这个层面,有必要这么急吗?

    “等到打仗再研究,还有意义吗?黄花菜都凉了!”廖新华少见地发火了。片刻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研究事关战场胜败,不仅关系到战友的生死,甚至影响国家和百姓的安危,可不能麻痹大意啊!

    王行军深受震动,当即立下军令状,组建课题组展开研究攻关。

    一次红蓝对抗,正因为他们对这一课题有预先研究,红方得以走出困局。前不久,这一课题被列为全军军事理论研究重点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 →部队长 走近南部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和他的团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