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讲啦 毛泽东曾痴迷这份杂志,特别钦佩两个人的文章,他们的故事开讲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文章开讲啦 毛泽东曾痴迷这份杂志,特别钦佩两个人的文章,他们的故事开讲了

发布时间:2020-08-15 07:26:10

100年前的今天,民族危难之际,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勇做先锋,掀起了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的风雷,挺起了民族的脊梁。100年后的5月4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致敬‘新青年’:说说五四新文化那些事儿”专题宣讲活动今天开讲。

依托日前开展的纪念五四百年专题展《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策展人和讲解员轮番上场,向观众深入浅出地讲述从“伟大觉醒”到“伟大开端”的故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伟大革命。以《新青年》创刊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得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唤醒了一代青年,他们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运动中,酝酿、筹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以贯穿展览始终的6期《新青年》为线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策展人和讲解员们精心讲述了《新青年》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故事。

1915年9月15日创刊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端,展示着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发展。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将文学革命作为解放思想和改造国民性的利器。

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版,该期由李大钊主编,他把这期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7篇从不同角度、立场来介绍和评价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文章,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在这期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秘密南下上海。不久,他就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开展调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约请北大进步学生和各地先进青年到工人中进行调查。1920年5月,他将这些调查成果汇集编成《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这一期共收录28篇文章,集中反映了上海、北京、天津、长沙、芜湖、无锡、南京、唐山等地工人的状况,还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状况。

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改版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刊物,表明《新青年》由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刊物转变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机关刊物。陈独秀在同期发表《谈政治》一文,立场鲜明地站到无产阶级一边,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新青年》唤醒了一代青年,成为“新青年”的“良师益友”,引领他们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道路上前行。毛泽东就深受《新青年》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曾经告诉斯诺:“《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表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周世钊在《湘江的怒吼》中曾回忆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新青年》的痴迷程度:“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毛泽东,这一时期,哪怕是偏远的乡村,《新青年》也成为青年学生争相传阅的珍贵报刊,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食粮,激励着“新青年”们思索、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6期《新青年》和120多件文物仿佛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五四和建党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急剧转变的历史图景。

《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将展出至今年7月30日。展览期间,每周三上午10点整,策展人将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为观众进行专题宣讲。

欢迎分享转载 →文章开讲啦 毛泽东曾痴迷这份杂志,特别钦佩两个人的文章,他们的故事开讲了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