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民族主义 从情绪化的批判“流浪地球”,回顾中国逆向民族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逆向民族主义 从情绪化的批判“流浪地球”,回顾中国逆向民族主义

发布时间:2020-08-10 20:03:13

《流浪地球》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30亿大关,超越《我不是药神》跻身影史第五。票务网站更是给出了超50亿元的预测票房,使之最终有望与吴京的另一部大作《战狼2》一较高下。吴京也凭借本片将自己的声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导致围绕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各种口水、非议、争论甚至相互仇视进一步扩大、爆发。

一、豆瓣热门评论高达70%差评率是如何形成的?

当下围绕《流浪地球》的种种批判,明显的带有情绪化色彩,很多争论已远远超出电影本身的范畴。

最能体现这种情况的恐怕要数“豆瓣”了,与其他各大平台近乎一致且稳定的普遍好评不同,《流浪地球》在“豆瓣”的口碑一路下滑,目前已跌至7.9。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其前二十大热门短评中有8人给出了最低的一星差评,4人打出了2星。

姑且不论这些热评的论述是否公正、打分是否客观,即使是按照“豆瓣”现有评分,《流浪地球》的一星率也不过2.3%、两星率为4.6%,而热评的整体差评率竟然高达70%!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至少可以说明这些差评被近乎强行的推上了热门位置。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怎样将这些差评推上来的了?

这些天网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实锤”爆料,欺诈性改评论者有之,同行雇水军抹黑者有之,动了资本家蛋糕的阴谋论者有之。我们无法判断这些爆料有多大程度上接近事实,但即便都是事实又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比如电影资方雇水军刷评论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几乎一直伴随着“豆瓣”,都快成了行业“常规”操作,而“豆瓣”也确实出台了各种措施,在相当程度上进行了有效遏制。

或许,起了决定性作用、更接近事实的就是最简单的答案:一部分人(可能大部分根本就没有看过电影)只是出于单纯的厌恶,自发性的、集体性的、不约而同的调取差评,逐一点击“有用”。他们人数并不够多,不然电影的综合评分会更低,但也足够到将热评的差评率拉升至70%。

这种在当下中国一部分群体中近乎应激性、潜意识的、针对性明确的厌恶与仇恨情绪,近两年来不时被触发,成为社会热门争议话题。在各种标签满天飞的当下,这些人也喜提“战狼PTSD”、“洋奴恨国党”、“慕洋犬”等头衔。而站在他们对立面的则被奉上“小粉红”、“五毛党”、“乡土碍国青年”等称号。

当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会发现,今日的这些争吵,这些摆明车马、敌我分明的相互DISS和仇恨宣泄,也许只不过是自清末一百余年来中国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之间长期拉锯的一部分。

二、近代历史上的逆向民族主义狂潮

1930年代初,中国最具流量的社会话题,除了日本入侵,恐怕就要数汉字改革了。事实上,当时中国社会的几乎所有文化精英、政治领袖都曾不同程度参与讨论,相关话题长期占据各大报刊头条。最终到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孙科、陶行知、陈望道、郭沫若、茅盾等688人,集结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智力精英和学识精英,联名签署发布了《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

该文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便是呼吁彻底废除汉字,以拉丁字母取而代之。

今天哼着《生僻字》感慨汉字之美,自豪感油然而生的新一代中国人,恐怕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甚至相信这种事情竟然曾经发生。就简单的设想一下,如若今天某位社会名流跳出来呼吁废除汉字,将会收到怎样的结果?

然而废除汉字却是当时的绝对主流意见,类似于汪懋祖等凡有异议者,便被冠以守旧腐儒之名遭到围攻,尽管汪本人曾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于教育家杜威。

人,终究是时间的囚徒,无论多么智识绝伦的人,也归根到底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被其所处的时代所塑造、所限制。因此想要理解这一切,就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今天谁再呼吁汉字拉丁化,卖国洋奴之名是逃不掉的,但是对于处在1930年代的多数知识分子而言,废除汉字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是并行不背,甚至是有因果关系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民生凋敝、山河破碎,面积不到两个北京大的比利时,都可以在“中央帝国”抢占一块地盘。直至九一八事变,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已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将中国衰落的根源归咎于所谓的“民族劣根性”和“腐朽的传统文化”。

钱学同言:“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鲁迅说:“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更不用谈更加极端的各种“人种改良论”了。

在当时,传统文化被视作是愚昧之根、罪恶之源。而全面引入西方文化,首先是汉字拉丁化,一度被视作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

那是一个西方中心主义和逆向民族主义在中国无限扩张的时代,而随后的抗日战争所召唤出的强烈爱国民族主义,反而戏剧性的起到了决定性的遏制作用。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显然并不具备指责那个时代知识精英们的资格,那些痛心疾首指责汉字的人,通常也是真正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但是时间最终还是给出了答案,他们确实是错的!

三、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的历史拉锯

事实上,在过去一百多年间的中国,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之间,从未间断的进行着此消彼长相互拉锯,并不时引发着某种周期性的矛盾高潮。

这种强烈的矛盾爆发有时候是相当有益的:从反文言文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及由其展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为奠定当代中国的基础;而作为回应的“新儒家运动”,则为暮气沉沉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通常而言,无论就过程还是结果,这种矛盾爆发对中国都是相当糟糕的,其中最具灾难性的,恐怕要数世纪之交的“义和团运动”了。

谈到较近的一个例子,也许可以回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改革开放之初,贫困交迫的中国与发达现代的西方间的强烈对比,再一次成为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急剧滋生扩张的沃土。这种扩张,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非理性的高潮。中国人全面的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狂热赞美非中华民族的一切文化和特性,甚至是生理特征,排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而对西方文明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热崇拜,更是发展到了病态的地步。

高考选拔出来的少年菁英们,往往将逃往西方作为首要理想,即使是去刷盘子,也是光荣并可在国内吹嘘的;在当时,很多国产货尤爱取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名”,并且瞬间仿佛就高端、畅销了一些,至于“民族品牌”、“新国货”这些牌是显然无效的;而诸如“中国人用圆桌子吃饭,说明中国人虚伪,因为不敢用眼神直视对方,西方人用方桌子吃饭,证明西方人真诚,注重彼此的交流”之类的扭曲谬论,在那个时代几乎泛滥成灾,使得所有中国人只能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洗礼,无从摆脱。

这一切最终导致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在九十年代末的强烈反弹。从《神不在异国》的理性表达,到《中国可以说不》的情绪化煽动,爱国排外的声浪再一次卷土重来。直至以我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为导火索,引发的反美示威游行中达到最高潮。

四、由批判吴京观察到的不同

最近两年围绕《流浪地球》之类的影视作品、吴京之类的公众人物,以及所有一旦被贴上“爱国”、“民族骄傲”等标签的各类事物,所必然引发的针锋相对的争议、批判,也可以被归纳为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之间一次回归性的、烈度相对较小的矛盾爆发。

只是,这一次非常的不同!

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中国诞生、扩张以及不断传承的根基,是中华文明历史性的大衰退,中华民族在此期间一直处于文化衰微的被动退守防御状态。

也正因如此,过去一百多年间,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者与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者之间矛盾爆发的通常规律是: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扩张到当时社会的某种忍耐极限,引发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弹;压力释放,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开始收缩,直至进入下一轮的扩张。

而最近的情况反映出的事实却是:伴随中国经济成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而越发高涨的文化本位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所诱发的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的愤怒反弹。

这也许是近现代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反转!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反转甚至可能真正意味着一个历史阶段,一个中华文明实质性大衰退的特殊时期,正在慢慢走向终结!

五、走出危机与回归伟大

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存在两种最具灾难性的危机:一是外部征服,是谓亡国之险;一是文化衰微,是谓亡种之虞。对于古往今来的大多数国家而言,这两种危机没有什么区别:被灭国即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被同化,最终亡国灭种。

巴比伦人的后代一直生活在古老的新月沃土,只是变成了阿拉伯穆斯林,而古巴比伦文明终究烟消云散;拜占庭的虔诚教民在几百年间化于土耳其人之间,并最后与他们血脉相连的希腊兄弟,成为彼此憎恶的世仇死敌!

但是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是不同的!

中华民族,是属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谓的那种真正伟大的民族!伟大,是我们过去几千年的常态,这是由我们的国家规模、历史底蕴、文化传统,甚至是几万年独特进化道路所形成的东亚基因库,所共同决定的!

历史上南下的草原游牧民族,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终的结局都是文化上被同化,成为更广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此,相较于因外族入侵所引发的亡国之险,因文化衰微而引发的亡种之虞对中国必然更为堪忧,也更为可怕。

几千年来,这种文化衰微几乎只发生过一次,是绝无仅有的非常态,而在此期间中国距离亡国灭种真的曾仅有一步之遥!但幸好,我们已挣脱最艰难的境地,正在从这一长达百余年的文化大衰退的泥沼中慢慢走出!

六、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的幽灵在中国逐渐消散的必然

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必然被其所处的时代所塑造,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所相信的理论、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也都必然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个体,因背景、际遇、资质的不同,所受到的时代束缚是不同的,能够跳出时代的当然也不乏其人。

然而当个体变成了数以千万计的整体,每个年龄层也自然而然的从内到外带有相应的时代特征,它通常是由概率统计的方式展示出来的。统计学上的结果所反映出的事实,可能引发偏见,但结果本身无疑是科学的。这些结果,也可以部分用来解释当下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在中国依然如此昌盛的原因。

在今天,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60、70后们正在踌躇满志的逐步从所有领域全面接管中国,这是时间的轴轮所决定的必然。而几十年以后,成长于信息爆炸、物质丰饶的后奥运时期的Z世代们,也会从老一辈手中接管这个古老的国家。世界终究属于更年轻的人,而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也终究将在中国不断走向衰落!

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当然应该容得下各种嘈杂的声音,这既是兼听则明的合理选择、也是堂堂正正的大国自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中心主义/逆向民族主义也许在中国会一直存在,但必然将回落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就如同美国的“人类自我灭绝环保主义”、“黑人优越主义”等极端团体一般,成为八卦小报的谈资,而非引爆或者干扰社会主流舆论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 →逆向民族主义 从情绪化的批判“流浪地球”,回顾中国逆向民族主义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