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弟弟 雍正帝为何逾越礼制为弟弟建造了清朝最大的王爷园寝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雍正的弟弟 雍正帝为何逾越礼制为弟弟建造了清朝最大的王爷园寝

发布时间:2022-01-06 16:43:43

三百年前,京畿一带远不是今天这样枯旱缺水。其时,巍巍太行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地势落差,构成北京西、南、东三个方向密布的河网,“汪洋浩渺”白洋淀、“九河下梢”天津卫,都是赛江南的泽国水乡。九河之中,一条拒马河从太行山麓奔流东向,经过易县紫荆关的崇山峻岭,孕育了泰陵“乾坤聚秀、阴阳合汇”的上佳风水。而在泰陵东北六十里,与其一衣带水,同享拒马河润泽的,还有一处等级很高的清代墓葬,那就是涞水县境内“云溪水峪之右”的怡贤亲王园寝。怡贤亲王,即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和硕怡亲王允祥。

怡亲王花园位于涞水县城北25里的东营府西南,原名水洞村。根据徐光远、冯启立等学者和一些历史爱好者的实地考察,大致可以看出,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花园和卧室朝东朝西,占地600多亩,建筑30多栋。园床从东到西到保定,有三里多的神道,而且天气壮丽。沿着神道依次有墓碑亭。墓碑上刻有雍正帝御笔院所写的“程中井秦致沈炼明易硕贤亲王墓碑”十七个大字。亭后七楼有火焰牌坊、五孔石拱桥、三座石牌坊,其中牌坊形制与东西墓葬相同,仅缺两座。牌楼后面,有两根白玉表柱和两块中国表。中国表柱上刻有五爪盘龙,栩栩如生。在中国手表的顶部,一对龙、狗和非狗蹲着,仰望天空,以非凡的空气尖叫。华表和保定遗址之间的建筑大部分都被战争摧毁了,只有散落的石头、栅栏甚至完整的汉白玉栏杆。保定和埋葬棺木的地宫已被完全摧毁。保定现场只有完整的砖块是标准的官制,砖块上刻着监工的名字。

彝族王子秦原

功懋懋赏:全面逾制的怡贤亲王园寝

在《世宗献帝实录》、《雍正府志注》等官方文献中,这座建于雍正八年的太子园包括“七殿、三殿外中门、百墙、中门内丝亭和祭祀亭、中门外五厨、三祠、三东西厢和三宰、一碑亭;有外门三座,城墙290座,门外祭祀用房20座,石桥二座,什邡一座,擎天柱二座,墓碑一座”并派驻军队守卫,包括“一个守军,一千个将军,两个将军,五十个士兵将一直守卫,他们将归中将太平峪管辖。”所谓太平谷副将,是泰陵守军的最高统帅。换句话说,即使两地相距60里,义王的护园人仍然被视为泰陵护卫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根据《清会典》,标准的亲王园寝,只应建享堂五间、门三间,坟院周百丈、墓碑用交龙首龟趺、茶饭房左右各三间,碑亭一座。其守冢人十户,以王府私人奴仆充任,并无派遣朝廷官兵守卫之制。

怡亲王花园的建筑面积、建筑规模和守卫标准都远高于系统。在等级森严的清朝,这自然是一个很大的过度措施,没有皇帝的允许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即使是出于皇帝的意愿,这样的举动不仅过于招摇,缺乏节制,也违背了墓主人黟县云翔亲王“薄葬”的意愿。因此,在云翔去世之初,决心为他修建一座大型陵墓的雍正帝奈兄就向大臣们发出信号,要他们找个理由扩建怡亲王的园林。所以群臣战战兢兢地说,死去的义王是古代少有的贤王,死后要给予他超越规格的全面优待,尤其是墓葬方面。“从以前的制度酌情增加是合适的,在平常的看法下,足以安慰民意,满足仪式”,并设计了上文所述的怡贤亲王的园林标准,雍正帝“顺民意”得心应手。

不过,礼制问题虽然在群臣的配合下解决了,营葬的经费出处还是个麻烦。根据制度安排,已经分封府邸的亲王,其坟茔的营建费用主要由王府自行承担,朝廷只是本着“亲亲”的原则,以“赏赐”的形式给予“造坟工价五千两、碑价三千两”,礼节性的补贴而已。对于怡贤亲王园寝的建设,雍正帝却不肯让王府出一两银子,而是由自己大包大揽。考虑到工程量浩大,需动用巨款,如果由户部国库开支,实在有假朝廷公器以济兄弟私情之嫌。即便由皇室专门经费——内务府广储司开支,在雍正帝看来,也不太妥当。一则内帑也是由国库拨划来的,无外乎民脂民膏;二则仍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贤弟的真挚感情。因此他百般斟酌后下旨,动用自己即位前的私人小金库——雍亲王藩邸存银为弟弟建造坟茔,真可谓公私两便,仁至而义尽了。

经过两年的建设,义县太子园于雍正十年秋建成。当年9月,在北京西昌宫拦住凌的义县太子金棺,在只有、洪州两位成年皇子的护送下,运到涞水安葬。

久注圣心:君臣兄弟的棠棣深情

建墓对古人来说意义重大,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我们利用雍正帝的优势,如此重视逸仙太子的花园和卧室的建设,并且如此煞费苦心和细致,确实没有理由。当然,最根本的是两个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

二人的交谊来自幼年。允祥辞世后,雍正多次亲往祭奠,至葬期,特于灵前读御笔祭文,其文辞之真情流露,绝非翰林侍臣捉刀之作,殊为感人。其中谈及两人早年情形,称:“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可知二人不但是兄弟,尚有师生之谊,且友于之情建立在未有任何权力争夺之时,纯然无杂。年纪稍长后,二人又多次同随康熙帝出巡江南、五台山、盛京、塞外、京畿永定河工等,特别是康熙四十一年、四十二年的两次南巡,皇子中都只有皇太子与二人相随护驾,太子身份特殊,故二人单独接触交流更多,唱酬不断。至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之后,允祥骤然失宠,巡幸不得随行,两人的交往也变得隐秘起来。

易太子封

雍正帝即位之后,允祥作为他坚定的政治盟友,受命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掌握机枢重权,特别是财政大权。至于政治局面逐步平稳之后,允祥又作为乃兄处理日常政务和宫廷私人事务的最重要助手。“掌职大而且繁者有九。议政关系机密;户部掌领度支;三库掌领出纳;兴修畿辅水利以厚民生;管领汉侍卫以育人才;至于诸皇子之事务,旧邸之事务,以及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巨细事件皆一人经划料理。”这段是雍正四年,皇帝在召开“全体高级官员大会”表彰允祥功绩时对他此前的工作业绩做出的总结。不过,对于会议召开时允祥正在承担的两项重大而机密的任务,皇帝并没有提及。一项是正在秘密筹备对伊犁准噶尔部大本营的作战部署,允祥肩负着军需总调度的重任。一项是正在秘密进行雍正帝本人陵寝的选址,允祥是选址的总负责人。

绝望:云翔对泰陵的选址和经营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关于他的一切事情,并没有清晰的公私界限。譬如陵寝选址,这固然是一件宫廷事务,但帝王的墓葬风水,在古人看来又是国运所在,大政所关,必须要极其慎重才行。

雍正三年夏秋季,华北地区连续数月大雨,北京西、南、东水系接连决口,洪水泛滥全国,绵延千里。首都北京受灾群众纷纷离开家园,涌向天津、保定等大城市,甚至首都。当时皇帝脚下物价飞涨,社会矛盾突出。为了尽快控制灾情,救济百姓,保障京畿地区的社会稳定,雍正派出了伊云祥亲王、大学生朱轼等高规格的队伍奔赴救灾一线,希望他们以此为契机,找到治理京畿道水患的根本之道,早日化水患为水利。经过一系列的水源考察,云翔给雍正帝做了一次讲座,提出在集福地区开展水利耕作工程,不仅要开展河道整治、运河疏浚、水闸建设等传统水利活动,还要大规模培育高产稻田。因此,在随后的几年里,云翔经常奔波于直隶各州县之间组织农田活动,这使他有条件充分了解京畿道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水土,并趁机为雍正帝选择了一座合适的陵墓。

清代从顺治皇帝起,就将皇室陵区选在了京东遵化州,即今天人们所说的“清东陵”区域内。因此,本着子随父葬的原则,雍正帝最初也欲在东陵附近择一吉地,但苦无良选,后来勉强选定了九凤朝阳山作为吉壤,并开始从南方运输物料,初步营建。这一工作从雍正四年延续到雍正七年,一直在允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雍正帝称其“竭力殚心”“经划有年”。可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苦心经营,最终,允祥和他带领的堪舆专家团队,仍然认为九凤朝阳山的风水“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不能担负起“万年吉地”的大任。他建议雍正帝彻底放弃在遵化境内择地的初衷,重新选择陵址。

这种想法在选择陵墓方面当然是谨慎和正确的,但从整体政治考虑来看是非常大胆的。毕竟远离祖宗和祖先,建立自己的陵墓区,都可以用来指责孝道上的瑕疵。更有甚者,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正是湖南人曾静在雍正帝曝光杀父杀母十大罪行,试图“传谣”之后。事实上,有人确实把西陵的埋葬作为雍正帝地位不当的证据之一,认为他害怕死后面对父亲的灵魂,所以他找到了另一个埋葬地点。

在这一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雍正帝和他的弟弟“深相契合”,他决定图帝王陵寝“万年流嘉祉”之实,放弃已经确定的九凤朝阳山,命允祥和精通勘舆的总督高其倬在直隶境内重新选择吉地。因为对直隶地区整体的山川形势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次选址的速度非常之快,雍正七年十二月,就选定了北京西南的易县永宁山太平峪作为新的万年吉地,并马上破土动工。

事情做得这么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这个冬天,兄弟俩都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大概是出于一定要做最后努力完成陵墓选择的责任感,云翔病重却雷厉风行。在去易县的路上,他“面面相觑,努力工作。恐怕随从等人会打扰到居民,也不会为了喝酒而准备前兆,经常吃饭到昏夜。”。然而,这种艰苦的工作使他的身体难以支撑,回到北京后他变得脆弱。

雍正帝

投桃报李:雍正帝对弟弟的追悼与酬答

雍正对云翔因病选择陵墓特别感激。他当即下令,在陵墓旁选一块“中吉之地”,将来送给云翔做花园,以示兄弟二人百年后能常在地下相聚。事实上,雍正帝即位后,赠给郧县的王宓和别院都离自己的住处很近。但是,墓地的安排有特殊的考虑。毕竟,在陵墓旁边,应该规划出一大片土地,供王陵和嫔妃居住。更重要的是,未来皇帝的陵墓应该建在祖坟旁边,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墓葬夹在中间的陵墓区,这实际上不符合明清以来帝王陵墓布局的传统。

或许是太过着急酬答贤弟的功劳、安慰他的病体,雍正帝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后续问题。但作为臣的允祥却不能不考虑,因此,他坚决拒绝了兄长的美意,自己物色了一块“平善之地”作为身后之所,这就是后来位于涞水县云溪水峪的怡贤亲王园寝。择定葬地后,他病中屡次敦促皇帝下旨准许,雍正帝迫不得已,姑且依允。允祥又恐怕皇帝改变主意,急速派人前往云溪水峪取回一块泥土,一吞而尽,以示必葬于此的决心,并特意画了坟茔图一幅,完全按照《会典》所载亲王园寝的标准,指示王妃及诸子,一定要按照礼制而行,丝毫不得逾越。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允祥病逝于城中府邸,雍正十分悲痛。即便病痛缠身,他仍然连发数十道谕旨,历数允祥的功绩,并不断破例,使其身后的各方面待遇远远超过亲王的标准。而得知允祥的遗愿后,雍正觉得若坚持将贤弟安葬在自己身边,未免过于违拗逝者的遗愿,但完全按照普通亲王坟茔的礼制建造园寝,又太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追思之情。群臣揣度皇帝的心意,于是为允祥设计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座远远超过典章规制,这成了有清一代占地面积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亲王园寝。

欢迎分享转载 →雍正的弟弟 雍正帝为何逾越礼制为弟弟建造了清朝最大的王爷园寝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