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火 青海社火由来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青海社火 青海社火由来

发布时间:2020-11-02 21:33:04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为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对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的风俗,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青海社火,是青海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舞龙、高跷、旱船、舞狮、秧歌等的通称,是在高原上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奇葩。它在延续过程中糅合了青海各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艺术,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调在青海各民族中广为流传,深受青海人民的喜爱。 整个社火演出规模大,时间长,节目繁多,包罗面广,有秧歌,舞龙、舞狮、旱船、戏牛、金钱棍、八仙祈福等,还有腰鼓,太平鼓、高跷,敲锣打鼓吹拉琴,披红挂彩好不热闹,表演更是精彩,引人入胜。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闹社火中最重要的是送社火,灯官率领秧歌队,龙、狮子、高跷、旱船一行,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进发前去送社火,接社火一方,备办烟酒茶包现金,燃放鞭炮予以迎接,灯官一声令下,社火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开场打道的有哑巴、胖婆娘。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腰间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花手帕,身着红衣服,屁股上垫一个枕头,肚子上垫一个枕头,看起来又大又胖又丑。胖婆娘扭来扭去,冷不防还要拿针刺人。二十四个汉子舞动两条黄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手拿绣球的少年领着双狮,追逐嬉闹。漂亮的旱船和着音乐的节拍摇呵摇呵。腰鼓、太平鼓精神抖擞、震耳欲聋,踩高跷玩的是惊险和技术,美美地扭,美美地走。每年正月,各地的社火表演队浩浩荡荡走乡串户,尽情地耍尽情的闹,将欢腾的正月气氛渲染的异常热闹红火,将春节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狂欢节”,更是把每年的节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社火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是人们生活的体现,丰富了劳动人民农闲时期的生活,也是庆贺新春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劳动人民们多才多艺的表现。改革开放给民间社火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社火艺术得到发扬光大,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本稿图片由杨万庆提供)
青海西宁湟源寺寨的社火

欢迎分享转载 →青海社火 青海社火由来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