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冬天的情景 【听课笔记】《乡下人家》为什么不写冬季的景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乡下人家冬天的情景 【听课笔记】《乡下人家》为什么不写冬季的景象?

发布时间:2020-12-26 04:19:2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第21课《乡下的房子》描写了春天动植物的活力,夏天晚上乡下一家人吃晚饭时自然和谐的场景,秋天晚上美丽甜蜜的场景。正文最后一句:“乡下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时”从早到晚都在呼应写作顺序,而“无论何时”则明显在呼应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为什么作者只写了农村的春夏秋,而没有写冬天呢?

关于这个问题,百度知道有人回答说“设置虚空房是为了给人留下虚空房更有意思”。我觉得这个解释很牵强,没有紧紧跟随单元主题和读写相关知识。

这篇课文属于本卷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农村,热爱农村”。相关文本包括《牧场之乡》、《麦少》以及《四月之乡》、《四季田园杂》、《渔歌》等三首田园诗。这些诗歌一般表现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景象和自然舒适的田园魅力。正文《乡下人》也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描述了农村万物生机勃勃、自由生长、自由生活的美好景象。

乡村的美是丰富的生活和自然的,这应该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如果从这一点切入,或许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农村人的冬天场景。

从选材来看,材料要有典型性和表现力。农村入冬后,元爷凄凉,农事歇息。原本热闹的场面和澎湃的生活气息已经褪去。农村人也躲在家里,开始猫冬。显然,这样的场景不能有效地表达充满生命和自然的乡村之美。换句话说,农村冬季场景作为一种写作材料,其主题并不典型和富有表现力。

如果我们把这个原因解释清楚,可以提醒学生在作业中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即使喜欢的材料有一定关联,如果关联度不高,文章主题不够贴近,那么也要忍痛割爱。这种要求在写作中被称为主题意识,很多学习者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可以通过讨论解释这个问题来强调。

很多老师在看这篇课文的时候注意到作者没有写完四季,就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继续写,让学生补充农村家庭的冬天场景。这种教学安排自然是可行的,但有的老师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写农村冬天的场景,缺乏明确的训练方向。

我认为这样的小练笔至少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的美好,进一步落实单位要求;二是培养和加强学生在作业中围绕写作意图选择材料的主题意识。

作为延续,这种小文实践的写作意图是由文本的主题决定的,就像《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延续一样。其基调和思想内涵必须遵循前八十回的既定方向。既然文本《乡下人》的作者写的是春夏秋冬,那么其表现的核心意义就是乡下人的兴趣和自由,那么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要求继续写下去。

但在延续中,不能随意选择农村冬天有趣自由的人事场景。中国这么大,把东西南北的风景都扯在一起不合适。通过分析文本的描写场景,比如竹子,基本可以断定,这篇文本写的地区是中国南方。据考证,本文作者陈醉云是浙江嵊州人。解放前,他一直在江浙一带工作和生活,自然熟悉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基于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南方场景中选择素材,继续写冬天的农村。

南方农村冬天虽然荒凉,但正如鲁迅在《故乡》开头写的那样,并不无聊。王国维曾说:“一切景物词都是感伤词。”学生只要专注于充满生活和自由的主题,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景,写出南方农村冬天“独特而迷人的风景”,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情话。

南方冬天,腊梅盛开,山茶花盛开;樟树青翠,樟树浓绿;乡间炊烟袅袅,人们靠在墙上晒太阳。与充满悲伤和寒冷的北方冬天的田璇地黄相比,南方的冬天仍然可以写出有趣的生活和乡村的美丽。我们只需要给学生定一些大概的要求。至于写什么,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和积累自由发挥。

当然,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文学中使用一些其他的写作方法。课文按照前后门之间的方位顺序空来描述,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巩固这个写作顺序。此外,在这种实践中,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移和应用。

好的教材总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理想的教学切入点和一些合适的教学把握。这篇课文没有描述农村生活的冬天场景,这是我们深入解读课文和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

2019年5月7日星期二,南平法院

欢迎分享转载 →乡下人家冬天的情景 【听课笔记】《乡下人家》为什么不写冬季的景象?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