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疑案受争议的原因 史上最具争议的侦探小说,有人骂坑,有人赞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罗杰疑案受争议的原因 史上最具争议的侦探小说,有人骂坑,有人赞神

发布时间:2020-08-06 17:29:39

前方,还有没有看过《罗杰疑案》并想好好享受推理乐趣的人员,请迅速撤离!否则,后果自负!

没错,今天九姑娘就要来说一说这本侦探小说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品——《罗杰疑案》。

《罗杰疑案》是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曾在莎迷投票中胜过《无人生还》,也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100部经典推理小说中排名第十二的作品。

豆瓣评分9.1,超过65%的读者献上5星评价,大多数刚看完的读者内心只有两个字:

然后,有很多粉丝高呼:“神作!女王万岁!”、“没话讲,屌炸了”、“猜出凶手的一瞬间整个脊背发凉”、“感觉智商收到了碾压”……

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什么鬼,想撕书“、“这也算侦探小说?违规了吧”、“无耻啊,漏洞太大了”……

那么,为什么这本著作的争议会那么大呢?为什么读者的体验会如此两极分化?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小说中的“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某一天,村里一位乡绅罗杰被人谋杀了,生前他身边生活着一群依靠他供养,指望能从他庞大的遗产中分得一杯羹的人们:养子、侄女、弟媳、管家、秘书、仆人。

遗产争夺加上死者的暴脾气,罗杰之死,使每一个他身边的人都有杀人的动机,于是,”我“与正好来此退休养老的私家侦探波洛担负起调查凶手的职责……

《罗杰疑案》于1925年出版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已经红遍全球。福尔摩斯以华生医生旁观者的视角叙述案件的方式早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看过福尔摩斯的读者看到这里想必都会会心一笑,心道这又是另一个“福尔摩斯+华生”的组合。作者通过“聪明侦探”来制造悬念,读者从“糊涂助手”——第一人称叙事——的叙述中来获得代入感,参与到案件中来。

所以,我们想象着这一对拍档在其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携手并进,排除万难,结局无非是睿智无比的侦探向他那“反应慢半拍”的助手道出凶手的真面目时,”华生“医生一脸惊讶。

然而!

染鹅!

九姑娘真的要剧透了!

你真的不考虑回避一下吗?!

好吧,这是你自己做的选择。

《罗杰疑案》的凶手,就是第一视角叙述的“我”——那个扮演”华生“角色的医生。

事实上,医生以第一人称登场时,读者们都把他当成了侦探波洛的临时搭档,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让读者对他无限信任,结果……

这种手法现在称为,叙述性诡计,就是指作者通过叙述刻意隐瞒或误导读者。说白了就是:正常的推理小说,凶手用诡计骗你;叙诡推理小说,作者用文本骗你。

也许,现在的你对这样的设定已经不算太陌生了,毕竟有些小说和电影里或多或少得用了类似的手法。比如动画/游戏《海猫鸣泣之时》、电影《第六感》、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等等。包括去年大热的《你的名字》中,一开始就隐瞒了男女主角隔着3年时空的点。

但在当时,阿加莎没写小说之前,统治推理文学的是短篇小说,“十诫”和“二十条”为小说提供理论支持,但也僵化了创作模式。

“十诫”和“二十条”强调“公平”,要求作者必须光明正大,给读者破案的机会,把小说作为纯粹的智力游戏。当时读者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福尔摩斯、布朗神父这些作品的基础上。

所以,《罗杰疑案》的出世是颠覆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都认为这部小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不得不承认,正是阿加莎开创的先河,使推理小说突破了原有格局和固化思维,无论它带来多大的争议,都为侦探小说开辟了一种可能性。

你对《罗杰疑案》怎么看?

你还看过类似的叙述性诡计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欢迎分享转载 →罗杰疑案受争议的原因 史上最具争议的侦探小说,有人骂坑,有人赞神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