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支队马本斋 民族英雄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回民支队马本斋 民族英雄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09 16:39:45

历史是一条河。

一端连着硝烟战火,一端连着奋进高歌。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70年前,我们依然能感觉热血的澎湃、激情的喷涌。

沧州,是一片血染的土地。

那些有名无名的英烈,那些前仆后继的身影,那些视死如归的呐喊,那些弹雨下的冲锋……换来了今天的生活和美,大地丰盈。

抗击日寇,这里的每一场战斗,都是艰苦卓绝,殊死搏斗。

解放沧州,这里的每一位英烈,都是抛家舍业,卧雪踏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为了吹响这胜利的号角,先烈们何惧一己的牺牲。

受伤了,从血泊中爬起。

倒下了,化作碧海托起黎明。

他们献出的是生命,留下的是气壮山河的碑铭。

一个个故事,就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佐证昨天,瞩望未来。

一件件遗物,就是一枚枚勋章,记录着血肉之躯“甘愿赴死为和平”的大义。

70年,改天换日。

山河日新,国力日强。

战争虽已远去,但先烈精神却成永恒。

今天,我们行走沧州大地,追寻红色足迹,追寻烈士的影踪。

追寻,是为了纪念。

纪念,是为了砥砺前行。

千年运河水,浩浩渤海风,见证着岁月硝烟,也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努力创造,我们开创未来,我们迎接新时代的八面来风。

今日起,本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记者追寻红色足迹。

盛世欢歌,继往开来。建设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我们风雨兼程。

9月4日,记者来到马本斋纪念馆。

一座座雕像,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绘画,生动再现了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的壮举,把人们重新带到那段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岁月。

英雄足迹

马本斋,1902年生于献县东辛庄。他11岁时进入私塾读书,两年后,便因家境贫困辍学。1921年,他参加了张作霖的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辞去旧军队团长的职务,回家乡组建回民义勇队。他率部在河间、献县、青县作战30余次,歼敌500多人。

1939年,马本斋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率部2000余人,在深南地区作战,取得了南花盆、前磨头、程家庄、康庄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回民支队被冀中军区誉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

马本斋指挥的康庄伏击战歼灭日军100人,我方无一人伤亡。“五一”大扫荡,马本斋率部队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迅速转移到鲁西北,在这里以“牛刀子剜心”的战术,率精锐部队乘夜色以迅雷之势直捣孙良诚伪司令部。回民支队乘胜追击,解放并开创了鲁西北大片根据地,被冀鲁豫党委书记黄敬称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参战870多次,歼敌4万余人,开创并保卫了敌后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终年42岁。

军民一家

一支军队,因何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热爱?

哈光杰馆长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日寇的反复“扫荡”,加之罕见的大旱,边区军民不得不以野菜、树叶艰难度日。在这个时候,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下发了一个特殊的训令:部队所有单位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们留给群众吃。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物。

1942年回民支队转战山东时,山东莘县遭遇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了救灾民,冀中回民支队主动拿出自己并不富裕的军费,帮助百姓从省外运送粮食。

马本斋从自己开始,从每天一斤粮食缩减到八两,后来又缩减到二两,把节约下来的粮食分给周围的老百姓充饥。

“回民支队的爱民举动赢得了冀鲁豫地区人民群众的支持,老百姓做军鞋、筹军粮,传情报掩护子弟兵,送亲人参军参战,用各种方式支援着回民支队。有了老百姓的支持,队员们无后顾之忧,全心打鬼子了。”哈光杰感慨地说道。

硝烟已逝,不变的是,这里的人们对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马本斋纪念馆、马本斋烈士陵园建成、马本斋出生的村更名为本斋回族乡本斋村……走在英雄出生的村庄街头,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母子英雄

马本斋纪念馆广场东西两侧有两个湖,分别是“马母湖”和“本斋湖”,也称“母子湖”。一条小河由“本斋湖”流出,环绕广场一周,最后流入“马母湖”。一条小路围绕在“母子湖”旁边,一座小桥将母子血脉相连。这样一幅场景就像一个不愿离开母亲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身边。

是啊,有哪个孩子不愿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又有哪个母亲舍得离孩子而去?但为了民族大义,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

1941年7月以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斗在河间一带,与日军驻河间联队长山本展开了激烈斗争。几番交手,山本连连失利。黔驴技穷的山本,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宪兵队,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后来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

“纪念馆内‘英雄母亲’这个版块,是最令参观者动容的。”哈光杰介绍。

纪念馆展出的一辆押送马母的木制小推车,是马母报国捐躯的见证。用这辆小推车,敌人将马母押到臧桥据点,之后押送到河间宪兵队。在这个老物件前,前来参观的人们常常驻足良久,感慨不已。

与马本斋纪念馆一路之隔,是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陵园内,苍松滴翠,草木葱茏。院中央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直插云霄,正反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题词。毛泽东题写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赠送的挽联是: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特殊墓碑

骑着马,高举大刀,英姿飒爽的马本斋塑像,矗立在马本斋纪念馆广场中央。“战前动员的时候,他就是这种英姿。”马本斋纪念馆馆长哈光杰自豪地介绍。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在马本斋纪念馆里陈列的战利品,默默地讲述着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的辉煌战绩。

纪念馆内,有一张特殊的照片,拍摄的内容是位于深泽县城的回民支队烈士纪念碑。“你能想到,这个纪念碑最初是由日本人立的吗?”陪同记者采访的赵文岭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赵文岭,献县农民摄影家,是马本斋的“铁杆粉丝”。从1990年起,他开始搜集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的事迹。25年来,他分别深入到马本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拍摄遗址真景,寻访当年的见证者以及马将军的遗物。马本斋纪念馆内的不少照片、实物都出自他手。他对每张照片、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了然于心,是马本斋纪念馆名副其实的“编外馆员”。

据赵文岭介绍,作为冀中军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不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赢得一场场战斗的胜利,甚至还赢得了敌人的尊重。1940年11月初,回民支队同日军在石家庄深泽县展开激烈战斗,日军后来派兵增援,用飞机进行扫射。回民支队血战四昼夜,两度攻入城内,敌人弹尽粮绝。当回民支队完成任务并撤出阵地后,日军把回民支队阵亡战士的遗体埋于东门外,竖了一块木板,上书:“回民支队战死者之墓”,以表达对回民支队英勇战斗精神的敬仰。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重修了现在的墓碑。

精神长驻

“孩子,这位就是曾经带领太爷爷战斗的英雄。”2015年的清明节,家住山西的老兵杨杰一带领着儿孙一起来到马本斋纪念馆祭奠先烈。

杨杰一是肃宁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他跟随马本斋的部队转战南北,后来,随军留在山西。见到老领导的塑像,老人老泪纵横。看到来缅怀先烈的人,老人又很欣慰。他说,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是先烈们曾经浴血奋战的目标。先烈们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据哈光杰介绍,马本斋纪念馆每年接待来缅怀先烈的人数近30万,而且这个人数在逐年递增。尤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自春节过后,每天都有团体或个人来缅怀先烈。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哈光杰说,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更加幸福的未来。

来 源:沧州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 →回民支队马本斋 民族英雄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的故事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