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事件 难以“灭火”的血铅事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血铅事件 难以“灭火”的血铅事件

发布时间:2020-08-15 00:51:33

湖南儿童血铅事件正在发酵。

据报道,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300多名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在村口这家生产电锌、名为美仑化工厂的厂区内灰色烟尘弥漫,排污沟直接通往湘江,村民疑因邻近化工厂污染所致。

在央视的一则报道中,当地官员回避问题,称“咬铅笔也可能超铅”的论调,瞬间惹恼许多人。

有人在微博上普及道,铅笔其实无铅,而是石墨和粘土。官员不学习,天天闹笑话,不知道铅笔无铅、夫妻肺片无夫妻、老婆饼里没老婆……《人民日报》也刊文质问,“咬铅笔也超铅,无知还是无视?”《新京报》官微则慨然表示,“官员妄言是病得治”。

无论如何,随着全国媒体的跟进,衡东瞬间忙乱了起来。6月15日,衡东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并启动应急调查程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介入。16日官方即披露,当地环保局三名官员已被停职,涉污企业美仑化工负责人已被警方控制,血铅超标居民的安抚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衡东县政府负责人说,对当地污染将“不遮掩、不隐瞒、不回避”,承诺在短时间内彻查缘由,铁腕整治,一定给公众一个交代。

迅速介入、紧急整改、问责官员、正面表态……一切都那么熟悉,看起来就和某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一样。但问题在于,儿童血铅超标,真的是一起突发事件吗?

官方“不知道”?

6月16日《东方早报》报道,记者此前曾就镉米和血铅超标致电大浦工业园及湖南粮食局负责人,不过得到的回答均是“不知道”。

央视报道指出,事实上,早在2012年,便已有多名村民被检测出血铅超标。在最接近大浦镇工业园的炉铺村,村民李来银的孙女和孙子的血铅值一度达到了501ug/L和486ug/L。

要说衡东方面对血铅事件全然不知情,显然无法服人。东早的报道显示,近年来一直有村民在网上举报相关污染问题。2014年4月10日,一位村民在湖南本地新闻网站华声在线举报说,工业园区附近村庄种植的水稻大面积减产,从原来的亩产千余斤,到现在只有四五百斤。他称这些举报信息多次反映后,仍未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

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在天涯论坛上找到一篇呼吁关注衡东血铅儿童的贴子。这篇发表于2013年7月29日、署名“马甲密码123234”、标题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祖国的未来”的贴子中说:

“我们是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全体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湘江河畔,生于斯长于斯。但自从2011年以来,大浦镇陆续出现儿童血铅超标,部分儿童血铅中毒现象,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儿童血铅超标,血铅中毒事态更加严重。血铅就像恶魔一样,纠缠在我们的心中。它严重威害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使人们谈铅色变。”

这则出现在一年前的帖子已将矛头直指美仑化工,“大家望着那一群群平日里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想着那一张张沉重的化验单,人们痛定思痛,积极查病找源,矛盾点都集中在美仑化工暗中生产的铅产品。”

在这个帖文后面,还附了十数份“湖南省职防院中心实验室化验报告单”的图片。报告单所标名的血铅检测结果,低则100多,高则300多。

而在官方宣称“不知道”的背后,却对血铅儿童家庭上下其手。据一些家长讲述,大浦镇居委会以前曾给血铅儿童的家庭发放牛奶、钙片和排铅药物,但发放的规定却是必须上交血铅检测报告。为此,很多家长的检测报告原件都被收走,以至于现在很多人手中都没有证据。

整治40年,为何总漏网

仅有4万余人口的大浦镇,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的儿童竟超过300人。酿成这样的现状,绝非一朝一夕。

那家被证明为元凶的美仑化工于1970年建厂,起初主要生产作为颜料的立德粉,后因市场疲软改为生产电解锌等化工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立德粉,还是电解锌,都是具有极大污染的化工产品。

为了保护湘江这条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早在2004年或者更早,湖南省政府、环保局就开始试图关停湘江流域沿江各市“严重污染企业”,2005年曾一举将800多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和迁移。同样危及湘江的美仑化工何以能从1970年代坚持到现在?

再看衡阳。作为湘江流域的核心城市,在媒体报道中,衡阳的治污与关停从未间断。事实上,就在今年4月,为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项目实施,在2014年度全市第一次政府全会上,衡阳市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和相关市直部门分别向衡阳市政府递交了《二O一四年度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责任状》。

衡阳市环保局副局长蒋宏伟介绍,“签订了军令状,各级政府就不能将此事当儿戏了。现在关停一家污染企业,经常是县长市长亲自抓。”

神奇的是,40多年的历次整治中,“排污沟直通湘江”的美仑化工总能成为漏网之鱼。

要善后的,不仅是血液

在“血铅超标居民的安抚善后工作”方面,暂时没有看到官方给出的工作表。

值得追问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更须提请关注的是,关于血铅的善后,这还只是一种近期目标。对于衡东县乃至衡阳市而言,还有更艰辛的远期治污压力。

在《南方周末》官网上,记者试图将此起血铅事件放到更大的背景下来考量。在大浦镇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并不仅是美仑化工一家企业,污染种类也不局限于铅污染。这则报道指出,2013年5月,湖南发生镉大米超标事件,其中被查出的镉超标的大米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衡东县大浦镇。

而据财新网此前报道,今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有色”米:湖南衡东县稻米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称,调查人员于2013年7月到9月期间对距离衡东工业园2.5公里范围内的5个村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进行采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13个稻米样本中有12个样本的镉含量超标,并含有不同程度的铅、汞、砷等其他重金属,其中最接近工业园且处于下风向的炉铺村的稻米样品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21倍。另外,所有稻田土壤样本的镉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且过半超标准3倍以上。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当地马上关停所有重污染企业,但我们又如何期待马上清除那些渗入到土壤里的毒素?当血液里的铅毒与土壤里的重金属同样形成了一种悲怆的呼应,我们又将怎样使环保与发展的命题达成最终的和解?

欢迎分享转载 →血铅事件 难以“灭火”的血铅事件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