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南京】“名不符实”三山街:既没有山,也没有街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发现南京】“名不符实”三山街:既没有山,也没有街

发布时间:2020-07-28 18:55:05

你是南京人吗?

问你一个问题,三山街是哪条街?

除了地铁1号线那一站“三山街”

你还真找不到这条街。

这是怎么回事?

山是哪座山?

相传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大兴土木改建应天府城。等他决定定都南京,便准备在城东建造皇宫,将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座山挖平后,在原处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怎么可信——三山街一带过去并没有什么土山,填燕雀湖之土另有来源。

而据《南京地名大全》介绍,三山街开筑于明代初年,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得名;一是明朝修订的《江宁县志》记载,三山街西面通往“三山门”(水西门),因而得名。

第一种说法倒是很文艺,很符合南京诗意的气质。

据统计,中国古诗词中超过1500首提到了南京。南朝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就很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李白是小谢的粉丝,“三山半落青天外”的三山便是小谢提到的“三山”,乃是在南京西南角的江边,与三山街现在所处的区域相去甚远。

▲三山矶

所以,诗文中的“三山”并不在三山街,而在如今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内的“三山矶”。它位于梅山钢铁公司码头附近,九号路与长江江滩之间,虽然山高只有90多米,方圆约两公里,但能明显看到起伏的山势,突出3个小山头。三山矶跟采石矶、燕子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

可见,三山街由“三山门”得名,更为可信些。

大明CBD

南唐和南宋时期,三山街是御街通道。其东北角的承恩寺周围,百货杂陈,且有游艺杂耍,很是热闹,到明代初年开始形成商市。

朱元璋在城内设立大小市多处,三山街市居首位。明代南京城墙建成后,人们多在街坊廊进行交易。三山街一带有书铺廊、裱画廊、毡货廊和绸缎廊,商业十分发达,成为当时南京的商业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三山街市书香满溢。孔尚任写的《桃花扇》中涉及到的南京地点,几乎遍布全城,其中在《逮社》一节中有“在下金陵三山街书客蔡益所的便是,天下书籍之富,无过俺金陵,这金陵书铺之多,无过俺三山街”之句。

这里明代也是著名的书店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记载:“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阖也,临安也。”聚书之地即图书聚散地,各地书坊刊印之书,由书商贩运到聚书之地,然后再批发给书肆销售。金陵刻书业和图书批发业则集中在三山街。到了清代,三山街的书业仍较为繁荣。清代末期,兴学堂,废科举,三山街的刊刻和经营经史子集的古书业日趋萧条,终于没落。

清代,三山街还曾经是杀人的刑场。

《辛丑纪闻》记载一次著名的杀人情景。“至辰刻,狱卒子狱中取出罪人,背插招旆,口塞栗木。亲人观者稍近,则披甲者枪柄刀背乱打。俄而炮声一震,一百二十一人皆毙死。披甲乱驰,群官皆散。法场之上,惟血腥触鼻,身首异处而已。”

在这次大处决中,有江南著名文人、大评论家金圣叹。史载他是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捕处死的。

顺治皇帝死后,全国各地均设幕哭灵。在这国丧期间,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贪污的县官,并将矛头直指巡抚朱国治。朱大怒,当场逮捕五名秀才。金圣叹不服,第二天联络更多的群众去哭庙抗议,他们鸣钟击鼓,声震四方,招致数千群众赶来助威。结果朱国治将金圣叹作为首犯拘捕,最后由“御旨”判定死罪,在南京三山街执刑。

有野史说,金圣叹临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监斩官要酒喝:“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老字号的过往

张小泉的刀和剪,同仁堂的方药,扯布上天福,穿鞋找三聚,戴帽盛锡福,泡澡三新池,日用百货逛更新,南北风味聚金陵……民国时期,三山街、太平南路、新街口是南京最主要的商业大街。

▲三山街民国老照片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地图上,是能够找到三山街的。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不长,北端是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南端是教敷巷和望鹤岗相接的路口。

《南京地名大全》记载,黑廊街是一条已经消失的地名,相当于现在升州路一段。老地图上,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正是如今升州路和建康路的那个路口。

从新老地图的对比可以看出,作为街道的三山街,其实就是现在中华路的一段,也就是中华路的建康路路口到教敷巷路口的那一小段。

中华路开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因通中华门而得名。当时,将原来的府东街(白下路口至三山街)、三山街、大功坊(教敷巷口至瞻园路口)、花市街(瞻园路口至长乐路口)、南门大街(长路路口至中华门)等街巷合并、拓宽,建成新的中华路。

也就是说,中华路建成后,作为街巷的三山街就消失了。

如今“三山街”可视为“区片”的地名,和大行宫、新街口类似,指的是东起旧王府、西至中山南路、南至教敷巷、北至锦绣坊的“区片”。也有人将升州路、建康路、中华路的那个路口看作“三山街”,也不算错。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地图上,是能够找到三山街的。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不长,北端是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南端是教敷巷和望鹤岗相接的路口。

《南京地名大全》记载,黑廊街是一条已经消失的地名,相当于现在升州路一段。老地图上,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正是如今升州路和建康路的那个路口。

从新老地图的对比可以看出,作为街道的三山街,其实就是现在中华路的一段,也就是中华路的建康路路口到教敷巷路口的那一小段。

中华路开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因通中华门而得名。当时,将原来的府东街(白下路口至三山街)、三山街、大功坊(教敷巷口至瞻园路口)、花市街(瞻园路口至长乐路口)、南门大街(长路路口至中华门)等街巷合并、拓宽,建成新的中华路。

也就是说,中华路建成后,作为街巷的三山街就消失了。

如今“三山街”可视为“区片”的地名,和大行宫、新街口类似,指的是东起旧王府、西至中山南路、南至教敷巷、北至锦绣坊的“区片”。也有人将升州路、建康路、中华路的那个路口看作“三山街”,也不算错。

▲南京同仁堂老照片

三山街近代过往里,南京同仁堂也是个招牌。

当年国民政府正在筹备迁都南京一事,随着达官贵人逐渐南迁,北京街头也日渐萧条,曾为宫廷用药的同仁堂,自然不肯失去此次机会,同仁堂乐氏家族第十三代嫡传乐笃周就提议在南京开个分店。这乐笃周到了南京,四处打听得知三山街是南京城最繁华的一条街,连接城区的交通枢纽,西有水西门水路码头,南濒秦淮河、接宁芜铁路线及公路网的中华门站点,交通便利。于是购下中华路31号迎街门面房(今中华路三山街218号),于1929年开办同仁堂南京分号,这就是南京同仁堂的前身。

那是一幢四层西式水泥结构的民国建筑,建筑顶部有钟塔装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算是三山街的地标建筑。

图片来源于《周末》报2018年01/04期

欢迎分享转载 →【发现南京】“名不符实”三山街:既没有山,也没有街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