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鹤 “TD之父”李世鹤:中国人应首先认可TD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李世鹤 “TD之父”李世鹤:中国人应首先认可TD技术

发布时间:2020-11-30 20:37:32

李世鹤,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被誉为“中国3G之父”

李世鹤(左一)、李进良、丁守谦和本站编辑

本站:是什么促使大唐当年主动参与并完成整个TD标准的制定?

李世鹤: 1994年,我刚调到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当副院长,那时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兴起,美国和日本、欧洲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通信研发计划。中国也在关注这个方向的发展。

正好美国高通开发了一项CDMA的新技术,看到这个消息,我就琢磨中国自己是否也可以搞这样一个东西,做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那段时间我和一些同事讨论了很久,包括不少新技术设想,最后确定了TD-SCDMA这样一个技术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技术方案的确立,还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教室里落实的。

但TD的研发过程真的是漫长。邮电部电信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进行技术项目的开发,许多人都显得忧心忡忡,的确,这样一项自有技术,要从一个纸面上的标准设想,到成为被承认的标准,再到研究发展成熟,并投入商业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又极其耗费资金的事情。那个时候真的叫艰苦,由于是国有企业,跟国外电信巨头的研发经费相比,TD的资金并不算多,大家收入也不高。在研发过程中,也有许多同事选择离开,但所幸的是,我们最终坚持下来,做出了中国自己的3G技术方案。

本站:在您记忆中,TD当时在成为标准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世鹤:在TD最终成为国际3G标准的时候,也是经历了重重风波。1997年我们在北京香山开会,讨论是否把这项技术提交到即将召开的国际电联大会上,结果许多人都反对提交,认为移动通信是外国人的天下,没必要去冒这个险。当时我们是做了大量工作,反复阐述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终邮电部领导拍板决定,向国际电联提交这个技术方案。

但即使到了国际电联的会议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998年11月,国际电联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各个成员组织提交了十多套3G技术方案,从韩国到美国,从英国到日本,几乎主要的成员组织都提交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尤其是代表美国利益的CDMA2000和代表欧洲利益的WCDMA厮杀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中国的TD方案,有人甚至很纳闷地说,中国连2G技术都没有,怎么会做出3G技术方案?这个时候国家牌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观点:TD要发展,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

当时,信息产业部专门给各大国外电信企业打招呼,详细介绍TD的情况,要知道,当时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潜力最大的电信市场,任何一家电信企业都不可能忽视这个地方。在这样的努力下,最后TD顺利成为三大国际3G标准之一,与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并列。应该说这是国家自有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功。

成为国际3G标准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当时距离TD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获得国际电联的认可,也增强了TD本身在国家电信体系中的地位,能够获得更多被支持的机会。从这一点说,当年在国际电联上的标准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站:作为TD之父,您是如何看待TD与其他2个主流的国际标准的对比呢?

李世鹤:作为TD的开发者,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有时候我们的通信产业太看重外国人的意见了。

TD从诞生以来,受到的质疑声音就没有间断过。2008年4月1日开始试商用的时候,就有人发表市场不认可之类的文章。如今,又有人跳出来说TD-SCDMA在技术上还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跟国外3G技术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个客观看问题的态度,就是炒作而已。

任何一项技术成熟与否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成熟技术。技术永远是在进步,总是在不断完善中,等到一项技术趋于完美就该淘汰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常是10年一代,3G时代才拉开普及序幕。

本站:TD运营到现在,用户数才刚刚接近百万,与6亿多的2G用户相比,这个数字太少了,是不是我们速度有点的慢?

李世鹤:我可以拿GSM与TD进行对比。90年代中国移动上马GSM网络的时候,也并不是完全成熟才进行商业推广,而是不断在商用过程中进行优化,持续了好多年才逐步成熟。TD网络优化才多长时间?当然不能要求现在的TD网络状况和GSM一样。GSM网络刚建成时,接通率也只有20%-30%,当时的GSM不是试验网,已经是正式的商用网,所以目前的TD网络状况是正常的,而且比正常的还要好一些。

与此同时,又有些人认为跟WCDMA和CDMA2000相比,TD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成熟应用的先例。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谁说TD-SCDMA非得要先在国外应用才能拿回中国大范围推广,难道中国人的技术非要让外国人先认可,我们才能使用吗?哪有这样荒唐的道理。

而且从全世界范围来看,WCDMA和CDMA2000的例子也并不成功。在欧洲,大部分运营商的3G业务都是亏损的。

TD靠什么存活下去?就靠我们自己。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足够大了,在中国推广TD足以支撑3G行业的发展。不是中国,不是中国移动,GSM哪有今天的地位?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上世纪90年代,作为GSM的开发者,爱立信自身都非常危险,都到了干不下去的地步。中国一上GSM,马上给爱立信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现在可以说,在移动通信上中国是强大的。我们开始了以自己技术为主流的时代。通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运营商要做什么系统、用什么技术,都是由政府决定的。现在,TD-SCDMA在国外的推广也在进行,基本上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想要到美国或欧洲市场,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人家有人家的国家利益。美国人有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欧洲人有欧洲的利益所在,在3G标准的选择上,你可以看到美国和欧洲就没有互相妥协,各自选则符合自身利益的标准。

对于TD来说,那种认为要先让外国人认同TD的观点不值一提。TD-SCDMA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将改变中国仅仅是移动用户数量大的特点,真正树立中国技术领导市场的新形象。

本站:TD发展到今天,您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世鹤:启动时间还是晚了。虽然工信部已经正式发放了3G牌照。中国移动也开始推广TD商用业务。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一点看法,TD启动时间如果能再早点就好了。

众所周知,中国要变成电信强国,最重要的就是在通信领域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产业、技术。而TD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对于TD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毕竟跟它打交道一辈子了。但是对TD的发展还是有遗憾的,如果TD能够早点启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那么现在TD会发展得更好,对中国3G产业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那个时候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涉及上亿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担心技术不完善造成各种问题,带来的影响太大。但其实就技术来说,TD本身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主要就是网络本身优化和调试。但这一点完全可以在商用过程中解决,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TD-SCDMA在2006年就建网了,从那时起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就可以支撑商用运作,但2008年停了一年,到今年在工信部的大力推动下,终于迎来了移动通信以自己技术为主流的时代。我可以这么说,如今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占领全球1/4的市场这个大方向已经是不可动摇的。

现在中国3G发展的大环境不错,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下,中国的通信企业仍然在招人,很大程度上与TD-SCDMA的应用推动有关,这也是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十大措施之一。

TD-SCDMA的大范围应用,将拉动1000多亿的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研发者的角度,我是由衷地感到高兴。不过还是那句话,如果早两年启动TD-SCDMA的商用服务,对经济的拉动效用会更大、更明显。

11年前,启动TD这个项目,国家只投了100万元,因为那个时候TD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因此直到2008年上半年,还有“TD将安乐死”的说法存在,其实实质上就是说TD的普及不可能实现或是存在极大的阻碍。

但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我敢说TD在中国的普及已经没有障碍了。因为据我所知,光运营商今年就要投资数百亿元建设基站,工信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还有大投入。决策问题解决了,整个产业链都被激活,市场需求推动,普及的趋势是必然。

欢迎分享转载 →李世鹤 “TD之父”李世鹤:中国人应首先认可TD技术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