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项原来不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项原来不读书

发布时间:2020-12-09 01:04:59

刘项原来不读书

太乙村夫

毛泽东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林彪则有: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是靠这两杆子。两人的话都非常通俗直白,但似乎毛泽东忽略了笔杆子的作用,而林彪考虑的更全面。其实不然,这要从两人的出身与历史来具体分析。

毛泽东文人出身,以文章立世,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曾得到共产国际的激赏并全文刊发且出单行本,为中共党内第一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而部长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诗词文章大家汪精卫。想来毛泽东的思想观点和文风笔法一定为汪主席赞赏,才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由毛代理,可见毛笔杆子的功力确实非常了得。1927年后中共的武装斗争,毛着重强调枪杆子,是因为笔杆子自己已然在握,得心应手,枪杆子还不够强大,因此格外看重。

而林彪黄埔出身,从下级军官做起,自然是亲临战阵,枪林弹雨。这枪杆子的作用当然再明白不过,但越到高位就越觉得文化的重要,也就是所谓的笔杆子,所以才会有干革命要靠两杆子的说法。

粗豪的彭大将军也曾说过: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好处,没有文化,做啥都难。

打天下时,枪杆子应该更重要,毕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坐江山后,笔杆子又重过了枪杆子,因为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之?

1945年七月初,傅斯年一行六人前往延安访问,毛是傅20多年前的北大旧识,傅当年为北大学生领袖,出尽风头,而毛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名临时工,受了不少的冷眼。毛称颂傅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傅则以陈胜吴广自况,赞毛他们才是刘邦项羽。陈吴乃乌合之众,而刘项终能成就大事,毛微笑不语。傅向毛索要墨宝,毛手书唐人章碣《焚书坑》相赠:

竹帛烟消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毛在党内是著名的爱读书之人,但终归未读过大学,比不得傅斯年这种所谓的“名门正派”,读书人难成大事,这也被中国历史反复证明。《焚书坑》的本意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防人造反是错误的,因为造反的刘邦项羽根本就不读书。而毛送傅这首诗,则有揶揄傅这类读书人无用之嫌,以报当年北大临时工时饱受冷眼之恨。

话说到了文革后期,林彪代表的军人元老派与毛最亲信的文人文革派争斗不休,几近形同水火,特别是二次庐山会议,林彪为首的军队高级将领们同仇敌忾,要纠斗文革新锐,毛的爱将张春桥,否定毛的文革总体战略,形成军人干政的局面,且发展到了一边倒得态势,毛当然不能答应,一篇《我的一点意见》就乾坤倒转,让丘八们俯首认输。

毛是中共军队的缔造者,几十年执掌军权,南征北战,对军人的脾性最是清楚,丘八们打江山可以,但要弄出个军政府,当然非国家之福,这是毛绝对不能允许的。

毛在庐山会议后打压林彪集团,正所谓笔杆子压枪杆子,责令林彪亲信黄吴叶李邱检讨认错,黄吴叶李邱虽写了书面检讨,但心里却未认错,而主帅林彪则坚决不认错。更令毛震怒的是总参谋长黄永胜多次在与几个大军区司令如韩先楚,王必成,许世友等私下聚会时诵读章碣的这首《焚书坑》。黄贫苦出身,只上过一年半私塾,当然算不得读书人,靠的是一刀一枪拼杀的军功上位,粗豪有余,智能不足,以刘项自况,祸从口出,有拥兵造反之嫌。毛听闻此事,勃然大怒,毛是诗词大家,尤其是这《焚书坑》,毛岂能不知?南巡中严厉点名黄永胜:“我就不相信,黄永胜就能指挥解放军,解放军就听他一个人的?有人说我是秦始皇,希望我快点死,死了他们好上台啊。”后来毛对林彪集团步步紧逼,终于酿出了九一三事件,林彪折戟异国荒漠,一干军人也下了大狱。若说这位总参谋长黄永胜想拥兵造反,那倒是真冤枉他了,正如他自己评价自己一样:资历不行,能力也不行。而当着许世友等几位老粗军人面吟诗,无非附庸风雅,卖弄学问,排解怨气。可悲可叹的是,林彪一生沉默寡言,行事谨慎,却终被这帮口无遮拦的莽汉部下所连累,真乃人算不如天算。

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发奎就反对军人干政从政,认为政治智慧太过高深,不是粗鲁的军人能掌握得了的,军人执政,结果一定是独裁,他自己也莫能例外。所以造反的刘项虽然不读书,但若要成事还得萧何张良这样的读书人来辅佐。不然也就又成了陈胜吴广。

输入文字

欢迎分享转载 →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项原来不读书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