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对人的危害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蚊虫对人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0-08-03 08:04:11

蚊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例如黄热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蚊虫除了传播疾病,它对人的吸血骚扰作用也不容忽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 3-5亿疟疾的病例,死亡300-500万,每年登革热的病例有数千万。在我国每年疟疾的报告病例为3-5万。

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有效的预防药物来防治疟疾和登革热,因此必须控制媒介蚊虫的数量来阻断蚊媒病的爆发和流行以及减少对人类的吸血危害。

蚊虫一般都生长在各类水体中,如果能够控制、减少和清除积水,蚊虫的密度将大幅度地下降。如果不清除孳生地,而仅仅是针对成蚊进行控制,效果不会持久。

北京市区常见的蚊虫是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俗称“家蚊”,主要孳生在污水沟等积水中,是夜晚城镇入室吸血骚扰的重要蚊种,控制淡色库蚊的方法之一是清除孳生地。

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至辽宁,西到陕西,是白天室外吸人血的蚊种,主要产卵孳生在各类人工和天然的容器积水中,因此控制白纹伊蚊的主要方法是“翻缸倒罐”清除容器积水。

蚊子的种类繁多,百姓家中常见的只有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伊蚊俗称花斑蚊,它最大的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花斑蚊不论黑夜白天都会叮人吸血。花斑蚊不仅凶恶,而且善飞。一般蚊子飞程只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超过1~2公里,但花斑蚊能飞行5~7公里,而且速度极快,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当人看到花斑蚊时多会举起双手用力拍打要将其置于死地,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花斑蚊飞行的方向和速度能迅速改变,会在人双掌夹击的瞬间溜之大吉。昆虫学家在热带雨林考察时发现,有一种花斑蚊在小雨中飞行时,竟然能躲开雨点,抵达目的地时身上居然没有一点水珠,这种飞行绝技人类实在望尘莫及。花斑蚊是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近年全球气候偏暖,登革热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流行,以热带和亚热带尤甚。在拉美地区和亚洲一些国家肆虐。

登革热病人潜伏期的最后一天和发病后,病人血液中有较多登革热病毒,花斑蚊吸食这些病人的血液后,病毒就能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少则8天,多则30天,这些蚊子就能传播登革热。花斑蚊一旦感染上登革热病毒,便能终身带毒。花斑蚊雌蚊在夏季一般能活1个月。花斑蚊繁殖的特点是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室内盆罐、花瓶、浴室及厨房的积水和室外的坑洼、树洞、竹简及叶腋(即叶柄同枝、茎的交界处)等积水处都是它繁衍生息的优良环境。

城乡结合部,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树洞、铲除杂草和疏通下水道等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根本办法。使用化学杀虫剂消灭成蚊,请专业人员在居室装上纱窗、纱门防蚊,外出旅游在裸露的皮肤上涂上驱蚊油等措施,也不失为预防成蚊叮咬的有效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 →蚊虫对人的危害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