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伏生 连载(13) | 傅建文:悲怆的六年抗日战争前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蒋伏生 连载(13) | 傅建文:悲怆的六年抗日战争前史

发布时间:2020-08-10 22:20:07

当我们回溯一段历史时,有一个词条谁也无法回避,那就是——历史机遇。

黄埔军校的诞生,毫无疑问是特定的历史机遇产物,是国民革命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必然。不过,真正成就黄埔军校,使其成为名震中外的世界知名军校,则是长达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在这场轰轰烈烈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中出身的黄埔军人,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一种凛然的民族气节和热血男儿本性。他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一种真正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给黄埔军魂的塑造注入了一种闪闪发光精神内涵。

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机遇,给黄埔军校镀上了一层最光亮的色彩。

然而,这个过程却是十分曲折的。现在,我们都已经习惯于说八年抗战,这固然因为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局面形成,以此为起点开始计算的。但是,以严格的历史定义和编年史来说,抗日战争应前推六年,要从“九·一八事变”后计算。遗憾的是,这六年中,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采用了“攘外必须安内”的治国方略,率领着他的一班得意弟子和门生,正四面围剿各个红色根据地的红军将士,置东三省的沦丧于不顾。这于那些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黄埔军人来说,就是一种很悲怆、很无奈的境地。一方面,内斗欲罢不止,同室操戈,情何以堪?更有甚者,很多对垒的双方,就是昔日在黄埔军校的同窗或好友,现在却血红着眼,杀得死去活来。如中央红军内,领衔的主要将领周恩来、聂荣臻、林彪、左权、王尔琢、郭化若、卢德铭、王云卿、周士第、邓萍、许光达、陈伯均、杨至成等,他们或为黄埔教官,或为前几期的优秀学生;在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内,领衔的主要将领陈诚、顾祝同、黄维、霍揆彰、王耀武、贺国光等,也都堪称国民党中黄埔师生之翘首。再如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内领衔的主要将领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他们皆为前几期的黄埔学生;围剿的鄂豫皖根据地国民党军内,领衔的陈继承、蒋鼎文、胡宗南、李默庵等,也都是黄埔初创时的师生。最为典型是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与反围剿之战,简直就是一场黄埔师生的大战。在围剿的国民党军阵营中,除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外,十个主力师的师长均是黄埔一期生:第1师胡宗南、第2师黄杰,第3师李玉堂,第4师徐庭瑶,第9师蒋鼎文、第10师李默庵、第80师李思愬、第83师蒋伏生、第88师俞济时、第89师汤恩伯。此外,第二纵队指挥官陈继承也是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出身。在反围剿的红军阵营中,红4方面军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徐向前、第25军前后两任军长蔡申熙和旷继勋、第12师师长陈赓均为黄埔一期生,独立第1师师长曾中生和第10师师长倪志亮则是黄埔四期生。至于双方手下的团、营、连、排长,黄埔生更是多于牛毛。这应该真正算是一场你攻我守、寸土必争、直杀得日月无光的大血战,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国民党军死伤三万多人,黄杰的第2师被打垮,六名黄埔出身的团长死亡;红军伤亡两万余人,总指挥徐向前及陈赓、曾中生等均负伤!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当国共鏖战正酣时,日本人不仅在强化对东北的统治和奴化,成立了伪满洲国,同时仍在向华北蚕食。国破山河在,哪一个有血性的中国军人,谁不想驰骋疆场,笑谈渴饮匈奴血呢?尤其是带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明确理想信念到黄埔修行的热血军人,更是莫不如此。可是,蒋介石的一道指令,捆住了他们爱国的手脚,所谓壮志难筹,焦灼加痛心,这正是让他们无奈、悲怆的另一方面!

不过,这种无奈与悲怆,也在集聚着一种爆发的能量,如同地下翻滚的岩浆,总有喷发的一瞬。

未完,请继续关注

傅建文,湖南宁乡人,1964年8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曾就读于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研究生班。专业作家,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入伍后即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长篇纪实文学等,担任电影及中长篇电视剧编剧,多次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电视金星奖、优秀编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欢迎分享转载 →蒋伏生 连载(13) | 傅建文:悲怆的六年抗日战争前史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