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战役:解放战争大陆最后一战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昌都战役:解放战争大陆最后一战

发布时间:2020-07-21 10:01:30

当时祖国大陆除了西藏地区以外都已解放。中央为了能和平解放西藏,曾与西藏当局进行了谈判。然而,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却鼓动西藏地方当局拒绝谈判,并企图武力独立,致使双方最后兵戎相见。

作为解放西藏的关键一役,昌都战役规模并不大,战斗也不甚激烈。但是作战准备时间之长,战区之广,地形之复杂和任务之艰巨,却是解放军历史上罕见的。与其说这是一场军事战,毋宁说是一场政治战。

“看来我们要兴问罪之师了”

昌都,西藏的东大门,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东走四川,南达云南,西通西藏,北通青海”,“乃滇川藏三界之中,最为要地”之说。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在这里设有“噶伦”级别(三品)的总管,驻守着藏军8个团4500余人的兵力。藏军本来总共10个团,为了打仗,临时扩为16个团,所以,在昌都布署的,实际上是藏军的主力。

1950年初,解放军18军司令部侦察科,奉命跟随154团作为先遣部队,走在整个进藏部队的最前面。他们在4月28日就到达了甘孜,6月28日到达德格,这里离金沙江还有60里路,金沙江对岸,就是藏军的控制范围了。

队伍虽然开到了前线,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开打。因为对西藏的方针,实际早在1949年底到1950年初时毛主席就已经定下:最好不打,还是考虑和平解决。

然而,解放军进西藏是必须的。1950年1月,尚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给中共中央西南局写信说,印度、美国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毛泽东把进军西藏的任务交给了西南局,最后,这个任务交由18军来执行。18军军长张国华,时年35岁,“号称当时解放军最年轻的军长”。

就在解放军筹备进藏的过程中,新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和谈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1950年2月,中共西北局方面协助派出藏族干部张竞生等人入藏,带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廖汉生致达赖喇嘛和达扎摄政(注:达赖当时还未亲政)的信,这信曾在西藏官员会议上被宣读。但张竞生不久被西藏当局派人送回了青海。

此后,不少宗教界人士纷纷赴藏劝和,但都一一受阻。而在这段历史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进藏劝和的格达活佛。

格达是甘孜白利寺的大活佛。早在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路过甘孜时,格达就与朱德、刘伯承等人相熟,并曾任“波巴”(即藏族)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此次解放军解放康定后,格达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当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到达甘孜后,格达活佛主动提出,可以利用他原在拉萨寺院的社会关系,去说服摄政达扎和中央政府和谈。朱德本来是想请格达活佛到北京开政协会议的,但他说:我很想见毛主席,但和平解放西藏这事更大,等我到西藏去劝和,把和平解放的事情解决了以后再到北京见毛主席。于是,格达活佛于7月10日从甘孜出发。他出发后,18军司令部侦察科就接到任务,要随时掌握格达西去后的情报。孰料,8月下旬的一天,当侦察科到达离德格30里路的岗托侦察时,发现了情况。

这里是一个交通要道,来往骡帮很多。侦察科便找了一个人问,有没有听说格达活佛?被问的人愣了:听说格达活佛中毒死了,昌都人已经都知道了!

所有人不禁心里一沉,“看来我们要兴问罪之师了”。

打这场仗,是为“以打促和”

彼时的拉萨,西藏地方政府内部分成主战派与主和派。时年40岁,任孜本(审计)官的阿沛·阿旺晋美是主和派的代表。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中写到,他曾在政府官员会上说,同解放军只能谈判不能打仗。国民党号称800万军队,还有美国帮助,同解放军打的结果是彻底失败,我们西藏男女老少齐出动,也只有100万,既没有经过训练,更没有武器,怎么能打得赢?

尽管阿沛的话赢得不少官员私下的共鸣,但是,在当时的西藏政府,主战派占全面上风。主战派听信英国人的话,认为凭金沙江横断山脉天险,能把解放军挡住。

于是,西藏地方政府一边与中央政府间接触,一边不断地接触美国、英国驻印度机构和印度外交部,请求他们施加影响,阻止解放军进藏。同时,不间断地扩军备战。

9月14日,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到任。袁仲贤到新德里两天后,即接见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格巴,明确告知其西藏当局必须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即将向西藏进军,西藏代表团务必于9月20日前到达北京。

袁仲贤的表态很快传到了拉萨,但拉萨方面迟迟不做正式答复。他们既不愿接受中央政府的意见,又知道解放军实力强大,于是,就让在新德里的代表团尽可能地拖时间。

9月23日,袁仲贤严正警告西藏代表团说:限定20日去北京谈判的期限已过,后果由你们负责。而到29日,西藏代表团仍在说,还需要两三周时间他们才能对北京方面作出答复。

至此,昌都战役不可避免了,“不打不能和,打也是为了和”。

“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

明眼人都很清楚,以藏军的实力,对阵人民解放军悬殊太大。可是,鉴于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解放军还是有“两个敌人”,第一是走路,第二就是吃饭。

走路,指的是汉族战士要经历从未有过的高原缺氧环境,爬高山,趟冰河。据进藏的战士后来回忆,有一次,他们一天走过13条冰河,开始时还脱鞋趟过去,后来发现,过河后河底的小石子都嵌在脚底,一扒就连肉一起下来,疼得钻心。所以后来索性就不脱鞋,凭身体将湿鞋袜一点点烘干。而爬四五千米的高山更是艰难,不仅缺氧,还要负重数十斤,一些战士因此长眠在了雪山之上。

除此之外,吃饭也成了空前的难题。以往经历的战争,都是靠根据地人民的支前,而这次士兵的给养只能由自己背,靠牛马驮,所以带的粮食非常有限,断粮成了昌都战役中不时遭遇的困难。

可是,就算是忍饥挨饿,也还必须给群众“做好事”。当时,部队沿袭了在内地行军作战时的传统,实行“满缸运动”,即部队要给住的房东家把水缸天天挑满。打坏一个瓦罐也要掏出银元赔偿。这里实际已经不仅仅是执行部队纪律的问题了。早在部队出发前,邓小平就曾有过指示,18军进藏,原则是“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这实在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考虑。

当时,拉萨政府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实际已很脆弱,而解放军的秋毫无犯,无形间在当地藏族百姓中赢得了“新汉人”的口碑。

最终,解放军不仅得到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热情支持,还争取到了大头人夏格刀登、女土司降央白姆等当地头面人物的支持。就在昌都战役爆发前,18军军长张国华亲自上门拜访夏格刀登,得到了他支援一万多头牦牛来运粮的确切保证。

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

战役17天:全歼藏军主力

1950年10月7日,准备了大半年的昌都战役终于打响。

解放军的攻势,分为南线和北线。其中,主要兵力集中在北线。南线由53师157团自巴塘渡金沙江,攻歼宁静藏军,直出邦达、八宿,切断藏军西南退路。而北线又分了左、中、右三路:左路担任正面攻击,自岗拖抢渡金沙江;中路自邓柯渡江后首先歼灭生达地区藏军,尔后直取昌都;右路由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部队组成,担任大迂回,神速直插类乌齐、恩达,切断藏军西逃拉萨之路。

在三路部队中,右路部队是最重要也是最艰苦的一支。虽然藏军战斗力不强,但他们地域辽阔,骑兵又多。解放军必须歼灭藏军主力,以截断他们从昌都西逃拉萨的退路。这样他们才会抵抗无望,派代表求和。

接下来的战况毫无悬念,解放军一路过关斩将,而藏军却乱了手脚。

直到昌都战役发起4天后,战败的藏军纷纷逃回昌都,上任昌都总管才一个来月的阿沛·阿旺晋美方才得知前线告急。阿沛连日发电报向拉萨报告军情,却迟迟得不到答复。10月15日,阿沛的侍卫官错果通过无线电台向拉萨交涉,问为什么我们发了三封急电没得到一封答复?才终于有了回音。对方说,此刻正是官员们举行郊宴的时候,他们全都参加郊宴去了—原来,拉萨当局的官员们不相信局势会这样严重,他们还在过“林卡”(郊游)吃喝玩乐!

无奈之下,18日,阿沛率两千余藏军离开昌都向西撤退,却发现,他们的后路恩达一带也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他们实际已经无路可逃,这样,阿沛与藏军们退到了朱古寺。

藏军方面谁也不曾料到解放军会如此神速。但是,在那个年代,解放军却实现了人体极限的奇迹。事后统计,青海骑兵支队的战马都累死了1/3。

10月20日,阿沛派出的两名和谈代表与解放军骑兵支队接触上了。解放军的代表来到朱古寺。经协商,21日上午,阿沛下令所有藏军共2700人全部放下武器,并交出了英籍报务员福特。

24日,昌都战役全部结束,共毙、伤、俘藏军5700余人,解放军伤亡114人,完全实现了聚歼藏军于昌都及其之西的战役意图。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昌都战役结束的第二天,数千公里之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另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也打响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 黄艾禾/文)

[附录]昌都战役后的西藏

昌都战役导致了西藏政权的主战派摄政达扎下台,15岁的达赖提前亲政,也迫使西藏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求与中央政府和谈。

1951年3月,西藏方面的和平谈判代表团从昌都出发前往北京,首席全权代表就是阿沛。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签订,这一年的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全境的和平解放。

或直接搜索微信号:xinzhoubao

最新出刊《新周报》,更多精彩等着您

欢迎分享转载 →昌都战役:解放战争大陆最后一战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