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评级 坤鹏论:美国标准普尔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标准普尔评级 坤鹏论:美国标准普尔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19 11:49:19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公司。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信用降级摧毁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不能说更大。

——弗里德曼

首先,标准普尔进入中国

昨日(2019年1月28日)下午16时,央行官网在金融界发布了一条非常爆料的公告:美国S&P环球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公告称,S&P环球公司在京全资子公司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已被立案。

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还宣布,将接受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

这表明标准普尔已经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同时,公告还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资质的外国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这意味着美国另外两大评级巨头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和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未来很可能进入中国。

坤鹏检查了数据,发现穆迪早在2001年7月就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在中国发展业务,并积极申请中国评级许可证。它还专门为中国制定了国家评级,并在债务资本市场上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关于中国发行人和债务工具信用质量的意见。

那么标准普尔进入中国的意义何在?

首先,央行表示:“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多元化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中国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这将是对国内评级机构的严峻考验。

无论是人还是企业,过度的溺爱和呵护都不能成为栋梁。该国此前一直将外国评级机构拒之门外,希望国内评级机构能够自力更生,并给予它们很大的期望。结果大部分机构都把这个国家的爱当成自己的流氓资本,不关心自己。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严重不负责任,评级结果没有权威性,把投资者当傻子。

有传言说,国内很多评级机构只是收钱给别人做事,导致了很多评级非常高的垃圾债券,即使多交几十万,也可以把评级微调上半个级别,这样至少可以节省几百万的发债成本。为什么不可以?

有些机构更是雪上加霜,拿评级报告威胁企业,弄虚作假,良心大伤。

第三,因为有150多年历史的标准普尔有自己的光环,所以外国投资者更信任它。有了它的加持,会给吸引国内优秀企业和行业的投资带来收益。

最后,国家一直希望发展对企业的直接融资,以摆脱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

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发行公司债券。近年来,被各种欺诈欺骗的人没有能力真正了解企业的信用,而国内的评级机构基本上是靠欺诈来耗尽信任。

没有信任,就没有交易!

标准普尔进入中国后,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将对国内公司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降低普通人的投资风险。虽然不可能100%消除风险,但肯定比以前安心多了。

二、标准普尔的发展历史

曾在《他是股票技术学派的创始人》中详细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指数——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的诞生。由于它的成功,模仿者开始跟进,美国也相继出现了许多股指。经过时间洗涤和大浪淘沙,现在最著名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也是以上市公司加权值计算的指数,包括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其实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是公司的一个业务线。让我们从坤鹏的理论来谈谈它的历史,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这么好。

1849年,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大繁荣时期,亨利·瓦尔诺姆·普尔担任《美国铁路》杂志的经理和编辑。

1860年,普尔编辑出版了《美国铁路和运河史》,专门统计铁路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

可以看到,从事金融信息服务有巨大的商机。1868年,普尔离开《美国铁路》杂志,与儿子亨利·威廉·普尔共同创办H . V . H . W .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普尔公司),出版了《普尔美国铁路手册》和《普尔铁路官员名录》,因其内容严谨全面、投资巨大,每年出版一期

1906年,又成立了一家名为标准统计局的公司,专门编制非铁路公司的财务信息,并以灵活性更高的索引卡形式发布,使得信息更新频率增加。

1919年,普尔公司更名为普尔出版公司。

20世纪20年代初,投资银行、股票和债券在美国蓬勃发展。普尔和标准统计局开始对公司债和市政债进行分析,揭示公司和城市的信用风险和投资机会,逐渐在用户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后来,1929年爆发了著名的股市崩盘,世界经济陷入危机。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评级机构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无奈之下,两位选手选择抱团热身。1941年,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局合并成一个标准&;普勒公司,简称标准普尔,后来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评级机构。

诚然,危机中会隐藏着机遇。

起初,没有人认为股市崩盘和经济危机会给评级机构带来天赐的新机遇。

股市暴跌和经济危机让美国政府感到痛苦,决定整顿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将部分监管职能转移给评级机构。更有甚者,迫使银行只买评价好的债券。

可以说这种业务需要权力、金钱、金钱,是国家背书,是强制性的。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迅速成为抢手热点。金融机构和企业支付评级信息只是需要,发行方会主动提供信息给评级机构使用。受到股市灾难重创的投资者开始把风险防范放在投资第一位,对债券违约风险非常敏感。因此,评级机构发布的信息手册的订阅量不断上升。

虽然标准普尔相当于赢了铁饭碗,但它重视信誉,不忘效益,不把直接收益放在第一位,继续认真进行专业分析,为客户规避投资风险,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1957年,标准普尔公司开始编制标准普尔500指数。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相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具有抽样范围广、代表性强、准确性高、连续性好的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指数。

1966年,麦格劳-希尔集团收购了标准普尔公司。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向评级机构转移更多监管权力,建立准入机制,并承认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为“国家认可的评级机构”(NRSRO)。基于这三家机构的评级结果,正式设定了各种监管要求,比如要求货币基金只购买评级为“投资级”的债券。

美国的评级机构借此机会,统一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不再为订阅出版物付费,而是开始收取企业的评估分析费,开始了咨询业务。此后,他们的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这三家最早得到国家认可的机构也迅速垄断了美国市场。

此时,标准普尔的母公司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 Group)也做出了果断的战略转型,减少印刷、出版和图书交易业务,将公司从出版公司转型为信息公司,大力推进电子和数据业务,将教育和金融信息服务确立为集团的两大支柱,而标准普尔则是金融信息服务的核心。

1998年,标准普尔母公司麦格劳希尔集团创始人的孙子哈罗德·麦格劳三世接任该集团首席执行官。富家三代不负众望。任职期间,他大力推动标准普尔的全球扩张,使评级业务遍布全球125个国家,对全球22万多只证券和基金进行评级。

其海外业务贡献了集团40%的收入。

这篇文章最初是由“坤鹏理论”写的。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 →标准普尔评级 坤鹏论:美国标准普尔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